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邱金凯:积极为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做贡献

2015年07月03日10: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邱金凯

缅怀老区抗战丰功伟绩 秉承老区抗战精神传统

积极为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做贡献

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人民庄严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全国老促会系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弘扬老区抗战精神教育活动”在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老区——聊城举行。首先,我代表活动组委会向关心支持老区事业、在百忙中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各位嘉宾、新闻界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老区年度宣传工作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这次会议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遵照党和国家有关纪念活动的部署要求,全国老促会会系统着眼老区抗战的特殊地位,突出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深入研讨老区抗战的牺牲贡献、历史价值、精神实质,目的在于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秉承先辈革命精神,积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老区梦”弘扬正能量。

同志们,70多年前,我们今天集会的这块热土,同全国各抗日战场一样正处于战火四起、血雨腥风的年代。这里曾是被誉为“江北小延安”--冀鲁豫边区中心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实践地,也是国共两党一致崇敬的民族英雄范筑先烈士抗日殉国牺牲地,在这块平原大地上曾经燃起过熊熊的抗日烈火,聊城老区人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功不可没的重大贡献。

1931年“9.18”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同凶恶的侵略者开展了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战争。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抗战的主张,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不断开辟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最终成为中国人民抗日的中坚力量。在那艰难残酷的抗战岁月里,革命老区承载了敌后抗日的光荣使命,为夺取抗战胜利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回首这段历史,我们无限感慨,深受教育,倍受鞭策,启迪颇多。借此机会,我就“缅怀老区抗战丰功伟绩,秉承老区抗战精神传统,积极为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做贡献”这一问题作个发言。

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主要是在国家沦陷区开辟建立起来的抗战堡垒区,她是插在侵华日军腹体上的把把利剑,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大本营;她是植根于人民心中的颗颗希望之星,是点燃燎原革命烈火的策源地;她是矗立在祖国大地上的座座丰碑,是挺起民族脊梁的根基地;同时,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局部胜利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出发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中,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建立了丰功伟绩,它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一、老区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外敌摧残蹂躏最重、造成财产损害最大、遗留历史印记最深的一场灾难。在沦陷区建立起来的抗日根据地与敌占区犬牙交错,敌我双方咫尺可见,加之敌强我弱的现实差距,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敌斗争之残酷、环境之艰苦、生存之艰难、牺牲之惨重,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所罕见的。一是承受了残暴的凌辱蹂躏。日寇为摧毁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推行了一系列残暴的政治运动,其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就是以拆散根据地军民关系为主要手段,以改造人们头脑为主要任务,在军事上扫荡、封锁、清剿,在经济上封锁、掠夺、损毁,在思想文化上凌辱奴役。日寇在其划定的“无住地带”(就是无人区),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庄稼就毁。他们杀害中国人的手段就有上百种。抗战期间敌投毒伤害我民众达1300余万人。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的滔天罪行使中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人民遭受了极其凶残的精神创伤。二是造成了众多的流血牺牲。日寇仅在卢沟桥事变后的侵华战争中给中华民族造成了3500万人的死伤。当年日军在山西扫荡时曾指令部属:“要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内的人民,凡认为有敌意的全部杀死,房屋、粮秣一律烧毁,锅碗一律打碎,井一律埋死或投毒”。他们组成搜索队、逮捕队、杀人队和放火队,集中屠杀群众数十人、数百人、成千上万人的惨案时有发生。仅在8年抗战中,根据地人民共遭敌杀害600多万人;在1942年的冀中平原“三光政策”扫荡中,就有5万群众被杀或被捕;当时只有14万人口的山西武乡县,其中有4.1万人参军参战,2.1万人为国捐躯。这其中有“一门六烈”的革命家庭,还有满门灭绝的普通民众。当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总人口不足300万,就有数十万人拿起武器抗日。聊城老区在册的抗日烈士4525名,遭敌人杀害和间接伤亡的老百姓数十万人。可见,日寇铁蹄所及之时,就是中华儿女血流成河之日。三是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害。日本帝国主义除掠夺我大量战略资源外,对根据地人民横征暴敛,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烧毁了沦陷区大量房屋,损毁大批生产设施、运输工具、被服粮秣等物资。1941年,日伪对北岳区的扫荡就烧毁房屋15万间,损毁粮食近6万斤,杀死牲畜1万多头。8年抗战中,华北、华中8个根据地被敌损毁粮食6万多石,烧毁房屋1780多万间,其中鲁南区就有3242个村被烧毁。全中国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它将永远成为人类文明史的反面教材;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战争中承受的灾难、付出的牺牲事无先例,它将永远刻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上。

二、老区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压缩了敌占区的空间,打乱了前线与后方的界限,形成了包围与反包围的战场形态,达成了牵制和消灭侵略者的有利条件,其主要作用体现在4个方面:(1)输送和壮大了革命力量。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过几万人,党员只有2万多人。抗战中,我党我军把动员组织群众抗日作为首要任务,每到一地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广泛组织以本地干部为领导的民兵和游击队。到抗战后期,主力部队发展到132万人,党员数量发展到120多万人,组织发展民兵268万人,人民自卫军共1000多万人。根据地人民土生土长在解放区,侦查敌情可深入到敌人的据点里,站岗放哨可以达到敌人的碉堡跟前;他们人自为战,村自为战,配合部队到处开展游击战,在敌扫荡的路上,常常伴有群众武装发出的地雷声和土枪土炮声,涌现出了许多“民兵领袖”“地雷大王”、“爆破英雄”。仅8年抗战,根据地民兵参加战斗174万人次,29.6万多次,歼敌10余万人。罗荣桓元帅在《谈山东抗日战争》中说,山东人民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后出的兵员总数在100万以上,如果没有山东根据地,要集中那么多的兵力进军东北是不可能的,对后来的大江南北的作战支援也将是很困难的。所以,对山东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功劳应有充分的评价,对山东人民和军队所取得的光辉业绩一定要好好歌颂。毛泽东主席在总结抗战经验时讲到,“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作战,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2)提供了有力的战勤保障。根据地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组织了80%以上群众参加抗敌后援会,成立了救护、担架、看护、运输、慰劳、缝衣洗衣、通讯队等支前组织,群众协助部队挖战壕、打坑道、救护伤员、前送给养,常年不懈、召之即来。冀中根据地仅1944年就挖了总计近万公里长的地道。在作战物资保障上,根据地群众一方面积极开展了生产运动,一方面承担了藏存吃、穿、用、战各类物资的任务。以粮食为例,为减少毁损,采取分散藏粮于各村各户,部队只要找到粮秣委员,拿出边区粮票,就能拿到粮食。为保障根据地粮食供应,1939年至1941年,晋察冀人民出动62万人次、近5000辆马车,运粮1900多万斤,并且都是夜间行动。在医护保障上,为使伤病员有个稳定安全的治疗环境,部队医院化整为零,医护和伤病员化妆为老百姓,隐蔽于偏僻农村,根据地群众与医护人员共同担负医护及安全警戒任务。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说到,“晋察冀人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又可靠的供给部。群众不仅供给部队吃的、穿的,还负责物资方面的储存和保护。”毛泽东主席称道:根据地人民的抗战支援“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3)形成了坚强的战略根据地。抗战期间,我党始终坚定践行以分散兵力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为主的抗战方略,使抗日根据地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重心,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基地。至抗战后期,抗日根据地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广大地区,抗日联军游击于东北各地,形成了遍及19个省、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多的16个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苏浙、浙东、苏中、苏北、淮北、淮南、皖江、豫西、鄂豫皖湘赣、东江、琼崖)。日本侵略者尽管投重兵下狠招轮番扫荡清剿我根据地,最终结果惨遭失败。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由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城市亡了,乡村未亡;大路亡了,小路未亡;白天亡了,夜里未亡”。日本战史也不得不哀叹,华北战场是一个“没有战线的战场”,与八路军作战那是一种“复杂多端,千变万化的战争”。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不仅在敌后建立起了我党政军民的坚实后方,有效保存和发展了自己,而且成为抵御和反击敌人的战略依托,从而也成为夺取3年解放战争胜利的奠基工程。(4)探索了成功的局部执政经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行的。在政权建设上,创造了“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建立了真正的“为民政府”,让广大农民获得选举权和议事权,使边区劳苦大众第一次享受到当家做主人的感受。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全党动手,军民联合开荒种地,做到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在军事斗争上,坚持“动员群众,武装群众”,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在作风建设上,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甘当群众的学生”,呈现了党群一致、军民一家、情浓于血的生动景象。毛泽东同志在评价根据地时有段生动的话,他说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私营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正如当时老百姓歌中唱的那样“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政府爱人民哪!”

三、老区在抗战中凝成的精神传统是厚重的民族文化财富。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抗日根据地不仅仅具有历史的、地理的和军事的概念,更是政治的、文化的、精神的旗帜,它是联系民众、汇聚民心、唤起民气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同敌人浴血奋斗中、在创建保卫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是根据地党政军民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凝聚形成的伟大结晶,是战胜敌人、壮大自己,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殊死抗争中熔炼形成的抗战精神,党和国家都有明确的表述,从抗日根据地和根据地人民的角度提炼汲取这一伟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爱国爱党爱军的崇仰精神。抗战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奴役、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是捍卫祖国尊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斗争。根据地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至上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坚定奉行武装起来保家卫国、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奋斗精神。在苏中,群众向新四军献旗时说,今天我们不仅是献个旗,而是献的一颗心,就是一心跟定了共产党。在山东到处传唱“妻送郎、儿别娘,齐心协力打东洋”的豪言。各根据地中的“救亡模范”、“拥军英雄”、“子弟兵的母亲”层出不穷。正是这种精神的崇仰,根据地的百姓把抗战作为匹夫之大义,把共产党看作是人民的大救星,把八路军新四军当作自己的子弟兵。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根据地人民不顾苦累、不惜钱财、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伟大的民族义利观和强悍的抗敌自信心。二是同心同力同向的团结精神。抗日战争,既是国力军力的对抗,更是人心民愿的比对。“七七事变”后,在国破民危、人心纷乱的颓势下,中国共产党及时明确地指出了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救国救民政治主张。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组织和指引领导下,唤起了千百万中华儿女,会聚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为了抗日,党群一心,军民一体,众志成城,广大抗日民众“有人的出人,有粮的出粮,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力的出力”,形成了得道多助、同仇敌忾、同舟共济的强大抗日洪流。当时,一名外国记者看到老百姓送给八路军堆积如山的慰问品,即兴感慨:“在中国十几年,从来没有看见过军民合作、群众慰劳部队这样热烈生动的场面。”在日本人写的《华北治安战》这本书中说,对于这样一场“军民不分、战线不明”和敌我“犬牙交错,变化无常”的“独特战争”,一切战略战术、政治谋略都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自信的说,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唤起中华民众之功,是根据地党政军民精诚团结、同心同行克敌之力,是“不起眼”的“土八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洋鬼子”。三是坚毅坚强坚韧的奋争精神。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遭受的摧残比二战中任何民族都重,战争持续时间比任何国家都长,特别是抗战中期,侵华日军把主要力量扑向我抗日根据地,实施了疯狂而残酷的反复“扫荡”,处在敌后战场上的抗日军民,困难百倍于正面战场。在那艰难困苦岁月里,解放区被破坏了就坚持游击区,前线作战队伍损伤了后备力量就补上去,大部队行动不利了就化整为零、寓军于民,吃穿困难了就节衣缩食、发展生产,地面难以生存了就转入地下,白天战斗吃亏了就变为黑夜行动。青纱帐、芦苇荡、据点中、火车上都成为杀敌的好战场,像“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战”、“沙家浜”、“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文艺作品,就是那个年代斗争事实的生动再现。在这个英雄群体中,有靠棉絮冰雪果腹仍顽强坚持斗争的抗联将领,有绝然跳崖投江的烈男烈女,有面对酷刑视死不屈的壮志少年,还有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母子父子两代英雄。日寇的侵华行径虽然占据过我们的大片领土,却始终没有征服中华儿女的钢骨铁心。在1943年日军战况统计资料中可见,我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阵亡率比国民党政府军高出数倍。拥有数万之众的东北抗日武装,遭受了97.5%的损失。根据地人民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面对敌人的刑场,都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正义而斗争的献身精神。这与国民党几十个将领、几十万军队降敌叛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是求实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充分认清中国民主革命实际,充分把握中国农村特点和农民战争规律,并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辟发展起来的。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进行艰巨的抗日战争,希望在那里?力量在那里?途径在那里?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时正确地提出并推行了自己的主张。党在抗战期间反复强调并始终践行:“要以创建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动员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参加抗战”,“力争大多数乡村,繁殖无数小游击队”,用我们的‘豆腐块’吃掉敌人的‘点和线’。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的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作战方法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深深陷入了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抗战胜利的成果证明,抗日根据地的开创、根据地农民的发动与武装,是对国情最客观的认知,也是对中华民族最大优势的充分利用。毛泽东主席在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说,我们是靠打麻雀战,打游击战发展起来的。麻雀满天飞,哪里有东西吃,就飞到哪里去。满天飞的麻雀就是种子,有了这个种子,党建立了,政权建立了,根据地有了,老百姓有了,饭也有的吃了,干部也锻炼出来了。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战实际结合点的准确定位,就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解读。

四、弘扬秉承老区抗战精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和未来。产生和存在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根据地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这块浓缩着现代中华民族革命成就的高地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敬重,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一是坚持用善谋民利的蓝图引领民众坚定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奉行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组织发动群众为保卫中华民族利益而斗争,是全民族抗战的最大追求。抗战中,我们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打败侵略者、实现中华民族彻底解放为最高利益,集中代表了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深得各民族各阶层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八大绘就的振兴中华宏伟蓝图,同样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我们要用夺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那种精神意志,强化中国人民最高利益的牵引力,将党的战略构想转化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追求,那么,再艰难的历程也一定能克服,再艰巨的任务也一定能完成,中华民族共同绘就的宏伟蓝图也一定会实现。二是坚持用上下同心的局面梦圆中华复兴。抗战胜利,是在民族觉醒、全民团结的强大精神凝聚力的作用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以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和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一切的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感动了广大民众,有力提升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党政军民用血肉共同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最终赢得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梦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利益追求一致,党心民心同一,领导与群众一体,形成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奔小康的生动局面,使中华民族梦圆复兴的奋进之举勇往而无不胜。三是坚持用万众践行的实干推进国家发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古今中外政治家无一不晓的至理名言。但是,自觉把它灌注于行动,用得好用得足的,唯有中国共产党在组织领导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典范。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清醒者,更是这一理论的坚定践行者。共产党“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想人民所盼,做人民所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艰苦奋斗的模范行为组织带领广大民众献身于抗日战场。正是根据地党政军民上上下下那种不惜命的实干苦干,才达成了积小成为大业的胜利结局。实现党的宏伟目标,既需要干起来的理论,更需要干起来的行动,要用“空喊误国、实干兴邦”的告诫,唤起只争朝夕的践行;要靠一个个实在具体的建设成果,筑起坚实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四是坚持用自强不息的志气勇立世界之林。抗日战争作为一面历史的镜子,它客观真实的照出了不同政治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不同形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利益集团,为保全他们狭隘的党国利益牺牲了更大的民族利益;以汪精卫为代表的走狗汉奸行径,永远被钉在了人类唾弃的历史耻辱柱上;唯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民族抗战力量,以“誓死不当亡国奴、万众共度国难关、勇于同强敌亮剑血战、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出路”的革命壮举,聚集了骨气,挺起了脊梁,赢得了尊重,博得了支持,夺取了反抗侵略者的最终胜利。新时期的中华民族正走在“强起来”的征途中,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传统自信,练好内功、立好形象、办好自己的事情,以更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作为和成就赢得世界、赢得未来。

五、坚持用老区精神灌注老区工作,积极为加快老区建设发展做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先后多次深入老区考察调研,对老区建设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去年6月,习总书记在中国老促会呈报的全国老区情况联合调研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新中国的摇篮,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当前,老区建设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促进老区建设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未来几年,一定是老区事业大有作为大有发展的重要时期。老促会作为公益性、专司革命老区建设事业的社团组织,从事的事业很光荣,传承的历史很厚重。我们要放眼民族振兴大势,着眼国家建设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区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好的举措服务于老区事业。我们要倍加珍惜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中做贡献。近代百年中国,始终处于衰败没落、倍受欺辱的状态,众多志士仁人为寻求振兴之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铁蹄下拯救了危难中的中华民族。现在我们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还要强起来。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从哪里来的,要到那里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是数代中华儿女的梦,老一辈的奋斗为我们开创了新世界,今天,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要更加紧密团聚在党的旗帜下,坚定地沿着党所指引的发展道路奋斗进取,积极为现实伟大中国梦做出新贡献。我们要倍加珍重抗日先辈在烽火年代铸就的革命精神,注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正能量。要尊重老区抗战历史,珍重老区抗战财富,讲好老区抗战故事,把在抗日岁月中孕育形成的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挖掘梳理好,维护传承好。要进一步拓展宣传老区的广度和深度,让社会重视深知老区价值,让老区价值融入社会、服务于时代。我们要倍加努力促进老区的建设发展,积极在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上有所作为。我们要继续发挥好自身优势,注重在了解民情、集中民意、传递民声上多做工作;继续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努力在区域平衡发展、民生权益均等、扶贫帮困落实,以及弘扬继承老区精神等重点问题上,向党和政府提供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建议;继续在老区扶贫事业上花力气,讲求扶贫效益,注重推介新的扶贫方式,在协助党和政府尽快改变老区贫困状况的举措中献计出力。我们还要倍加重视老促会系统的自身建设,保持以过硬的素质良好的形象服务于老区人民。我们要以习总书记关于老区建设系列讲话,特别是在全国老区情况联合调研报告上的批示精神为动力,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立会宗旨,坚持把为老区人民谋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准则,把主要心思和力量用在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坚持把老区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为党和国家分忧、为老区人民解困,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不计得失的心态甘于当好老区事业的志愿者。

同志们,我们重温老区抗战辉煌历史,缅怀老区抗战丰功伟绩,重在汲取历史营养,秉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鼓舞进取斗志,激励和鞭策人们永葆老区的革命风范,勇担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一定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本文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邱金凯2015年6月26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弘扬老区抗战精神教育活动时的发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