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培善在福建战斗生活的日子

毛峥嵘

2015年07月24日11: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刘培善,1912年9月4日出生在湖南茶陵县枧田乡石壁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1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人民军队的优秀政治工作人员,历任营、团、支队、旅、纵队政治委员,兵团、大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参加过湘赣苏区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开辟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以及华东解放战争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清剿匪患得到毛泽东的嘉勉

全国解放以后,刚刚参与指挥第10兵团参加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的刘培善走马上任,被任命为福建军区副政委,从此,他在福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辛勤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

他刚上任时,福建正是解放初期,全省各地的匪患极为严重,高山峻岭的闽北、闽西尤为猖獗。刘培善不顾炎天暑热、数九寒天,经常深入前线,指挥部队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发动群众,组织联防,采取集中合围、重点清剿、分散出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等战术手段,为清除匪特竭尽全力。

1950年冬,他作为福建军区副政委,冒着风雪,前往长汀指挥剿匪。当时大雪封山,丛林一片银装素裹,第29军87师259团一个连被土匪包围,有被歼的危险。正在这时,刘培善出现在第259团团长阮文炳面前,与他一道研究、重新部署兵力,并直接指挥该团作战,终于消灭了这股顽匪,击毙匪首苏玉荧(“先锋纵队”政委)、康明深(“东南反共救国军”副司令)等。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叶飞、刘培善等军区首长的指挥下,福建剿匪工作取得喜人成绩。1951年2月,毛泽东给部队来电嘉勉:“你们1月份剿匪简报收到,阅悉。剿匪成绩甚大,致慰!望继续不懈,坚持到底,务于3月底之前,肃清福建一切股匪;如那时尚有残匪未清,仍须以地方武装及民兵继续坚持肃清,直到完全消灭匪众为止。”刘培善将毛泽东的嘉勉电广为宣传,勉励指战员继续坚持“勇打猛追、驻剿挖根”的战术原则,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他经常深入第28军,一面指挥打仗,一面做思想政治工作,该军先后两次赴闽北剿匪,共歼匪1万余人,获得上级的表彰。

狠抓部队政治思想建设

刘培善自从任福州军区副政委以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保卫国防安全和部队建设上。为加强海防建设,他经常不辞辛劳,深入海防第一线,到部队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福建前线的大小岛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由于他经常深入海岛,对前线的情况了如指掌,掌握了指挥反击美蒋匪特骚扰的主动权,来一股匪特,他就指挥消灭一股。1962年,全军在福建召开了沿海边防会议,刘培善在会上作了关于海防建设经验的汇报,受到谭政、罗瑞卿等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1962年,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蒋军大肆叫嚣要反攻大陆。为加强战备,毛泽东亲自找在京的刘培善谈话,叫他认真分析形势,估量军心民心。刘培善坚定地说:“在主席领导下,福建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福建又是老苏区,群众经受过长期的锻炼和考验,爱国热情都很强烈。虽然当前有若干不利因素,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消灭一切来犯的敌人,请主席放心。”

刘培善从京回闽后,与福州军区其他领导同志一道分析了敌我势态,按毛泽东的指示认真作了战斗部署,重新调整了布防力量,落实了一切战备措施,使福建前线真正成为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钢铁长城。刘培善遵照中共中央关于“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的指示,领导福州部队一面紧张地进行训练和建设,执行保卫国防的任务;一面大力参加地方工作和群众的生产建设,执行了工作队的任务。1958年6月,刘培善撰写了《我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保卫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长篇文章,总结了福州部队执行工作队任务的经验,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印发全军,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密切军民关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刘培善在抓部队的政治工作方面,呕心沥血,不辞辛劳,注意培养和发现连队政治思想工作搞得好的典型。自从部队涌现出“硬骨头六连”、“红色尖刀连”等先进连队以后,他组织福建的连队干部到“红色尖刀连”参观学习,就地取经;请“硬骨头六连”在福州军区各基层连队表演示范,介绍经验。1963年,他向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副主席贺龙元帅写了关于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报告,阐明了自己对加强连队政治工作的见解和主张。贺龙在报告上批示:“抓好基层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连队建设好。”中央军委将贺龙的批示和刘培善的报告发到全军各团,对全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政治工作中,刘培善善于培养、发现和运用典型经验,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他每年都要深入福建前线最前沿的海岛——青屿岛调查研究,指导和总结连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屿岛位于厦门港以东海面,距厦门和金门、马祖约10公里左右,距敌占二担岛仅3公里,是厦门前哨的堡垒。由于驻岛的第4连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出色,使这个“光长石头不长草,鸟不歇脚船不靠”的荒凉小岛,变成海上的钢铁堡垒。

刘培善每年来到这个孤岛,都要住上几天,深入战士的营房、哨所,和战士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各种困难,畅谈革命传统,勉励大家安心守岛,艰苦创业,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他甚至深夜去营房帮战士盖被子,检查站岗放哨情况。1962年,他冒着台湾当局企图反攻大陆的危险,深入该岛,检查战备。一踏上海岛,他向全连指战员行了三鞠躬礼,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为祖国站岗,辛苦了,我代表军区党委向大家致敬!”指战员们深受感动,一致表示:“决不辜负军区首长的期望,一定像海岛上的青松那样,不怕风吹雨打,不畏霜雪严寒,永远扎根海岛。”

1964年7月,驻守青屿第4连为表达对刘培善关心海岛建设的感激之情,将岛上喂养的一对白鹅所生的第一窝鹅蛋挑了10个,派专人送给刘培善吃。但他一个也没有留,全部送给了军区食堂。他给第4连回信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今后不要送东西给我。最好的行动是保持和发扬光荣,把海岛建设成为钢铁堡垒。”在刘培善与其他军区首长的具体领导下,驻守青屿的第4连各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出色,被军区党委记集体一等功,并授予“海岛红旗”的光荣称号,连队曾五次派代表上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

关爱关心战士成长

1963年春,刘培善深入第28军84师252团1营了解情况,当时该营驻扎在连江县贵安村老百姓家里。刘培善刚到营部时,营教导员王忠春要把自己住的房子让给他,刘培善婉拒说:“我看你们通讯班搭的草棚很好,我就同他们睡在一起吧。”于是,他睡了20多天草棚,与战士们朝夕相处,问长问短。当知道通讯班班长唐异军是湖南株洲人时,他对小唐亲切地说:“啊,我们是老乡,你要安心服役,当一位人民的好战士。”他还召集湖南籍的战士开座谈会,向大家讲述湖南人民的革命传统,鼓励大家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作出新的贡献。刘培善对同志怀有火一样的阶级感情。

他为人严肃,当面批评人很严厉,不讲情面;但背后专讲别人的优点、长处,对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说:“有话当面讲,恨铁不成钢。”有一次,他当面批评一个犯错误的同志,声音很大,连在楼上写材料的刘培善夫人左英也听到了。事后左英说他批评人的声音太大、太厉害时,他回答说:“像你们这样婆婆妈妈的,总是二一添作五,人家受不到震动,怎么改正啊!”过了几天,讨论这个干部的处分和工作安排时,他却着重讲了这个同志的长处,主张要减轻对他的处分,继续使用。说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他说:“待人对事,不能当面说得好听背后搞鬼。当面严格批评,诚恳帮助,这才是真正爱护一个同志的正确态度。”一些犯过错误、受过他严厉批评的同志深有感慨地说:“刘政委对我们要求严,当面严厉批评,过后仍关心爱护,信任使用,从不背后整人,将严父之心、慈母之情融为一体,在他手下工作,我们放得下心。”

可惜的是,像刘培善这样一个党的好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四人帮”横加迫害,于1968年5月8日含冤去世,终年56岁。刘培善被迫害致死后,周恩来组织专人进行了调查。5月16日,周恩来召集福州军区在京党委常委及海陆空部队负责人开会,代表中共中央严肃批评了迫害刘培善这一事件。周恩来在会上对刘培善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刘培善同志是个老红军,坚持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很顽强的,他为革命献出了一生,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并宣布刘培善定为烈士,其家属、子女享受烈属的一切待遇,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后根据家属要求,安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8月11日,毛泽东在接见福州、成都等六大军区团以上干部时,特意把左英叫到主席台上,第一个接见了她,并一起照了相,对左英进行了亲切的慰问。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1978年,在刘培善逝世10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福州军区党委作出了《关于刘培善同志问题的结论》,对他作出正确的评价:“刘培善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立场坚定,英勇作战,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光明磊落,为加强部队建设作出了贡献,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一生。他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优秀干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