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严怪愚“大难不死”

孙彤

2015年07月23日14: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严怪愚“大难不死”

  严怪愚(1911—1984),本名严正,湖南邵阳人,少时聪颖好学,富有正义感。1928年,他入湖南农校学习,毕业后考入湖南大学经济系。严才思敏捷,眼光敏锐,课余从事写作;1935年毕业后,即投身新闻工作。因其文风犀利,笔挟风雷,性格刚正耿直,迅速成为与范长江等齐名的“全国八大名记者之一”。

  抗战开始后,爱国心切的严怪愚同范长江等一批热血记者活跃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前线。1938年春,在台儿庄战役打响之前,严怪愚作为随军记者到徐州前线,进行战地采访。短短的两个月的“前线岁月”,他采写并发表了《凭吊台儿庄》、《胧海东缵》、《我们新的长城———黄河防线》等10万多字的战地通讯,用饱蘸感情的笔锋,揭露了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行径,讴歌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业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并受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的接见。

  在徐州前线,还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次,严怪愚在阵地上采访时,在壕沟前发现了一颗没爆炸的手榴弹,在好奇地拨弄了几下后,又顺手将手榴弹扔了出去。谁知扔出去不久,只听“轰”的一声响,严怪愚登时被震倒在地,动弹不得。附近的士兵赶过来将他救醒时,严怪愚的右腿已被炸得鲜血淋漓了。士兵们一面替严怪愚包扎伤口一面对他说:“严先生,你真是不愧怪愚这个名字。好在你命大,不然早就报销了。”严怪愚听到此说,对大家笑着说:“我这是大难不死,但必有后福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