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诚
面对日军在“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中表现出的咄咄气焰,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吓倒,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高举抗日旗帜,倡导积极抗战——1932年4月15日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战争宣言》。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名义起草宣言,首次提出中国工农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共同订立对日作战的协定。
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一·二六指示信”),要求尽可能地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一·二六指示信”除继续强调建立下层统一战线外,也提出“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或能实行上层的统一战线”,“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某一部分实行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草拟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0月1日,《八一宣言》正式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上发表。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指出“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我们的出路,只有坚决的武装起来,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与打倒卖国贼首领蒋介石国民党的革命战争。”提出中国工农红军愿同“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联合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随后,中共中央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于11月28日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
1935年初冬,已经有了阵阵寒意,但是陕北却到处洋溢着抗日救国的澎湃激情。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重申《八一宣言》关于成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建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八一宣言》连同中共中央11月13日、11月28日的两个宣言,突出中日民族矛盾,提出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阵营的范围。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