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在上海,世界人民共抗法西斯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上海记忆”图片展先睹记

张骏

2015年07月07日08:57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在上海,世界人民共抗法西斯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上海记忆”图片展先睹记

1932年,十九路军抗击日军。 (均来源于“上海记忆”图片展)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市政协主办的“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上海记忆”图片展今天在上海图书馆开展,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部分珍贵视频资料将展现在市民面前。布展之际,记者来到现场,跟随老照片、老报纸,感受上海在这场抗战中的特殊地位:当年这里不仅有真刀真枪的正面战场,也汇集着政治、经济和舆论等多条战线,中国军民在此与世界人民并肩对抗法西斯,也接受来自世界正义力量的有力支援。上海,是世界人民对抗法西斯的共同战场。
  日本战舰侵入黄浦江、外滩一带,炮口下硝烟弥漫;日本战机轰炸造成大量平民死亡,难民涌入“法租界”……没有过多的铺垫,进入展览第一单元,大量展现侵华日军在上海犯下暴行的照片冲击视野。与以往反映抗战的图片展不同,这次的图片、史料,很多出自外国记者、摄影师之手,甚至还有来自日本的资料。
  记者留意到,一幅上海老北站被炸的照片,建筑屋顶片瓦不存,墙壁已经被炸成千疮百孔,从门前堆放的沙袋掩体来看,这里经历过战斗。 下转◆6版  (上接第1版)还有一张被炸的街道照片,前方几辆汽车被炸毁,被炸毁的路灯、电线散落在街道上,一个角落仍然浓烟滚滚,几名市民匆匆走过。两幅照片均署名“西班牙人卡洛斯·莫瑞捐赠”。据称,莫瑞的先辈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任职,因为喜好摄影拍了众多上海普通市民生活的照片,还从其他侨民和驻沪美国兵手中收集了许多自清末到抗战期间上海的老照片。研究者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外籍人士在上海拍摄照片尤其是军事题材照片比华人容易,许多珍贵照片由他们拍摄并流传下来。”
  展览共分三部分,“侵略暴行铁证如山”、“中流砥柱全民抗战”、“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很多资料来自当时在上海创办的英、法、俄、韩、日等外文报刊杂志,也有上海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社科院图书馆等馆藏珍贵资料,还有从海外征集而来的,有些是首次披露。”参与策展的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学强说,前不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向上海图书馆捐赠了“卡尔逊抗战史料”数字资料。卡尔逊是一名美国军官,曾在华经历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等多场战斗,也曾考察过华北敌后根据地并访问过延安。“这批史料不仅是首次披露,更重要的是它鲜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但由于根据地条件有限,大部分文献档案未能很好保存下来。这批资料中有部分图片与上海记忆有关。”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延安访问毛泽东,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但不一定知道,那篇著名的访问记最早是登在上海的外文报纸上,书的中译本《西行漫记》也是上海的复社最早发行的。”马学强说,上海是舆论重镇,经由上海,世界认识了中国抗战。展出的 《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字林西报》、《上海日报》 等版面图片,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以及所起的作用,也展现了上海市民、寓居上海的各国侨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举办这一图片展活动的目的,是要展现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主办方在结束语中写道,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