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占领东北的步伐。1932年3月,在日本殖民者的扶持下,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溥仪心甘情愿当这个儿皇帝,可东北民众可不愿意当亡国奴。不少爱国人士通过各种文艺活动宣传抗日思想,号召东北民众反抗侵略,不接受“新国家”。然而,日本侵略者因为惧怕爱国人士的力量强大,影响政权的巩固,因而对爱国人士的文艺活动进行疯狂镇压。本文列举三个事件,其实在当时,日伪疯狂镇压爱国文艺活动的事件还有许许多多。
“六一三”
事件
1936年6月13日,日伪军在齐齐哈尔、哈尔滨、海拉尔、牡丹江等地实行大逮捕。仅第一批抓捕人数就达149人,其中哈尔滨52人、齐齐哈尔38人、海拉尔11人、牡丹江48人。此后继续在各地抓捕,总人数达213人,其中教育工作者87人。被捕的爱国志士中,有黑龙江民报社长王复生,《大北新报》画刊社编辑金剑啸,伪龙江省教育厅长王宪章 (国民党黑龙江省党部常委),伪龙江省教育厅体育股长姜赓年,以及教师麻秉钧、王柱华等人。
日伪当局对抓捕的爱国抗日人士进行残酷刑讯,据时任齐齐哈尔宪兵分队上等兵的土屋芳雄交代:曾采用灌凉水、上大挂、棒打等酷刑残害被捕者,有的被当场迫害致死。在日本宪兵队审讯王宪章时,他高声怒斥敌人:“士可杀不可辱,头可断不可侮”,并挥拳与敌搏斗,当即被宪兵枪杀。
1936年8月,王复生、金剑啸、麻秉钧、王柱华、阎达生5人被判处死刑,26人被判徒刑。 10月,日伪对丁立足等52名在哈尔滨被捕者,判处死刑15名,无期徒刑5名,有期徒刑25名,其他缓刑。
“四一五”
事件
1937年4月15日,日伪制造了“法政大学事件”和“口琴社事件”。据时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的张瑞麟回忆,市委宣传部长冯策安与交通员艾风林根据市委决定,假扮夫妻建立临时家庭,以掩护地下活动。其行动被伪哈尔滨警务厅特务科密侦郎树勋探知。在“四一五”大逮捕中,冯策安出卖了原法政大学毕业生、中共党员于维范和刘芳声。日伪军随即逮捕二人,并从其家中搜出法政大学同学名录和结义金兰谱,他们认为这是中共地下组织名单,于是按名单抓捕了赵魁(中共党员)等12人。
日伪抓捕冯策安时,将同院的口琴社职员唐嘉伟捕去,唐供出口琴社活动及其成员。于是日伪在4月 18日抓捕了侯小古、王湘等原口琴社成员 10余人,并将这一事件当成共产党案件上报伪中央警务司。
日伪对“四一五”事件的被捕者施尽酷刑。仅法政大学被捕的12人中就有7人因刑讯致死。
“一二三〇”
事件
1936年6月,一批爱国青年在 “新京财务职员养成所”成立“读书会”,启发学生爱国意识。
1941年12月30日,日伪特务朱冠军等人假称由“中共中央代表”作报告,将“读书会”主要成员从各地骗来开会,全部逮捕。以此为开端,日伪当局在东北进行了空前残酷的镇压。
日伪当局对被逮捕者实行残酷刑讯,灌凉水、上大挂、电刑、跪铁索、夹手指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受刑者之一周化贞控诉说:“特务对我实行严刑拷问,最初是打嘴巴,以后将我所有衣服完全脱掉,周身用火烧……给我过电,烧得遍体鳞伤,衣服与皮肉黏在一起……”
除酷刑摧残外,日伪当局还采取 “非人囚笼”、“思想禁锢”、敲诈勒索等手段,对被捕者进行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马成龙被关在“非人囚笼”中,被折磨得身心失调、双目失明,惨死在狱中。孙海峰被打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但他仍宁死不屈,愤然从三楼跳下,血溅街头。崔立福被连续两昼夜不停刑讯,多次昏死过去。从1942年到1945年光复,仅长春监狱就有10多人被日伪军残害致死。(记者/张昕)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