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著名画家白光远以笔名“夜行人”发表的木刻作品《车夫》,鞭笞了暗无天日的伪满社会,因此遭到日伪当局的残酷迫害。
与戏剧、文学作品相比,宣传画是一种更具普及性的抗日宣传载体,对受众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即便不识字,也可理解画中的意图。不少爱国画家都曾通过在报纸副刊、画报上发表宣传画向民众宣传抗日思想。宣传画的抗日力量和效果,甚至比文字更有力。
在东北白山黑水间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达14年之久的东北抗日联军中,有一些擅长绘画的人才从事抗日绘画创作,拿起画笔与日寇做顽强的斗争,用绘画作品鼓舞人民奋起抗日。他们创办的《人民革命画报》用漫画的表现手法,生动、直观、形象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唤起民众的觉醒,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
《人民革命画报》是抗联一军在南满金川等地出版的画报。通常用16开纸单面油印。刊头有期号、出版时间和图画内容说明。画面多为大规模的宏观场面。
《人民革命画报》第65期报道了1935年9月杨靖宇战胜伪军邵本良的事件,所画的是抗联部队活捉一队伪军、部队首长对俘虏讲话的情形,图中央是缴获的战利品,周围是抗联战士和群众观看的场面。第67期报道的是1935年10月4日南满一军和东满二军会师的情景,图中央是某首长讲话,周围有群众和战士舞蹈的场面,内容与同日《人民革命报》“号外”相同。
在吉林省,党组织针对当时广大民众不识字不能阅读传单和各种宣传品的困难,于1933年办起了油印画报。这种画报,有的是16开一页,有时是两页或多页。此后又陆续办起了党、军画报和青年画报,甚至还有给敌伪军看的画报。这个时期出版的画报有:《人民革命画报》、《东边道反日画报》、《中华画报》、《革命青年画报》、《青年义勇军画报》、《人民革命军画报》,以及《青年画报》和朝鲜文《新主人报》等许多画报。这些画报广泛流传于人民革命军指战员和抗日民众中间,也流传于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中间,甚至伪军的军营也在流传。
与东北地区用画报表达爱国反日思想相同的,还有走进延安的东北人。比如1940年7月15日,黑龙江绥化人杨角加入鲁艺美术工场,走上了抗日的革命道路。而漫画研究会的社长张仃,出生于辽宁,1934年,17岁的他与同学荆林、陈执中三人组成“三C战地宣传队”(“三C”为三人韦氏音标姓氏第一个字母),到山海关东北军驻地宣传抗日。后来,张仃加入“漫画宣传队”,发表了一系列漫画作品,如《日寇空袭平民区》、《战争病患者的末日》、《收复失地》、《兽行》、《世界和平阵线的公敌》、《蹂躏得体无完肤》等。(记者/张 昕)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