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对话”历史 寻找北京的抗战记忆

罗晓光

2015年07月07日08:1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对话”历史 寻找北京的抗战记忆

   游客在宛平城内游玩(7月1日摄)。

  ▲驻守宛平城的士兵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资料照片)。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尽管抗战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不能忘记。作为见证了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抗战之城,古都北京的抗战记忆,随处可触。在这里,有象征和平、进步、美好的遗存,也有侵略者留下的丑恶、贪婪和残暴的罪证,更有那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挺身而出、永远留在后人心中的英雄们……记者从众多的抗战记忆中,选取了几个片段,期待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提醒民众在缅怀先烈的同时,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这是1937年7月事变发生时,日军绘制的卢沟桥地区形势地图。图中详细注明了卢沟桥附近地区地理状况、交通干线、中日军队部署及日军演习区域(资料照片)。

  7月6日,在“七七事变”78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重庆市北碚区档案局(馆)公开一批征集的珍贵抗日战争时期档案,披露“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部分史料。在这批档案中,一张由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于1937年1月1日编制的“最近东亚形势图解”上,详细标注了中国各省区矿产资源、物产,例如四川标注物产为大熊猫,各国大使馆位置、共产党、国民党兵力分布、数量、武器装备,中国军用机场具体位置、重点防御地带、交通干线、重要跨境军需联络线等。图上还特别注明了共产党兵力分布状况,如陕甘宁根据地有军队20万,大别山脉、武夷山脉、甘肃六盘山脉以及四川、甘肃、宁夏交界地带都标注有共产党军队在活动。从地图上还能清楚地看到标注的苏联军队在紧靠中国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和装备情况。据北碚区档案局(馆)局长冯琰介绍,这些首次公开的档案资料足以证明“卢沟桥事变”是日本早有预谋、蓄意制造的,并由此拉开了中国八年抗战的序幕。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影报道

   游客在北京前门大街游玩(6月28日摄)。

  ▼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通过前门大街(资料照片)。

   游客在卢沟桥游玩(7月1日摄)。

  ▼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资料照片)。

   神乐署入口处(7月3日摄)。北支甲第1855部队是继侵华日军731部队之后又一支庞大的细菌战部队,总部设在天坛公园神乐署。

  ▼北京天坛公园神乐署内墙壁上关于“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址”的介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军围攻河北省宛平城。驻守宛平城内的国民党第29军参谋王启元被士兵用绳子系腰缒出城外,去与围城日军谈判(资料照片)。

  ▼2015年7月1日拍摄的宛平城一角。

   1937年8月8日,日军列队登上永定门城楼(资料照片)。

  ▼7月3日拍摄的北京永定门城楼。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