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殖民者对东北民众的文化侵略一直没有停歇过。他们试图通过文艺这样一种潜移默化、无形无影的方式,麻痹东北民众思想,削弱他们的反抗斗志。在日本殖民者文化侵略惯用的伎俩中,经常使用的是通过控制美术展览活动,垄断美术教育等,加强其美术奴化统治,达到颂扬殖民文艺、同化殖民地人民的目的。
办画展“炫耀国威”
伪满洲国成立不足半个月,“黄尘社同人作品洋画展览会”在大连三越(现秋林公司)举行。之后,日本殖民者在伪满洲国举办各种画展。以1932年为例,从3月起平均每个月都有三场左右的画展。
1933年9月,伪满洲国文教部和满日文化协会首先在新京商业学校举办了“日满联合美术展览会”。而后,日伪政府又于1934年、1936年,运来日本画家的作品,在各地举行了“东京西洋画展览会”,掀起了“满洲美术热”。
1934年,日伪政府在大连成立“满洲美术家协会”,并举行“满洲美术展览会”,这是满洲画坛最初的 “大团结盛会”。1937年,日本侵略者自觉伪满洲国已建立五年之久,在军事、民治、财政、交通等方面都已基本处于整备的状态,深感“振兴文化”的必要性,于是筹备举办大型美术展览会。
从 1938年 5月 2日到1944年9月10日,作为一个为傀儡政权服务的工具“满洲美术家协会”每年一次,先后举办了七次“满洲国美术展览”。作为伪满时期展现艺术家艺术造诣的平台,展览举办之初就得到伪满“全国”艺术家的“积极”参与,竞争颇为激烈。
张岩岩介绍说,每次画展举行之际,必有政界知名人士到场参观,而以青年居多的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如第四届画展,据统计,伪满各地入场参观者总数超过了32万人。仅从参观人数便可以看出,当时“满洲美术家协会”举行的“满洲美术展览会”无疑是当时规模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展览会。然而,这种规模甚大的美术展览会,实际上都具有浓厚的“文化粉饰”及“炫耀国威”等深层意涵。
画家是侵略者手中的棋子
从第一届 “满洲美术展览会”开始,展览就分为东洋画部、西洋画部、雕刻及美术工艺部、书法部4个展部。其后举办的几届 “国展”,基本上以此形式举办,并没有进行大的修改,只是个别展部参展的作品种类有所增加。
以第一届 “满洲美术展览会”东洋画部为例,吉林的于鸳寿所画《边关春色》和来自新京的大室白耀所画《成熟果实》等4人获得最高奖励——特选。其中有3人是日本人。而获得“佳作”的10人中,也有四人是日本人。
究竟特选和佳作是如何判断的?张岩岩向记者介绍说,担任重要职位的中国审查委员大都在日伪统治机关中担任要职,其政治态度基本上是亲日的,展览的最终掌控权实际上仍紧握在日本统治者的手中。而审查制度的问题直接地反映了日伪当局的文化政策,并直接地反映到作品的形式本体及风格上来,审查委员整体的审美追求及其评判角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入选作品的风格趋向。
在日伪当局的精心策划下,参展的大批美术家被迫成为赞美“国策”、宣扬“乐土”的棋子,这也是日本殖民者积极举办画展的真正目的。入选作品多为着力表现东北的名胜古迹、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人民“祥和安定的生活”等场景,仅从有些参展作品的名字,就可感受到“生活的安定与繁荣”,如 《安居乐业》、《乐土之春》、《王道乐土》等等。然而,在美术这一高雅外衣下,是怎么一番压抑的生活局面呢?我们不得而知。
全面而深入的美术改造
记者在张岩岩提供的一张图表中看到,从第一届画展到第七届,参与展出的作品越来越少。由此可见,在日伪统治机关及审查委员会的管理机制下,不少东北画家在这种消极压力下的创作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日伪殖民政府强力的介入与主导下,伪满艺术家创作参展作品时在内容的抉取、风格的表现上都不能自由地发挥。在这种高压的统治之下,有些艺术家为迎合日伪当局的文艺政策,创作的作品或以“建国精神”基调为主,或以歌颂社会“明朗面”为主,具有明显的附庸色彩;也有些艺术家为减小被认为“有害风教”或“审美”问题而被淘汰的几率,选择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题材,如表现自然或市街的风景或静物等,其艺术思想倾向于逃避现实、无批判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有些艺术家黯淡消极的创作心理及生活的社会现实。
书法家高澄鲜回忆当时参加画展时的情形时说道:“一些比较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不能入选,结果国画家参展的作品越来越少。我曾寄过两次中国画,均被日本人拒之门外。那时日本画很吃香,中国人不画日本画就很难入选。我对日本画不感兴趣,对日本人这种蛮横的做法也很反感,所以就退出所谓‘东洋画’展了。 ”显然,从一开始日本殖民者使用“东洋画”这一概念,就有着取消“中国画”的意图,借用这一概念推行以日本为中心的文化政策。而在美术展览会的展览评议机制上,由日本艺术家或亲日的华人艺术家甚至是日伪政权的头面人物组成审查委员会,并通过审查制度确立其审美标准,以此来控制殖民地人民的思想和审美趣味,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 “美术改造运动”,以达到“同化”的最终目的。
1945年8月第八届 “满洲美术展览会”已经做好了展览的前期准备,还没来得及公开展览便得知伪满洲国彻底灭亡的消息,最终,灰溜溜地结束。(记者/张 昕)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