七一社区        注册

彭德怀立志之问:志不立如无舵之舟,何所底乎

龙正才 吴楚婴

2015年05月20日09: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58年12月,彭德怀在湖南湘潭地区进行调查研究

乌石峰高,湘江水长。20世纪初,湘江之滨的大山乌石峰下的茅舍中,有一位贫苦农民15岁的儿子,因带领饥民闹粜被人告发,为躲避官府的追捕,不得不逃离家乡。他坐在一条载人又载货的大帆船上,漂流在湘江之中。

几年后,为生活所迫,他到长沙靖港参加了湘军,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在湘军对北洋军阀的作战中,他机智勇猛,得到营长、连长的赏识,被选送到团部的训练队去学习。此间,他在《论立志》的文章中,写道:“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巢之下,岂容完卵?弱肉强吞,莫此为甚。吾人生逢斯时,视若无睹,何以禽兽为伍……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他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责任,并身体力行,为“富国强兵”的愿望奋斗毕生。他,就是彭德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独立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的,战功显赫、享誉中外的人民共和国元帅。

“两年的担泥等于住了劳动大学”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彭德怀家里除了父母和他们兄弟3人外,还有一位年老的祖母,鳏居的伯祖父也同他们一起生活。全家七口住在几间伸手可以摸到屋檐的破草屋里,耕种着屋后的几亩荒土。而后,父亲病重,母亲早逝,一家陷于风雨飘摇之中。彭德怀只读了两年私塾就被迫停学,8岁开始肩负起全家生活的重担。他上山打柴,下水捉鱼,换点米充饥;他给富农家放过牛,到煤矿挖过煤,留下的都是辛酸的回忆。

1913年,也就是彭德怀15岁那年,乌石大旱,田土无收,穷人无米为炊。当时乌石有个地主叫陈吉祥,外号“陈满钻子”。陈家囤有多年积谷,暗地与奸商勾结,夜里雇人偷偷运到外地卖高价,却不肯卖给当地农民。一天,彭德怀提着米袋参加了求粜队伍。陈家门口挤满了上百饥民,可陈满钻子却装出一副可怜相,指着碗里的蚕豆说:“我要是有米不粜,怎么对得住乡亲?可是现在实在没有米了,我屋里都是吃蚕豆了。”彭德怀十分愤怒,邀一个小伙子闯进陈家大门,爬上仓屋,发现里面装满着稻谷,便大声吆喝起来。饥饿的人们顿时涌进去开仓出谷。

陈满钻子恨透了揭穿他骗局的彭德怀,即去向团总禀报。团防局以彭德怀“聚众闹粜,扰乱乡曲”为罪名,派枪兵到乌石来抓人。群众闻讯后,赶快给彭家报信。彭德怀连夜逃出乌石,去西林围当了堤工。

西林围,在洞庭湖南滨,是由官府拨款和当地大户集资,利用湘江和资水两大河流注入洞庭湖时的冲积淤泥,兴建的围湖造田工程。到这里修堤的苦力大多是附近各县的贫苦农民和一些为生活所迫走投无路的人。他们不分酷暑严寒,整天泡在泥里水里,肩上压着沉重的担子,还要受着包工头的残酷剥削。

堤工的工价压得很低,还要被包头与棚头各抽走5%。另外,对堤工局的监工和验收员也不能怠慢,逢年过节或遇婚丧喜庆,堤工们都得送钱送礼。稍有不周,他们就会以各种借口加以刁难,让你吃哑巴亏。尚未成年的彭德怀既烧火做饭当炊事员,又挑土垒堤,往返于没膝的泥水中,累酸了筋骨,压驼了腰背。辛辛苦苦做了两年半工,仅得三担半米的工资。因此,他不禁感叹:“所谓洞庭湖区是湖南米仓,就是这些堤工的血汗和骨肉累积起来的。”1916年春节前,彭德怀领头,要求预发工钱过年。堤工局不但不答应,反而将彭德怀定为“不安分子”驱逐。

两年的沉重劳动,使彭德怀的性格越来越倔强,心中充满了对豪富者的仇恨和对贫苦大众的同情。他回忆这段苦难经历时说:“两年的担泥等于住了劳动大学,从这时起,我才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艰辛,认识了中国社会,同劳动人民结了深厚的感情,产生了挽救他们的思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彭德怀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