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甘粕正彦用强盗的脑子拍电影

2015年06月24日15:42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甘粕正彦用强盗的脑子拍电影

日本学者角田房子所著《甘粕大尉》是研究甘粕生平的重要著作。

甘粕正彦,伪满洲国史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存在。他领导拍摄了大量辱华电影,同时又是中日两国描写伪满洲国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角色。就在2013年日本知名音乐人坂本龙一出版的自传里,还回忆起当年参与拍摄电影《末代皇帝》时扮演甘粕正彦,对着溥仪发号施令的场景。他的角色很多,间谍、特务、宪兵、警察,而最重要也是他一生最后的角色——长春“夜皇帝”。

在长春采访伪满洲国史,时不时就会有“甘粕正彦”这个名字跳出来。长影、伪满皇宫、伪满国务院、电影院,甚至就连我们所住宾馆,也是当年甘粕正彦住过近6年的大和旅馆。

甘粕正彦,出生于1891年,1945年日本战败后自杀。 54岁的生命可谓短暂,最后的军衔只不过宪兵大尉,但他在日本侵华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却分量十足。

日本侵略东北的大事几乎都与他有关

说明甘粕正彦在日本侵略东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只举几件大事即可:

1929年,甘粕正彦用“服部正男”的假名出现在沈阳,与后来策划“九一八”事变的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等人相交甚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甘粕正彦就迅速赶到吉林市,秘密炸毁日本侨民住房,反诬中国人所为,以此作为侵华的借口。 9月21日,他又窜至哈尔滨,炸毁了日本领事馆,制造事端。

1931年11月10日,溥仪一行到达营口满铁码头,再转至汤岗子温泉、旅顺,直到1932年3月6日,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甘粕正彦带着关东军始终形影不离地控制溥仪的一切行动。在策划成立傀儡政权时,甘粕正彦提出:伪满洲国作为日本的附属国,不能实行总统制而应实行帝制。 1934年溥仪称帝,就是采用了他的主张。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甘粕被任命为伪满民政部警务司司长,成为伪满警察的最高头目。因为早年残忍杀害日本进步人士的罪行,曾入狱服刑,日伪当局担心他这段染血的历史会给殖民统治带来负面影响,遂在3个月后同意了他的请辞。

此后,甘粕继续秘密地为伪满洲国“服务”。 1934年4月1日,甘粕在天津成立大东公司,以各种手段诱骗华北等地的工人到东北从事各种苦不堪言的劳动。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惨死在东北的铁路、水电站等各种建设工地和阴暗的矿井下。尤其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批劳工被押往中苏边境地区修建军事工程,因劳役过重和非人待遇,死伤不计其数,永久消失在茫茫的荒野山林。

从大东公司所获巨额利益中,甘粕将其中的大量收入都用来在天津及各地设立特务活动分站,继续秘密从事反华侵华活动。

1937年,甘粕出任伪满协和会总务部部长。他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排9年前被关东军炸死的张作霖的安葬仪式。仪式办得十分隆重,报纸上做了大量醒目的宣传报道。甘粕的用心不言自明,就是为了收买人心,以巩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

东北电影市场被他完全掌控

满映自1937年8月成立后,所拍影片与中国上海的影片相比,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令关东军和日伪当局非常不满。于是,他们把打破满映“被动局面”的重担放在了甘粕正彦的身上。

凭借自己多年在中国从事特务活动的经验,甘粕正彦很快就掌控了局面,令满映形势大变。

1939年11月1日上任后,他针对满映的机构配置和人员培养,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同时还投资了一系列有助于满映电影事业发展的卫星机构,以最大程度确保满映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任务的顺利完成。

著名演员张瑞芳根据满映老演员的回忆写成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当时满映的情况:

甘粕正彦时代的满映,设备是远东第一,规模之大,超过日本本土一切的电影机构。有德国最新式的摄影机,可在-40℃的气温下照常拍摄;有最新式的录音设备,使苏联人都叹为观止。有最新的洗印机及暗房设备,全部仿效好莱坞的式样;大的录音室可容100余人的乐队演奏。有17个地下大仓库,贮满了足够每日工作14小时、同时5组拍戏、可供5年之用的制片材料。连冬日为取暖用的煤每日都需消耗125吨。除此之外,在东北各大都市,大连、沈阳、哈尔滨、吉林都有“出张所”(即分社)。 “七七”事变之后,满映又在北平成立华北电影公司。连上海的华影,都有满映1/3的投资。为了统治发行,东北231个电影院都握在满映之手 (其中只有60家是官商合股),关内的片子到关外来,一概收买版权,听他任意处理,于是东北的人民,不看电影便罢,要看就得看这个独家制造,独家发行的满映电影。

甘粕正彦和他领导下的满映,垄断了整个东北的电影娱乐市场,于是有了“溥仪是假皇帝,关东军是白天的皇帝,甘粕正彦是伪满夜皇帝”的说法。

拉拢中国电影人却没得逞

像伪满所有的机关一样,满映早期的高中级职员都是日本人,中国人只能做日本导演、摄影师、录音师、灯光师、布景师的小助手。但是,影片是拍摄给中国人看的,日本技术人员大多“水土不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甘粕正彦大规模培养中国电影人才,同时大胆起用中国导演独立拍片。

几个小例子最能说明甘粕对中国员工的拉拢手腕。在伪新京市市长官邸举办的日满要人宴会上,满映女演员们被安排陪酒,甘粕故作愤慨地说:“女演员不是艺妓,是艺术家。”并要求伪市长再举办一次以女演员为主的宴会犒劳她们。甘粕有时还自己掏钱,在长春大和旅馆(今春谊宾馆)大办宴席,招待满映全体演员,并一改往常的死板面目,满面笑容地帮女演员脱下外套。甘粕这套煞费苦心的表演,不仅仅是为了淡化他本人 “暴力主义分子”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士气”,使演员们更加卖力拍片。

然而,甘粕苦心孤诣引进和培养的电影人才,最终却都成了他的敌人,并最后终结了满映的生命。甘粕重点培养的导演,绝大多数都没有顺从于甘粕拍摄“国策电影”的需要。甘粕吸纳了日本左翼电影工作者、日本共产党员大眆有章进入满映担任巡映课长。他没有想到的是,满映垮台后,大眆有章积极帮助中国共产党进行护厂斗争,同时还动员一批日籍电影工作者留下来,继续在新建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而更多的原满映中国电影工作者,在日本战败投降后接管了满映,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20日,甘粕服下烈性毒药氰化钾自杀。对于他的死,张瑞芳这样评价:只有像甘粕这样自以为是的军人的脑子,才会相信在高压统治之下,“真理”竟会倾向于他。

日本知名漫画家村上纪香的代表作、长篇历史巨制《龙》,相当多的篇幅以伪满洲国为背景创作,甘粕的形象在书中反复出现。评论者弥次郎在他的漫画手札中这样写道:“甘粕正彦对一手培植起来的满洲国拥有极深的感情,(一心想)拍摄出一部完全适合满洲国中国人情绪的电影,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中国人的洗脑……但‘满洲国’自始至终就是一个悲剧,花儿无论如何精耕细作,捉虫施肥,它也无法生存于无土之地。 ”(记者 高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