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星天
滔滔的黑龙江,悠悠地流淌,流走无数个春夏,淌去无数个秋冬……一晃,八十三年过去,那尊铭刻国恨家仇的“仇倭石”依然岿立、字晰如初,那位同日寇殊死抗争、与邪恶势力决绝较量的硬汉事迹,正随着“仇倭石”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九一八’石刻”的影响,闻名遐迩。
王明宪作为民众抗战的楷模和杰出代表,用他悲壮的人生大戏和坚贞的不屈节操,浓缩并大写出中华民族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爱国赤忱和凛凛风骨!
烽火岁月的孩提时代
1892年7月10日,山东省掖县朱桥镇上空阴云密布,云嶂中不时有阵阵闷雷砉然滚过,却难见大雨骤降。晌午时分,一处低矮的破草房里,倏然传出婴儿粗亢有力的啼哭声,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婴,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姓王,名明宪,字鹤章。
此时的中国,也同这昏暗天象一样处于满清王朝没落的统治期,国力衰退民生凋敝。王明宪的到来,未给爹娘添加欢乐,带来的是更多忧愁。他已有了三个年幼的哥哥,家里靠租种两亩多薄地在非旱即涝的年成中,维持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因此,再有王明宪,俨如雪上加霜。娘用破衫裹好王明宪,噙着泪对丈夫说:“送个好人家活命吧。”爹抱着王明宪端详亲吻着,讷讷说:“这孩子没嫌咱穷,投生做了咱家儿子就不能亏欠他,三个儿子能养活,就不差他一个!”王明宪就这样留了下来,也开始了他苦难的童年。寒微的生活,锻造了他坚忍、刚毅、纯朴、正直的性格,也养就了他宽厚、勤谨、善良、懂事的品德。
王明宪孩提时,正是日本向中国扩张挑起甲午战争烽火的岁月。1894-1895近两年里,中国在迎击日寇进犯丰岛、黄海、鸭绿江、威海卫等几大海战中,皆现败绩,以致“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日寇势如破竹地连破了我鸭绿江防线近逼奉天,又登陆了辽东半岛占据旅顺,制造了杀戮我二万余当地百姓的“旅顺大屠杀”……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以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向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等丧权辱国条款求得了暂时和解。结果,却更大刺激了日本和诸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欲望。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程度空前加深。兵连祸结、灾难频仍,积贫积弱、民生多艰的现实,及父辈乡邻们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寻常琐论和哀哀叹息,都无形地给王明宪幼小心灵烙上了憎恨日本、厌恶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阴影。
七八岁上,王明宪被爹娘破例送进了私塾。在四年长学里,他精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四书五经”和《古文观止》等蒙学教本,练就了一手缩放有力、欹正相生、清新飘逸的体似隶书的楷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学陶冶下,形成了良好素养。
1906年,王明宪十四岁了。他憧憬着想要干一番事业。此时,胶东半岛正热传着“富走南、穷进京,死逼梁山下关东,走投无路跑崴子”的民谚,这让王明宪为之振奋和心动,他决意要走出胶东湾,去“龙兴之地”的关东闯一闯,或许可创出一条改变家人困厄命运的活路来。他的爹娘当然不会答应他去冒此风险。王明宪没和爹娘过分争拗,他理解爹娘的爱。但是,好男儿不走出去闯世界,又怎能成就大业!所以,他暗地里安排停当,在一个月落星稀、鸡叫头遍的凌晨,趁爹娘兄长还睡在梦乡,悄然跟随“跑崴子”的同乡,孑然踏上了漫漫迢迢的数千里跋山涉水的“闯关东,跑崴子”的路。
黑龙江边学医、养蜂
“渤海风掀恶浪摧,三更雨打断船桅。乡人尽做波中鬼,不敢回头任泪垂”……或许,我们能从这一歌谣里推想出王明宪等一干“闯关东”人,当年是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海路行程中闯过生死关的。也可在其他记述“闯关东”人,在漫长的徒行中渴了喝凉水,困了钻山洞、睡破庙,沿路乞讨、卖苦力的悲苦中,去体味王明宪当年是如何付出卓绝艰辛的。
终于,王明宪抵达了他心驰神往的关东,而且走到了中国最北部的界江——黑龙江边。
他最终没再随同乡去海参崴讨生活。而是渉过黑龙江后,在当时已划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叫比罗比詹犹太州的边城小镇留了下来,去到一个叫斯林潘诺夫的私人农场主家里做起了杂役。由于他勤快能干、端庄稳重、做事得体,很快赢得了主人和工友的赏识。不久,主人开始教他养蜂。他在用心学养蜂技术过程中抓住各种机会学练俄语。与此同时,主人去镇里行医时,也常带他做侍从,每次主人问诊、下药、施治时,他都默默地留心暗记。很快的,他能熟练辨认蜂王工蜂,整理蜂箱、收集蜂蜜,用双层蜡壶(内壶装蜡、外壶装热水)压蜂片。同时,他恰到好处地当起主人行医助手。这些技能,都成了他后来回国创业的资本。
王明宪大约在俄罗斯羁旅了十六七年,从他的《苏联的养蜂业和我》回忆录看,那段生活于他是较为稳定快乐的。当然,他不乏思乡念亲。他知道,自己的故乡和亲人仍在日寇的铁蹄下屈辱地遭受着蹂躏,尤其是在听到日寇司令神尾光臣在胶州湾贴出二十一款规定华人死罪的“军律示谕”,还有平度县日寇公然颁布五条“斩律”,弄得华人偶失检点或稍有误会,就会被枪毙,甚至“一人违禁,全村处斩”时,他恨得咬牙切齿。
1918年,俄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美、英、法、日等列强,迅速把矛头转向了苏联,企图将“苏维埃政权”扼杀于“摇篮”。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悍然侵入苏联远东地带,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抢掠,留下的是一处处废墟、一片片坟场。目睹着一幕幕惨景,王明宪再也忍受不了怒恨,毅然参加了苏联军队抗击日寇,屡立战功,被擢升为少校军需官。
四年后,由于苏联远东地区成立了“雅库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重兵打败了日本军队,日本见大势已去,只得撤军。王明宪就此脱下戎装,带上恩师给的五箱高加索种蜂,回到了祖国的黑龙江省萝北县太平沟屯安家,干起了养蜂产业,七八年后,他蜂场的蜂箱量增至二百箱,成了名副其实的“蜂王”。
富裕了的王明宪,没忘了反哺和接济自己的父母兄弟,还“授之以渔”地把亲侄儿王骧接来跟他学养蜂技术。他也没忘了周济帮助太平沟乡民,也像恩师一样,既养蜂又行医。他对拿不出看病钱的乡民,分文不收,还常送些蜂蜜。他的宅心仁厚、乐善好施得到十里八屯乡民的感激与尊敬。
刻石记录倭寇罪行
1931年沈阳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寇兵不血刃地侵占了辽、吉两省,接着向黑龙江省大举进犯。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在民众和士兵的抗日爱国情绪推动下,出征迎敌,在嫩江桥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但终因寡不敌众失败了。为了筹措军需,东山再起,马占山只得于1931年初冬诈降日寇,出任了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此举,他得到了2400万元军费、300匹战马和其它军需物资,用12辆汽车和6辆轿车秘密运出城外,在拜泉县再度扯起抗日旗帜。这一切,王明宪显然无从知情。因此,他在初获江桥守卫战捷讯时,快慰地说:“仇人又找上门来了,候他自消自灭决不可能,只有和他们拼到底,把他们赶出去!”可没过俩月,马占山竟投降了日寇,这让王明宪沮丧恼恨不已,他对杨铁匠说:“马占山真没骨头血性,咋不打了?还投降倭匪像狗一样活着?!”他郁闷地借了白铁铺的锤錾,来到汹涌的黑龙江边,踟蹰徘徊着,摸遍了那里的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石头,眼里噙满泪花。最后,他在滩涂的砾石群里选中了一块两立方米大小、侧看似马鞍、正看像残心的黄褐色砾岩,驻足凝思片刻,挥锤掌錾,一气呵成地在石的光滑斜面上镌刻出“此石可烂倭匪之仇不可忘九一八”十四个大字,把满腹的仇恨和悲情,融入到各字的间架结构中。这一石刻,经受近百载风剥雨蚀、浪激水拍后,依然完好如初,成为迄今东北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块属于民间爱国人士自发錾刻的表达爱国抗日情怀的珍贵物证。
1933年的太平沟,全然没了“太平”的味道,这里成了人间地狱——“军队、宪兵和警察特务数目几乎超过了当地居民。招用的小汉奸走狗多数都是大烟鬼,他们不发薪(俸),按他们杀害老百姓的人数成正比例奖给大烟……”日寇在贪婪地掠夺着这里的煤炭、森林、黄金。
马占山二度抗战的近六个月战况,因孤立无援而节节失利,最后退至苏联暂避。不过,他的壮举如星星之火迅燃了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大地,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自发组织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纷纷打起了抗日阻击战、袭扰战……王明宪也秘密参加了萝北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但因该武装力量薄弱、军队分子复杂、组织纪律涣散,没打多长时间就瓦解了。王明宪只好再回太平沟养蜂行医。
逃离倭寇追杀
日伪势力的突然崛起,成了当地土豪恶霸姜桂墀的靠山。为了表忠心,他“把盗采的黄金大量献给敌人,帮助其增长实力杀害中国人”,还俯首贴耳地当上日伪军耳目。
1936年,日寇向太平沟增派了大量兵力,在沿江和山区地带增设了很多据点岗哨。后来的三四年间,常常遭到苏军和抗日联军的袭击,每次偷袭都很得时,这让日伪军越发认定太平沟有通苏反满分子。姜桂墀一口咬定奸细就是王明宪——他从苏联回来,会说俄语,对大日本帝国多有不满……即此,王明宪被列为头等危险人物缉捕。这时,一个在日伪警察局当差的人,替父报恩,抢先给王明宪报了信儿。
王明宪在脱身前,匆匆把蜂场交给了侄儿王骧打理。带着妻子和两个幼子,躲进了他熟悉的深山。日伪警察赶到蜂场时,见王明宪跑了,便带走了王骧,还抓了一个叫夏季布的猎户,其罪名是帮助抗联买粮运盐。王骧和夏季布被押解到鹤岗的日伪警察署“红楼”后,受尽“奇形百怪的不知名的新式刑具”的折磨,但未吐露任何有价值线索。最后,敌人把夏季布扔进狗圈,任狼狗撕咬吃掉;把王骧绑在大墙上用大铁钉活活钉死。关于爱侄的惨死,王明宪始终备受煎熬和自责,他在写给哥嫂的家书中说道:“在这十余年中……至少有十余次提起笔来杂念百出,酸心落泪。有时涕不成声,因而投笔者屡矣。此种罪恶虽系倭匪造成,但弟若无民国二十六年的故土一行,决不会造成吾兄高年人孤独一身。由此,弟至少在吾祖上留有些罪名……‘秋雨连绵感景悲,念兄思侄热泪催;二嫂临终盼子归,流浪东北几人回。’”
后来,王明宪抵达哈尔滨隐避在山东老乡于胜斋的养鸡场里谋生两年多。期间,敌人并未放弃对王明宪的缉捕和打探。王明宪也未放松对敌人的警惕。
1942年腊月,敌人获知王明宪藏身在哈尔滨“懒汉屯”一带(现“五瑞街1号”)后,便派出日伪萝北县警察局局长栗某,带上一金姓警察前往哈尔滨缉拿王明宪。
王明宪获悉后,马上住进了哈尔滨市立精神医院。
1945年8月15日,王明宪听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泪水满襟,燃鞭庆贺,邀好友数日痛饮……
抗战结束后,王明宪重返太平沟养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捐献大量蜂蜜慰问前线志愿军将士,受到了萝北县政府嘉奖。
1957年5月23日,王明宪先生病逝,享年65岁。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