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岳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
宛平县县长王冷斋。
编者按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版将开设“烽烟七十年”系列,连续五期推出抗战题材纪实文学作品。关于抗战的故事,我们似乎听过太多,但总有一些是我们不曾知道,却不该,也不能够被遗忘的。第一个故事,就让我们从78年前,北平那个闷热的“七七”之夜说起……
小暑第一天,太闷了
前一天,3营营长金振中化装成老农民,悄悄来到平汉铁路桥以东500米的日军演习地点,发现日军冒雨在泥泞的道路上,以平汉铁路桥为目标,进行攻击式演习。
1937年7月7日,小暑的第一天,风中没有一丝凉意,反而挟裹着一股股恼人的热浪。
7月7日16点,宛平县衙里的一群人总算歇口气了。各乡选举宛平县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投票箱都送来了,封条也贴上了,就等着平汉铁路南下的客车捎到河北省府保定了。17点30分,客车在卢沟桥车站临时停车1分钟,宛平县政府的洪秘书将十几个票箱送上车。
宛平城西北方向有座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龙王庙”,庙号“永定”,永定河的名字就是打这儿来的。后来,乾隆皇帝又给永定河的龙王赐了个名号——“安流广惠永定河神”。不过,永定龙王管得了永定河虾兵蟹将,可管不了一群闷热中等待着夜幕降临的日本兵——清水节郎中队长率领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
根据《新操典章》的教规,日军士兵必须熟悉驻屯地附近的地形,制定奇袭中国军队方案。第8中队已经连续几天在黄昏、夜间和黎明时分,演练进攻宛平城、卢沟桥,以迎接步兵学校教官千田大佐的检查。7月7日之夜的演习极具攻击性,第8中队将“从龙王庙附近到东面的大瓦窑,向敌人的主要阵地前进,利用夜幕接近敌人,然后黎明时进行突击。”
龙王庙在宛平城西北方向、永定河的东岸,大瓦窑在宛平城的东北方向,两地与宛平城各相距1500米,呈一个倒三角形。由此可以看出,第8中队从丰台镇跑到宛平城下演习,直接的诱因是迎接千田教官的检查,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日后攻击宛平城、卢沟桥。
高度关注日军第8中队动向的,是驻守卢沟桥、宛平城一带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第3营。前一天,3营营长金振中化装成老农民,悄悄来到平汉铁路桥以东500米的日军演习地点,发现日军冒雨在泥泞的道路上,以平汉铁路桥为目标,进行攻击式演习。
这股日军的确来者不善。1936年4月17日,日本广田内阁做出增兵华北的决定。5月,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即2902部队)受命成立,牟田口廉也大佐就任联队长。5月23日,第1联队从日本新獡出发;一个多月后的6月30日,联队第3大队驻扎到新建的丰台兵营。到丰台后,他们不断制造“事件”,挑衅中国第29军驻防丰台镇的部队,先后将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第3营、第220旅第2营逼出丰台镇,致使丰台镇周边5公里范围完全落入日军之手。
面对日军第8中队的不断挑衅,3营营长金振中进行了周密的部署:9连驻守宛平城,10连作为预备队集结卢沟桥之西,11连驻守宛平城西北、永定河平汉铁路桥东,12连部署宛平城南、永定河左岸一带,重迫击炮连配置在平汉铁路桥西边,重机枪连集结在宛平城东北、东南两个城角,轻迫击炮连集结在宛平城东门内,以支援左邻右舍步兵作战。
中日双方为什么如此关注宛平城、卢沟桥呢?
当时,日军对北平已然形成夹击之势。东面是汉奸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面是日本豢养的“蒙疆自治政府”,东北面是伪满洲国,东南面是日军强占的丰台镇,只有西南面的宛平城、卢沟桥、平汉铁路桥尚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中。毫不夸张地讲,这里已经成为北平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必然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传令兵“失踪”了
早在7月7日之前,日军上层就流传着“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事变’一样的事变”的传闻,暗流涌动;而在北平上层的中国人中,也流传着“七七将有大事发生”的奇怪消息。
7月7日(农历五月廿九)19点30分,暮色渐渐变浓了。随着中队长清水节郎的一声令下,第8中队扮作假想敌的一部分日军,从回龙庙附近迅速出发,越过一片荒草地,向东边的大瓦窑出发。
演习正式开始,扮作攻方的日军开始向大瓦窑方向的假想敌搜索前进。第1小队终于夺取了预设的守方警戒阵地,小队长野地伊七立即派二等兵志村菊次郎向中队长清水节郎报告这个“胜利”战况。
7月7日22点40分,中队长清水节郎感觉似乎有几声枪响,他立刻传令休息,集合队伍。在大瓦窑西“暗堡”附近集合的第1小队,队列中独独不见志村菊次郎的蠢胖身影。小队长野地伊七意识到自己的失职,向中队长清水节郎请示后,立即率领1名下士、5名士兵搜索前进,寻找“失踪”的志村菊次郎。
野地伊七等人从一团黑色走进另一团黑色,十几分钟过去了,就是不见志村菊次郎的身影。焦急的野地伊七小队长摸出随身携带的小喇叭,准备吹喇叭召唤志村菊次郎。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发现左前方走来一个黑影,马上焦急地问道:“喂!喂!是志村君吗?”黑影回答道:“是!是的!我是志村!”终于找到了!
原来,志村菊次郎在返回途时,晕头转向地弄错了方向,穿过第1小队所在位置的右方,走向东面的小山方向。他发现不对劲后,又返回来,在黑夜中瞎走乱撞,仿佛遇见了鬼打墙,直到遇见寻找他的小队长一行。
但是,没等小队长野地伊七回来,中队长清水节郎就向远在丰台镇的上司、第3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报告:演习中士兵一名失踪,请求派兵增援。一木清直接报后立即向他的顶头上司、驻扎在北平城里的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报告。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命令一木清直率第3大队开往卢沟桥,现场指挥战斗。
在向大队长一木清直报告的同时,中队长清水节郎派兵穿过黑夜中的荒草地,来到宛平城东门外,向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第3营第9连的值勤士兵吼叫:“快快的!开门的干活!一名大日本皇军的士兵‘失踪’了,我们的进城搜查的干活!”
9连值勤士兵对日军的无理取闹、胡搅蛮缠早已见怪不怪,严词拒绝:“别乱嚷嚷!我军正在睡觉,城门也关着。你们演习的士兵‘失踪’跟我们无关,不能开城门。”一听被顶回来了,平日骄横惯了的日军士兵,一边砸城门,一边向中队长清水节郎飞报。
此时,志村菊次郎已经归队,中队长清水节郎不敢耽搁,又马上向大队长一木清直报告。但一木清直认为:已经向联队长牟田口廉也报告“失踪”一名士兵,联队长已经下达交涉命令,如果因此中止行动,中国方面会如何宣传呢?于是,志村菊次郎归队的消息被日军上层严密封锁起来,继续向中方挑衅,并不断扩大军事行动。
早在7月7日之前,日军上层就流传着“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事变’一样的事变”的传闻,暗流涌动;而在北平上层的中国人中,也流传着“七七将有大事发生”的奇怪消息。
原来,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达到分裂华北的目的,一面处心积虑地散布各种谣言,制造事端,一面拉拢宋哲元及29军将领,孤注一掷,想在华北制造又一出“九一八事变”。志村菊次郎的所谓“失踪”,给了他们一个难得的“机会”,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牟田口廉也这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自然不会收手。
行伍出身的折冲书生
作风硬朗的金振中马上布置。经过仔细严密的查询,3营官兵每人所携带的子弹一颗不少,宛平城根本没有“失踪”的日军。
7月7日23时40分,洗漱完毕的29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穿着睡衣,正在自家床上闭目静思。突然,刺耳的电话铃响了。午夜时分的电话,想必是军情要事,秦德纯拿起电话,听筒里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宗瀚焦急的声音:“市长,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刚刚打来电话,说什么今天有一中队日军在宛平城附近演习,仿佛听见宛平城里发出枪声,致使演习队伍一时混乱,整队集合时发现‘失踪’一名士兵。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寻找‘失踪’的士兵。”
这明摆着又是日本人的挑衅。沉默片刻,秦德纯对着电话语气坚定地命令:“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先未得到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妨碍我国主权,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致起误会。唯孤念两国友谊,可等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寻觅,如查有日本士兵,即行送还。”
放下电话,秦德纯觉得这事儿有点棘手,还是请自己保定军校的老同学、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出马“折冲”(注:原指使敌方的战车折返,意谓抵御、击退敌人)吧。于是,他又拿起电话,要通了南长街王冷斋家,将魏宗瀚报告的事项告诉了老同学,请王冷斋查明情况,以便处理。
王冷斋是福州人,能文善诗,乍看就像斯文纤弱的一介书生。但他是正经的行伍出身,18岁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不过后来弃武从文,1935年底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担任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日军强占丰台镇后,宛平县长辞职。秦德纯请王冷斋临危受命,1937年1月1日出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辖宛平、大兴、通县、昌平)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
7月7日午夜24时,王冷斋接完秦德纯电话后,立即电话联系驻防宛平城的3营营长金振中,声音不高但异常严肃地问道:“金营长,我军晚上10时40分左右有无开枪之事?宛平城内有无发现失踪日兵?请立即查实上报!”作风硬朗的金振中马上布置。经过仔细严密的查询,3营官兵每人所携带的子弹一颗不少,宛平城根本没有“失踪”的日军。他认为“日军到卢沟桥警戒线内演习,明明是企图偷袭宛平城,因我守备森严,无隙可乘,便捏造丢失日兵为借口,乘进城搜查之机,诈取我城池。”
听到这个回答,王冷斋悬着的心并没有放下,他预感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更加波谲云诡的事情恐怕在后边。当他将查实的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后,随即离开南长街的家,奉命匆匆赶往东交民巷台基厂二条7号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部,与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谈判。
7月8日凌晨2时左右,王冷斋走进北平日本特务机关,就见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已经先一步到了。日方代表为冀察绥靖公署顾问樱井、日军北平特务机关部辅佐官寺平及秘书武藏等3人。
双方落座后,王冷斋首先说明中国守军既没有开枪,宛平城也没有发现“失踪”日军,日军进城搜查的要求不能满足。
王冷斋的话音刚落,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装着明白使糊涂,强硬地说:“我军确有一名士兵‘失踪’,必须进城搜查!”
“夜间宛平城门关闭,日兵在城外演习,怎么能在城内‘失踪’?就是退一步说,果有失落之事,也绝和我方无关,是否仿效当年南京日领事藏本自行隐匿的故伎,企图作要挟的借口?”王冷斋犀利的言语刺中了松井的短处,因为1934年日本驻南京副领事藏本英明自行失踪暴露一事,是整个日本特务机关的“耻辱”。
松井不承认日军“失踪”是“自行隐匿”,反而威胁:“你方不同意进城搜查,大日本皇军将以武力保卫前进。”松井见王冷斋不惧威胁,只好同意中、日双方各3人前往宛平城调查,查明情况后再商议解决办法。于是,王冷斋、林耕宇、寺平乘一辆车,周永业、樱井、武藏乘另一辆车,在茫茫的夜色中疾驶而去。
“绑票”式的调查
29军军部随即下达命令:“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7月8日凌晨3时许,当王冷斋等人乘坐的两辆车到达离宛平城约1公里左右的地方时,他模模糊糊地看到公路右侧及平汉铁路涵洞一带已经被日军占领,枪炮排列,作战斗准备。
正当王冷斋聚精会神地观察车窗外日军的情况时,只听“吱”的一声急刹车,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北平特务机关部辅佐官、日方谈判代表寺平先下车,不怀好意地对王冷斋说:“王县长,请下车!我们看看这里的情形,商议商议!”
王冷斋反问道:“这里既不是宛平城也不是卢沟桥,为什么在这里停车?商议什么?”
寺平语气强硬地说:“王县长还是请下车的为好!”说完,他手拉着车门,两眼紧盯着王冷斋。
王冷斋一下车,寺平就从兜里拿出一张地图,一边指点地图一边对王冷斋说:“事态已十分严重,现已不及等待调查谈判,只有请你速令城内守军向西门撤出,日军进至东门城内约数十米地带再商解决办法,以免冲突。”
这不是明显的搞突然袭击、“绑票”式谈判吗?看似文弱的王冷斋脸色一沉,不容置疑、冷冷地反驳道:“此来只负调查使命。在你们机关部原已议定。你所提我军撤出、你军进城的无理要求,离题太远,更谈不到。”
寺平紧接着又说:“平日日军演习都可穿城而过,何以今日不能进城?”
看到寺平耍赖,王冷斋有理有据地驳斥说道:“你接事的日子不到3个月,或者尚未明了以前的情形,我在这里从未允许你们演习部队穿城而过。你所谓先例在何月何日?请给我一个事实的证明。”寺平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见寺平败下阵来,日军第1联队队副、现场指挥官、五短身材的森田彻中佐走过来,强行胁迫王冷斋来到日军前线,指着虎视眈眈的日军蛮横地威胁道:“请王先生迅速决定。如无解决办法,严重事件立即爆发。”
日军的枪炮闪着寒光,面对敌人冰冷的枪口,手无寸铁的王冷斋将生死置之度外,大声斥责森田、寺平:“必须先调查后商议,你们不能如此矛盾。万一事态扩大,你们二人当负全责。”
十几分钟后,森田彻见威胁不成,就向寺平示意。于是,寺平只得请王冷斋上车,继续向宛平城驶去。
7月8日凌晨4时左右,王冷斋等3人进了宛平城,见周永业、樱井、武藏3人早到了,正在商议办法。王冷斋进来坐定后,日方代表、冀察绥靖公署顾问樱井口气强硬地提出3点无理要求:
一、宛平县城内中国驻军撤退到西门外十华里,以便日军进城搜查丢失之日兵,否则日方将以炮火把宛平城化为灰烬;二、昨晚日方所遭受之损失,应由华方负责赔偿;三、严惩祸首,最低限度处罚营长。
樱井的话音刚落,在场的3营营长金振中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拍案而起,大声驳斥:
第一,丰台距卢沟桥八里之遥,你们偏偏到我警戒线内演习,险恶用心,已暴露无遗;第二,你方丢失一名士兵,有何凭证?何人作证?如真丢失,也应由你方带兵的负责,与我方何关?第三,我军保卫国土,何罪之有?你们才是祸首!
金营长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谈判陷入僵持状态。王冷斋决定向北平市长秦德纯电话汇报谈判情形,却发现宛平到北平的电话打不通了。很显然,电话线被日军切断了。
于是,王冷斋赶忙把秘书洪大中叫来,叫他秘密潜入丰台,把宛平跟北平的通讯连起来。洪大中潜入丰台后,在一家人去楼空的商会里找到一部电话机,利用这个电话,一边连接宛平城里的王冷斋那儿,一边连接北平城里的秦德纯市长,秘密把两地间的通讯又恢复了。
与此同时,宛平城外的日军也在紧张地调兵遣将。第3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从丰台赶来增援的600多名日军,与第8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的演习日军会合。进攻宛平城、夺取龙王庙、占领平汉铁路桥的部署已经到位,日军只待那一声将被载入法西斯侵略战争历史的罪恶命令。
1937年7月8日凌晨4时23分,东方天际已经泛白,但是,伴随此刻黎明而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战火。此时此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炮兵向宛平城开炮,日军随之向宛平城、龙王庙、平汉铁路桥展开疯狂进攻,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火开始点燃。驻守宛平城、龙王庙的3营士兵立即还击。29军军部随即下达命令:“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闷热的“七七”之夜结束了,“七七”抗战开始了,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了,中国这头沉睡百年的睡狮——醒了!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