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彭玉龙 (万鹏 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6月18日电 (张湘忆)今日下午,人民网党史频道邀请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支绍曾,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彭玉龙,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编辑部编辑于兴卫做客视频访谈,深度解读《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重温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彭玉龙在访谈中指出,要从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彭玉龙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三个节点来理解。第一个重要节点是1931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日本从这个时候开始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也是在这个时间节点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第二个重要节点是1937年7月7日,即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此开始。中国全国抗战由此爆发,并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这个节点也是世界新格局变化的重大转折点。
第三个重要节点是1945年9月3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虽然宣布投降,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日本在一些地方还在进行最后的抵抗。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的“密苏里”号军舰上正式签订投降书,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划上了句号。当时的国民政府于次日下令举国庆祝3天。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进一步明确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相关专题 |
· 红色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