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日本战车裹挟着东北向卢沟桥驶去

高爽

2015年07月07日13:24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日本战车裹挟着东北向卢沟桥驶去

站在卢沟桥头,遥想78年前的隆隆枪炮声,其中可有比它更早发生的沈阳北大营外同样的枪炮声?从“九一八”到“七七”,日本的侵略战车从东北驶向华北,不过6年的时间。可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创伤,在70多年后仍然未能平复,正像宛平城城墙上满布的弹孔,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从沈阳到北京

“七七”事变纪念日前夕,我们要从沈阳去北京,去看卢沟桥。

6月27日中午,抵达北京火车站,坐地铁、倒公交,7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距离市中心15公里的丰台区宛平城。

宛平城东门外正在施工,想必是为“七七”事变纪念日做着最后的准备。城门正常开放,城里一切如常,洋溢出一股温馨平静的生活味道。整个小城,只有一条直通东北的主干道“城内街”,街道两侧的复古建筑,重现着当年宛平城的原貌。

这里今天已经不叫 “宛平县”,而叫“宛平城社区”,城里的居民也早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了。记者拦住一位60多岁的当地居民,请他讲讲“七七”事变。他说:“听我爷爷说,那时候日本兵天天在城外演习,大伙都说,这仗早晚得打起来,城里的人能跑的基本上都跑了,日本兵进城时,城里没剩下多少人了。牺牲最多的,都是当兵的。 ”

位于城中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没有开馆,从外面望过去,同样在为迎接“七七”事变纪念日进行着紧张的施工,令很多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大感失望。于是,大家纷纷从东门出城,去看距离城门二三百米的卢沟桥。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桥,1192年落成。桥上两侧的望柱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石狮,共有485个。随着岁月流转,真正保留下来的原始石刻已经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后来补充雕刻的,分属于不同的年代。记者一一辨认着,这些新旧不一的石狮,有哪些是在78年前的炮火中化为齑粉而在后来补充上去的呢?

78年的时间并不太久,在宛平城居民祥和的生活之下,当年的记忆依然清晰,就像城墙上至今明显可见的弹孔,以及卢沟桥上因炮火而面目模糊的石狮。

从北大营到卢沟桥

1937年7月,枪声惊醒了卢沟桥的石狮,也打破了宛平城的宁静。

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日军最后进入了宛平城,并随即占领北平城。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这一天,成为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全面抗战的艰难岁月。

东北人来到卢沟桥,总会产生别样的情绪。因为我们身上,还都扛着更沉重的抗战记忆,那就是“九一八”。站在卢沟桥上,不由得让人回望东北,回望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同样是一个深夜,同样是日本兵与中国军队的交火。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两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在数月间就占领了东北。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成了亡国奴。在中国东北的轻易得手,让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野心快速膨胀起来,全面侵华的脚步一天天加快。

而东北,也成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和物资供应基地。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在东北疯狂实施资源掠夺和经济侵略,为发动战争进行了充分的物资准备。东北的煤炭、钢铁、石油、轻金属、大豆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侵略者手中,大量的工矿企业都围绕着战争进行生产,军事装备被大批量制造出来。

可以说,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不可避免,但没有“九一八”事变,日本的侵略战车也许不会在1937年就驶向宛平城。

从“九一八”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从那一刻起,反抗随之而起。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此后,东北爱国民众纷纷建立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目的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加上义勇军自身力量的薄弱,不到两年时间,这些队伍大多被打散了。 1933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各地已建立的抗日游击队基础上,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进一步扩大游击根据地,并将义勇军余部和反日山林队等其他抗日武装也都团结在了一起,继续进行抗日斗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14年的东北抗战,抗日将士始终在与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敌人周旋苦斗,许多优秀指挥员为国捐躯,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王德泰、许亨植等正是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代表。

不仅仅有军事抗战,同时还有经济抗战和文化抗战,东北的工商界人士、爱国知识分子、教师、作家、媒体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非凡的反抗斗争。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同样值得后人铭记。

辽宁社科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这样评价“九一八”抗战的历史地位:“九一八”抗战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对于促进全民族的总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东北抗日队伍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扰乱、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迟滞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关内战场,牵制住了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入关,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整个敌后战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