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高成林: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发展与壮大

2015年06月04日09: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年抗战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70年前发生的中国抗日战争,是我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研究这一时期党的发展与壮大,对于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概括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我们党形成了正确的中央领导核心

政党是由领袖集团领导的。能否形成一个坚强的、正确的中央领导核心,是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我们党在成立初期的10多年间,也有过几段迅速发展的辉煌时期。在北伐战争中,我们党由1925年1月的950人迅速发展到57万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时期,我们党在1934年曾达到300万人。但是,由于当时的党中央几位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惨遭失败,使党的力量受到极大削弱。北伐战争失败后,党员数量由57万多人下降到10万人;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员数量由300万人下降到1937年初的4万人。经过两次重大挫折,使全党绝大多数人,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和高级将领中的多数人充分认识到,必须彻底结束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从而在1936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自从毛泽东同志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了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制定和执行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没有发生指导思想上、决策上和战略上的重大失误,从而使党领导的抗战步步走向胜利,使党的队伍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从而保证了抗战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党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我们党一贯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在这一方面,最突出的是坚持了两个统一。

一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和实行国共合作的统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从民族利益这一最高原则出发,不计两党恩怨,积极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为敌十年之久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促成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我党还把自己领导的军队按照国民党军队的序列进行改编,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把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但是我党又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从抗战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本着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一致性的原则,在统一战线中,既统一又独立,即联合又斗争,既不拒绝让步又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自己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 ,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坚持共产党对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力量。正是由于我党坚定实行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一方面和国民党保持着整体上的联合和统一;另一方面又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独立地领导人民抗战,从而实现了既保存自己又发展壮大自己的目的。

二是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统一。抗日一开始就形成了两条路线。一是国民党政府消极、片面抗战的路线;另一条是我党提出并实行的全面抗战的路线,按照全面抗战的路线,要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打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因而抗日战争必定是空前大规模的战争。不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形成的抗战,要打败日本侵略者是不可能的。这就形成了我党全面抗战的基本指导原则。

但是,我党又从敌强我弱,敌人又集中在城市的特点出发,实行与许多大规模战争不同的游击战术。主要在敌后即广大的农村开辟抗日战场,同日军进行了殊死博斗,坚持和保卫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创造了武装工作队,地道战、地雷战等灵活的战略战术,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条件允许的时候,还积极争取组织较大规模的战斗,如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等,使日本侵略者四处挨打、惶惶不可终日,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种全面抗战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我党在抗战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又一典范。

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体现了我党为民族利益,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党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是我党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抗战时期不仅没有被削弱、被瓦解,而且获得大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党与人民群众结成了血肉般的密切联系

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国共产党曾就指出“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以提高全民抗战的积极性。抗战时期,我党面对的不仅是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强大敌人,还面临国民党军队经常挑起的摩擦。而且抗战初期,很多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要用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同强大的敌人作战。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根本不可能获胜的。所以,我们党把加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看作是由弱变强,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提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历史。而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创立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

能否保持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盛衰兴亡。人心向背,历史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谁都不能违背这个规律。1991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历史表明,苏联解体是苏共后期丧失党魂、蜕化变质的结果。上个世纪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各自不尽相同,但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却是相同的。这个教训很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党把自身建设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因此,就是抗日战争那样非常艰难困苦的场合,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也非常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政治交代中,念念不忘地就是党的建设,放心不下也是党的建设。

这是因为,在旧中国小生产十分广大、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和白色恐怖下的城市,如果不能把党建设成为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的党就难以生存下去,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和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艰苦环境中,仍然对党的建设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1938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明确提出要反对自由主义,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他还写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要求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发挥模范作用。在《(共产党)发刊词》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作重要报告,用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干部,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各种专业的科学家、理论家以及懂得科学管理和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不懈探索和伟大成就。

在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的时候,为了把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党中央从1942年起在全国代表大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通过这次整风运动,使全党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巩固了马列主义在党内外的阵地,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

由于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仍然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尽管是在艰难困苦的非常时期,党不能经常向现在这样地、公开地开展活动,却使我们党保持了高度的团结统一,成为非常有战斗力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广大党员和党的组织在非常艰难困苦的年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的组织打不烂、拖不垮,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的前沿,为夺取抗战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也使我们的党在战斗中百炼成钢,不断壮大起来。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八年的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八年抗日战争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后来的解放战争即推倒三座大山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要永远牢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条真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吸取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把新时期党的建设推向一个更高水平。

(作者系中宣部退休干部)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