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冕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平型关大捷半景展区真实呈现了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场景。记者 饶强摄
抗日首胜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地。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虽全力抵御,但不敌装备精良、作风凶悍的日军,屡屡后撤,士气受到严重打击。日军甚至扬言“三月解决中国事变”。
当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地区设伏,一举击毙日军坂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展览中,雕塑加上光影模拟了当时激烈的战争场面。
当年9月26日,115师参谋处发出告捷电: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勉无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敌军被击毙者尸横山野。
毛泽东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同日,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蒋介石接着又向朱德发了一封嘉奖电。
这场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当时日军长驱直入的形势下,这场抗日首胜的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军民中的威望。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惟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平型关在山西灵丘县境内,是长城要口之一。这里因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北京西的重要藩屏。
本报讯(记者 刘冕)“感谢中国对这段历史的呵护。”《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展厅里,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特意选在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日的展区接受采访。他说:“我相信历史真相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任何歪曲和否认都不可能得逞。”昨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外国专家局、北京市外办,组织各国驻华使领馆、商务机构、新闻机构、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人员及部分外国专家专场参观《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展览。一上午,抗战馆共计接待专场观众509名,其中包括37位驻华大使。
“当年,很多苏联飞行员在中国上空浴血奋战,很多人在战役中阵亡。他们不在了,但是回忆还在。我在展览里读到了中方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他们在尽力呼吁和平。”杰尼索夫说。
就在这个展区不远处,有三幅黑白照片,分别是毛岸英、唐铎和胡济邦。在卫国战争最艰苦的时刻,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中华儿女毅然投身到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行列中。
杰尼索夫说:“二战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段悲伤的历史,我们付出一切努力,争取和平。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俄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
这位白发苍苍的大使,用不甚流利的中文重复提到几个东北地名。在这些地方都修建有苏军烈士陵园。他说:“有些地方的田野里,中国农民发现了苏联飞行员的遗骸。这些英烈当初为了和平来到中国,也会永远留在这里。”
展厅留言台前,马达加斯加的一位外交官员将拐杖轻轻地放在桌旁,一笔一画地写下留言。他说:“我们可以原谅,但是绝不能忘记。铭记是为和平未来作出的贡献。”他在参观时,还号召外宾一起在一面照片墙前合影。他解释:“照片是历史的见证,在这里合影有纪念意义。”
“展览规模很大,但战争会比展示的内容更残酷。”一位日本记者参观完展览后说:“和平是我们最期许和盼望的。”
利比亚大使馆国防武官珠玛·易卜拉辛说:“展览告诉我们历史,而我的眼睛看到中国的未来。我到北京已经两三年了,这里日新月异,比如交通的发展很快,每年都会开通新的地铁线。我为中国的富强而骄傲。”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苏耕说:“永远不要有战争。”
观众留言
让历史成为最好的学习材料,让我们珍惜和平,发展友谊。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选择方式。——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
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应该在未来找到和平的解决方式,而不是通过战争。——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