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四海同心保和平——《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展览内容选登

2015年07月08日08:1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四海同心保和平

  诺曼底登陆中,中国工程师叶绍荫攻克技术难题,保障了盟军7000多架飞机的通讯。

  中国的外交人员、海外华人华侨在世界多地投身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士官学校就读的苟吉堂和同学们发起抗议活动,被日本宪兵逮捕。他在东京监狱中拒绝了日本人写悔过书的无理要求,愤然在毛巾上写下抗议书。

  1945年9月9日,苟吉堂以第3方面军副参谋长的身份出席中国战区受降典礼,这是他的邀请函。

  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中国已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8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已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10年。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在中国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牵制下,日军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战争泥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诺曼底登陆的中国英雄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鲜为人知的是,一位中国工程师和他的团队曾经为实施登陆做出过巨大贡献。

  1944年5月,全面进入战斗状态的盟军战机在配合地面坦克进攻的飞行中,用以联络的无线电话,因一款真空管超负荷运转,在操作15分钟后便失灵,这使得空军无法正常参加作战,地面坦克和海上舰船陷于孤立。

  距离登陆只剩不到一个月,7000多架战斗机被迫停飞,情况危急。

  年仅35岁的叶绍荫,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真空管部高级工程师,专门负责真空管制造工程设计及改良。经过反复测试,真空管的输出力大增,足以负荷空军执行飞行中的通讯任务,为盟军战斗机及时投入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当时,他并不知道这项科研会关系到诺曼底登陆的成败,只是每天会有很多电话追问进展。

  诺曼底战役胜利后,美国国防部致函美国无线电公司,称赞改制的真空管立了功。叶绍荫也是从后来的新闻报道中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并未张扬。

  在抗击法西斯的战场上,处处都有中华民族热血儿女的身影。

  毛泽东长子毛岸英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转战千里,直至攻克柏林;中国飞行员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鹰击长空,在同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中国女记者胡济邦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苏联军民胜利的喜悦,坚定了中苏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见证胜利的邀请函

  展览中,有一张邀请函,邀请苟吉堂1945年9月9日参加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这位抗战英雄曾被授予光华奖章、忠勤勋章、云麾勋章等。美国政府授予他美国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二战期间对盟军的贡献。当年,他以第3方面军副参谋长的身份,手持这张邀请函,应邀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与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苏联等同盟国家代表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亲眼目睹了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向中国政府投降这一令所有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难忘时刻。

  这份珍贵的邀请函为白色信封封装,内附邀请函、注意事项各一页,以及红色的入场证。

  注意事项一页对会场纪律进行了明确要求。如:勿对日代表有侮辱之言语及行为;签字进行中不得吸烟、任意离座、谈笑喧哗;军官穿着黄色军常服,文官穿着中山装或西服,摄影师勿靠近签字人拍照,新闻记者非经许可不得包围降使发问等等。

  这是抗战馆收藏的唯一“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的邀请函”。抗战馆专家坦言:该函数量很少,弥足珍贵,是关于南京受降为数不多的重要物证,系国家一级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中还有一件苟吉堂遗物——一封写在毛巾上的志文。

  那是1931年,苟吉堂还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一名学生。“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他组织中国留日学生退学以示抗议,脱掉了学校发放的日军军服,扔掉了配发的佩刀,割袍断义。

  苟吉堂被捕并被投入日本东京若松町宪兵监狱。日方对中国留学生威逼利诱,表示只要写悔过书就可以继续回学校读书。苟吉堂严词拒绝,并在当时用的洗脸毛巾上写下了一篇志文:“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月十八晚,日军强占我东北实施种种破坏与屠杀和劫掠,并怂恿宵小谋叛藉口满洲独立,其罪恶施于朝鲜复加于我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

  后来,包括苟吉堂在内的留学生都被遣送回国,回国后苟吉堂参军投身抗日。

  义勇军进行曲唱响纽约

  1941年的一天,在大洋彼岸美国纽约的露天音乐厅,响起不太流畅的中文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首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由一位黑人歌唱家传递到西方,引起轰动。

  这位黑人歌唱家就是保罗·罗伯逊,他虽远在美国,但始终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日斗争。1940年,他结识了中国音乐家刘良模,希望能够跟他学唱中国革命歌曲,特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刘良模一句一句将其教唱给保罗,不久,纽约街头就同时唱响了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义勇军进行曲》。

  1941年,经保罗提议,他与刘良模及“华侨青年歌唱队”合作,在纽约出版了中国抗战歌曲专集唱片,向全世界发行。

  宋庆龄为此套唱片作序,并在封套的扉页上题词。唱片版税及发行的收益捐赠给保卫中国同盟,表达了保罗·罗伯逊及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支持。

  (摄影部、社会新闻部、美术部联合出品

  策划/温子健 版式/傅堃 焦剑 任海

  责编/李继辉 邓伟 写文/刘冕 摄影/饶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