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
大洼县田庄台日伪时期抽水站遗址
黑龙江省绥棱县的日本开拓团组合水田班
今年春节前后,“中国游客在日本购买的天价大米‘一目惚’产自辽宁盘锦”的消息在网络上热传,让盘锦大米的名声更响。盘锦大米与日本联系起来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比起今天的自由贸易,70多年前,日本人把盘锦大米摆上餐桌,用的却是强夺的方式。
7月15日,站在盘锦大洼县的绿色田野里,碧波万顷的水田,一望无际的稻浪,景色美不胜收。
大多数外省人知道盘锦,都来自于大米包装袋上的“产地盘锦”。而东北优质大米的名声,也正是借由盘锦大米、黑龙江五常大米得来的。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盛产优质水稻的东北,70多年前的老百姓却是连一粒大米都吃不到。
张学良开“营田公司”对抗日本
在所有的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稻米分为粳稻和籼稻两种,粳稻主要在东北地区种植,因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因此品质要优于中原地区和南方种植的籼稻。
东北原是不产水稻的,水稻最早是由朝鲜人传入我国的。 1865年,移居到吉林通化地区的朝鲜人栽种水稻成功,随后扩大到辽宁各县以及吉林省部分地区。而日本人则在1905年占领中国的旅顺大连地区以及南满附属地后,开始了在东北的水稻种植,包括1909年在抚顺老虎台、1910年在奉天(今沈阳)、铁岭等地。
东北稻米的优势很快便显现出来,给经营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这也引起了当时在东北执政当局的重视,并由此展开了与日本人的争夺。
1928年,张学良等人在盘锦萦兴乡组建“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开荒造田,并外聘水稻专家与水田技术人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稻研究实验室,培育良种,推广技术。到1931年,辽宁省已有多县种植水稻,其中沈阳2万多亩,铁岭、开原、西丰等县均超过1万多亩。
虽然还属新兴产业,稻米的质量和产量还不够稳定,但其稻作尝试与努力为今日辽宁水稻生产奠定了基础。
把东北当成自己米袋子
正当东北水稻种植开始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时,“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日本人以大米为主食,所以东北大米成为日本侵略者资源掠夺的重要目标,成为日本人的米袋子。而东北的水稻种植也由此走上了一条屈辱又畸形的快速发展之路。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水稻种植,日本人从日本、朝鲜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朝移民都有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同时也是巩固其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这些移民进入东北后,把水利、水田技术及稻作方法带进来,利用夺取的土地改旱田为水田,或者在有水源的地区开辟水田,种植水稻。
为了保证东北水稻产量能够满足日本本土的粮食供应,日本人的投入是巨大的,修建了各种水利设施。记者在盘锦大洼县田庄台镇就看到了一处抽水站遗址,现在依然壮观,可以想见当时的工作能力。据盘锦当地资料记载,像这样的抽水站,仅盘锦一地就有6处,日本人还修建了2790条近2000公里引水渠,节制闸43座,涵洞39座,桥梁449座,并集中力量修建了疙瘩楼水库大型平原水利调节枢纽工程,最终形成了四大灌区之一的盘山灌区。
在这些设施的作用下,东北的水田面积迅速增加,水稻耕种面积在1931年至1945年间增加了4.17倍,水稻产量增加了4.76倍(见附表)。到1945年,水稻种植已经广泛分布于东北各地。
民众苦不堪言
大规模的水稻种植,饱了日本人的胃肠,给东北民众带来的却只有更深重的苦难。
东北地区生产的稻米全部被运往日本。而生产稻米的东北人民却是被严禁吃大米的,违者竟以“经济犯”论处,“所生产之米谷,皆供给在东北之日本军民食用,而劳碌终年之农民及韩人,不得一饱”。
不仅吃不到,连一年耕作应得的基本收入也无法保障。日伪当局对东北水稻的生产、购销、分配和价格实行“统制”,拼命压低销售价格,东北农民辛苦一年,连个温饱都赚不到。到了1937年,为了满足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侵略者在强制推行增产政策和措施的同时,实行更加野蛮和严格的统制政策,全面控制水稻的生产和流通,最大限度地掠夺稻米资源。 1942年,伪间岛省延吉县协议员池中龙在“全国联合协议会”上说出了这样的话:“本县水田地区生产的稻米历来全部供出,私留下来的便是犯法,换来的是夹杂沙子、草籽、不堪入口的小米,并且价格比出卖的稻价高出5倍之多……”
为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日本的移民也让当地百姓饱受流离之苦。移民所成立的开拓团通过“接收官地”、“没收军政要员资产”及以超低价强行购买农民土地等方式,大肆霸占农民土地,还强制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他们种地。与此同时,大量的水利灌溉工程也都是通过无偿征用当地劳工的方式来完成的。
记者在盘锦采访到数位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都有过被日本人抓劳工、被日本人剥削和欺辱的经历。一位95岁的老人愤慨地说:“日本人14年间占我沃土、夺我口粮、欺我同胞,这笔账怎么算也算不完! ”(记者 高爽)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