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鏖战昆仑勇者胜

2015年07月16日16:08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鏖战昆仑勇者胜

中国军队在昆仑关向日军发起攻击。 (资料图片)

壹 钢与钢的对决

“一树桃花惨淡红,雄关阳塞驿楼空。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大风。”这是田汉先生抗战期间登上昆仑关慰问抗日将士时题写的《咏昆仑关之战》。7月小暑时节,记者登临昆仑关战场旧地,依然能感受到诗中苍凉悲壮的气氛。

从建于山腰的“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牌坊起步,登上331级花岗岩石阶。山顶上,赫然耸立着一座10余米高的纪念塔,塔身如同一柄三刃剑,直刺蓝天。细读镌刻于塔壁上的当年抗日将领的题词——“碧血千秋”“气塞苍冥”“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 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只觉一股英风豪气扑面而来。

登临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昆仑关,环顾四周,却发现山势并不险峻。昆仑关的“险要”之名因何而来呢?

连续绕过几座山峰,记者终于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在昆仑关周边任何一个山头上,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俯瞰并有效控制着山下那条蜿蜒前行的公路。显然,正是这样的独特地势,使昆仑关在历史上成为扼守南宁的重要关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谓“得昆仑者得南宁”,据《宋史》记载,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名将狄青正是由宾阳出发,趁上元之夜出奇兵破昆仑关,进而夺取南宁的。

76年前,在昆仑关打响的那场令国人热血沸腾的战役,又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呢?

穿过山间密林,步入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翻阅当年担负昆仑关主攻任务的第五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的一篇回忆文章,记者找到了答案——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切断粤汉、平汉南北铁路和公路交通线。继而占领广州,控制华南沿海海岸线。此时,广西至越南海防这条国际交通线成为我国接受外援的唯一通道。

1939年4月,日军决定“攻占南宁,切断通过该地的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并开辟海军指向内陆的航空基地”。当年11月15日,日军在我国北部湾龙门港登陆,进占钦州、防城,并沿邕钦公路北犯,于11月24日侵占南宁。

占领南宁后,日军继续向北推进。

南宁以北有两条主要公路,一条向东北经昆仑关通往宾阳,一条向北经高峰隘通往武鸣。

12月1日,日军攻占高峰隘。12月4日,日军攻占昆仑关。

占领昆仑关后,日军认定:据守这个关卡,切断这条最后的交通线,必然使中国军队丧失国际物资来源,进而丧失抵抗能力。日军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甚至得意地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此时的昆仑关,成为保住中国最后一条海外补给线的关键所在。夺回昆仑关,中国军队别无选择!

在此前抗日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一直是守方。昆仑关战役,成为中国军队打响的首场正面攻坚战。

1939年12月18日,昆仑关战役正式打响。

中国军队参战部队有第五军和第十六集团军。其中,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五军是当时中国军队中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拥有战车团、重炮团等精良装备,号称“钢军”。

无独有偶,在入侵南宁与昆仑关的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八师团和台湾守备队中,第五师团同样以战斗力强、装备精良而在日军中号称“钢军”。

昆仑关之战,因此被史学家形容为“钢与钢的对决”!

贰 浴血6天6夜

在打响昆仑关战役的12天时间里,最为紧张、激烈的是最后6天。在昆仑关战役博物馆里,一块块图板,向观众简要而形象地描述了这6天浴血奋战的情景——

敌我对峙的12月25日:

清晨,苏联抗日志愿航空队3架轰炸机飞往南宁空袭日军,日军火药库被炸弹击中,冲天烈焰一直燃烧到晚上。

上午,中国军队冒着枪林弹雨逼近昆仑关日军核心阵地。紧要关头,日军混成旅团第二联队赶来增援。3000多名日军迂回至中国军队占据的高山岭、桔子岭一带阵地,猛烈进攻。激战至中午,防线被敌军突破。日军500余人攻入阵地,另有2000余人突入中国军队包围圈,与昆仑关守敌会合。

下午,苏联轰炸机飞往九塘轰炸日军。中国军队航空队飞行员韦一青从柳州单机起飞,为苏军轰炸机指示目标。日军起初以为中国军队飞机为“日机”,主动摆设指引符号。韦一青抓住时机俯冲扫射,打得日军晕头转向。苏联轰炸机随即空投炸弹,敌主阵地火光冲天。

趁日军溃奔之机,中国军队迅速进攻,乘势占领多个重要据点,同时夺取附近清明顶、昆仑山等高地。守关日军被迫向关卡东面高地一字岭逃遁。

前赴后继的12月26日:

中国军队继续由正面对界首坡附近高地的日军阵地实施包围。

激战中,第九十九军九十二师在六塘高山岭与七塘桷子岭之间的走廊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增援部队陆续抵达。当日,九十二师重整旗鼓与新二十二师协同作战,奋勇收复阵地,再次切断日军后方交通线。

殊死争夺的12月27日:

清晨,苏联轰炸机继续轰炸昆仑关一带日军阵地,中国军队3架护航战斗机与日军6架战斗机在空中相遇,展开激战。中国军队战斗机在击落3架敌机后,也相继中弹坠落。

日军增援部队1000余人在空中和地面火力掩护下,向昆仑关西南441高地猛烈反扑。中国军队苦战9小时,伤亡殆尽,阵地陷入敌手。

为收复441高地这个主阵地右翼重要支撑点,中国军队出动荣誉第一师,向日军发起猛烈反攻。

拼死攻坚的12月28日:

午后3时,在炮火支援下,中国军队冒着敌军枪林弹雨分别向441、界首坡、那义岭、坛齐岭、坛笔山等高地发起猛攻,同时进击昆仑关北面公路的日军侧防阵地。

火牛奔突的12月29日:

中国军队在重炮火力掩护下突入界守坡敌阵地,攻克一个又一个敌堡垒。同时,在广秀岭大举反攻。激烈战斗中,中国军队虽伤亡惨重,但紧紧把握敌援军未到之机,从六塘、高山岭一线调集新二十二师为“攻关突击队”,在兄弟部队掩护下发起主攻。

负责前线指挥的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在主攻前夕从当地村民受惊水牛在山间狂奔的情景得到启发,认为在陡峭的山坡间牛的灵活性更胜于坦克和战车,决定采用“火牛阵”战术破敌。

太守乡及周边乡村村民们听说要调水牛去打日本鬼子,立即踊跃献牛。谭局村村民谭曰章捐出的一头特别壮实的水牛在半路偷跑回家,谭曰章在家中一见到牛,二话没说马上叫上弟弟一起把牛再次赶送到前线。

29日下午,中国军队炮火猛轰日军阵地。同时,在阵地前沿挖掘深坑防备敌人坦克冲击。晚上11时,180余头尾巴上绑着竹筒、竹筒里灌满煤油的水牛被侦察部队引至阵地前沿。待炮火一停,便迅速点燃牛尾巴上的油竹筒。水牛们被油筒里的火焰烧灼,狂暴地向敌军阵地奔窜。

守在界守岭、那义岭上的日军以为中国军队发起冲锋,立即集中火力向狂奔而来的牛群扫射。中国军队战士则趁日军惊恐射击、晕头转向之机,迂回至侧面猛冲而上,向敌军战壕里密集投掷手榴弹,敌阵地被中国军队迅速占领。

最后胜利的12月30日:

中国军队突击队在黑夜中冲入敌界守岭阵地,用手榴弹一一炸毁敌地堡,抡大刀与负隅顽抗的守敌肉搏。天亮时,后援部队潮水般涌上山头阵地,全歼界守岭之敌。

中午,中国军队继续扫清界守岭至昆仑关沿途日军所筑侧防暗堡。

入夜,中国军队占领441高地西侧,并向南侧之敌发起进攻,迅速击溃残敌,全面克复昆仑关。

据战后统计,在夺取昆仑关战斗中,中国军队以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5000多人,堪称惨胜!

叁 留下一座倭冢

在昆仑关北面山脚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立着一座石砌的坟墓。细读墓前碑文,方知这是杜聿明将军为在昆仑关战役中阵亡的日军第五师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所造之墓,墓碑上的文字乃杜聿明当年亲笔所题。

有关中村正雄之死,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在中国军队猛烈攻击下,昆仑关日军难以支撑,火急向南宁守军求援。12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今村均命令旅团长中村正雄率第42联队两个大队火速前往昆仑关增援。

此时的中村正雄入侵中国已3年,最初的嚣张气焰开始消散,他在日记里感叹“在昆仑关遇到了一个比日俄战争期间更顽强的敌手”。

中村正雄率领增援部队行进到五塘、六塘一带时,遭遇阻击。12月24日,进抵八塘、九塘之间时又遭伏击。

当日下午4时左右,在九塘担负阻击任务的第五军荣誉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郑庭笈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发现前方路边草坪上中村正雄正集合部队训话,立即命令迫击炮、重机枪一齐开火。瞬间,日军被打得四散而逃。

虽然意识到大势已去,中村正雄依然挥舞着指挥刀,组织士兵向昆仑关方向突围。行进中,一颗子弹击穿了中村正雄的左脸颊。脸裹纱布的中村正雄在观察地形时,又被子弹击穿腹部。

当晚,日军军医在九塘附近一间民房里为身受重伤的中村正雄做手术,一发迫击炮弹不偏不倚正好击中这座民房的屋顶。虽然日军军医舍身趴在中村正雄身上,但是坍塌的屋顶还是让中村正雄的伤情更加严重。25日凌晨5时,中村正雄在昆仑关下结束了他的侵略生涯。

如今,游览昆仑关的游客在面对中村正雄墓时,不免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不少人赞叹杜聿明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尊重战死的对手。

然而,记者了解到中村正雄墓里其实并没有这个侵略者的尸骨时,便对杜聿明当年下令建造这座倭冢的目的有了更深一层的解读——

“北海风迷骑士道,昆仑月葬太和魂。”从杜聿明在夺取昆仑关之际所写这一绝句里,记者清晰地感受到这位著名抗日将领以倭冢警示国人勿忘历史、警示邻邦勿蹈覆辙的深意。(记者 罗劲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