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罢工怠工暴动抓住一切时机反抗压迫

王研

2015年07月28日08:42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罢工怠工暴动抓住一切时机反抗压迫

  东北三省各地的万人坑遗址,有的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抗战纪念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妥善保护万人坑,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将来负责。因为,万人坑虽然盛满了屈辱与悲痛,但在白骨堆中也收藏着不屈的抗争。

  今年4月,本报特别报道组赴黑龙江社会科学院采访,就日本殖民东北期间的经济侵略以及民众反抗等话题与该院历史研究所的四位学者座谈。其中,研究员王敬荣曾访问过幸存劳工,并专门就劳工问题展开研究。

  虽然劳工的力量非常薄弱,反抗总是遭到残酷镇压,真正能够逃脱魔爪的人少之又少,但正是因为斗争环境异常艰困,才更显出那如星火般的抗争是多么珍贵。劳工的反抗鼓舞了东北民众,破坏了日伪统治秩序,更给日本推进掠夺东北资源的计划造成了很大干扰。

  王敬荣从大量史料以及亲历者的口述中总结出劳工反抗日本暴虐统治的主要形式,包括逃跑、罢工、怠工、破坏生产,痛打日伪监工、把头及暴动等。

  逃跑是最普遍的反抗形式

  日本侵略者视中国劳工的生命为草芥,不堪忍受压迫的劳工想尽一切办法尝试逃跑。劳工的逃跑既有自发的个人行为也有集体组织的。他们或将跳板搭在电网上逃走,或藏在井下运煤车里逃跑,更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泅渡江河寻觅生路。逃跑是劳工反抗日本压迫和奴役的最普遍的形式。日本侵略者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劳工逃跑。逃跑的劳工一旦被抓回,必会受到严厉的惩戒,目的是杀一儆百。不过,劳工逃跑事件仍屡屡发生、有增无减。根据《劳工血泪史》一书记载,自1927年至1941年,从关内到吉林丰满水电站劳作的劳工有101410人,同期逃跑的达到19991人,将近劳工总数的五分之一。历史学家苏崇民所著的《劳工的血与泪》也提到,从1941年至1943年,北票煤矿发生“特殊工人”集体逃跑事件共11起。

  罢工使劳工们更加团结

  日本监工、把头任意克扣劳工工资、残害劳工,许多劳工为争取生存权益而奋起罢工。在罢工中,劳工们常常提出停止迫害、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提高工资之类的要求。由于罢工活动大都发生在日本侵略者建设的重点工程中,牵连人数众多,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日伪一般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或部分满足劳工的要求。1941年夏天,在丰满水电站建设工地,因监工无故打死一名生病的劳工,激起广大劳工的愤怒。随后爆发了波及整个工地的大罢工。罢工持续了5天,日伪最后不得不满足劳工提出的惩罚监工,为有病的劳工治病,提高工资等条件。根据伪满劳务司、劳务兴国会所做的调查显示,从1942年1月到4月,在军事和地方部门共发生劳工罢工3次,涉及469人。罢工运动使劳工们更加团结,也让他们增强了与日本人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怠工让“大出炭”变成了“大瘫痪”

  日本监工经常随意延长劳动工时,劳工们不堪重负,就用“磨洋工”、“糊弄鬼子”的方法来反抗。

  上工时,劳工趁着监工、把头不在就休息、闲聊,出工不出力。这么做不仅可以少受劳作之苦,更拖慢了工程进度。为此,日伪统治当局采取增加监工、把头等措施来催赶劳工干活,但因为劳工人多势众,分布面广,很难从根本上制止怠工行为。怠工的形式多种多样。黑龙江麻山煤矿的劳工派人监视把头、监工的活动,井上井下与他们捉迷藏,虚报煤炭产量,实际储煤量比报表数字少1.8万多吨,使煤矿的“大出炭”变成了“大瘫痪”,结果造成日本矿长被迫辞职。

  破坏生产制造损失

  破坏生产主要是通过破坏生产工具、生产设备及各种生产设施来实现,尤其是破坏一些生产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不易被人发觉,还能造成重大损失。1941年12月13日,鹤岗煤矿兴山五井的劳工故意纵火烧毁了唯一出煤的五槽斜井,引发停产半个月的重大事故。本溪煤矿的“特殊工人”破坏生产的办法是:松动井下铁轨道钉,使运煤车翻车;割坏生产运输皮带;破坏电缆,影响通风、供电;往煤车下层装矸石,制造跑车事故;甚至有时搞人为冒顶事故,造成掌子面一两天不能采煤。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劳工们的破坏活动都是隐蔽进行的。

  痛打日伪监工和把头

  日伪监工和把头对劳工的压迫是最直接的,因此,他们也被劳工视为死对头。劳工的反抗常常也是针对监工和把头,或公开或暗地里惩治他们。鹤岗煤矿兴山一井的劳工用各种办法先后打死8名日本监工,以至于日本监工不敢单独下矿井。丰满水电站的监工叫菊地,经常毒打劳工,1939年夏天,他被劳工痛打,最后被杀死,沉入松花江。痛打监工和把头让日伪统治者感受到劳工的反抗意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暴动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劳工中有一部分“特殊工人”,这类工人中包括华北和内蒙古地区共产党抗日武装的被俘人员、普通百姓以及国民党官兵。共产党员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丰富斗争经验,他们大多集中在阜新、北票、抚顺、鞍山、辽阳等矿区,秘密建立党组织,领导劳工开展斗争,并抓住一切时机组织暴动。1942年1月,200多名“特殊工人”被押到北票煤矿,因不堪忍受虐待,在共产党员的组织下,于1943年4月20日晚,手持铁锹、棍棒冲进日本监工值班室,打死监工,与军警搏斗,除少数人受伤外,其余的人成功逃离虎口。

  词说

  □特殊工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成为日伪统治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日本关东军于1941年4月5日,同日本驻华北军达成了《关于紧急动员工人入“满”的协议》,明文规定把战俘和其他关内被俘人员押送到东北当“特殊工人”。从此,一批批“特殊工人”来到东北做苦工。“特殊工人”当中有被俘的抗日军人、抗日干部,还有无辜的中国百姓。

  □矫正辅导院

  1943年9月,日伪当局颁布《保安矫正法》和《思想矫正法》等法令,并在各大工厂、矿山附近设立“矫正辅导院”,大肆抓捕、关押无辜群众,强迫他们到矿山和企业从事无偿劳役。

  北票煤矿万人坑

  回放 1933年,日本侵占北票煤矿,在长达12年多的时间里,造成3万多劳工死亡,留下5处万人坑。

  细节 劳工居住的房子被称为“协和寮”、“报国寮”,房子周围有高墙、电网、岗哨,形同监狱。

  阜新煤矿万人坑

  回放 根据统计,自1936年至1945年8月,日本从阜新共掠夺煤炭2500多万吨,造成7万多名劳工死亡,在阜新留下了新邱兴隆沟、城南、五龙南沟、孙家湾等四处大规模的万人坑。

  细节 据不完全统计,1941年初到1943年5月,有十多批“特殊工人”被押送到阜新煤矿。“特殊工人”大部分参加过抗日斗争,反抗精神强烈。

  大石桥镁矿万人坑

  回放 日本侵略者于1917年开始掠夺东北的镁矿资源。大石桥镁矿万人坑就是伴随着日本对镁矿资源的掠夺而形成的。

  细节 虎石沟万人坑位于大石桥市东8公里。万人坑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并列一排的11具遗骨,中间没有间隙。据知情者回忆,这是当年斗争在矿山和伪营口第二监狱中的11名革命志士,有的是抗联战士,有的是地下工作者,他们是被集体杀害的,又是在同一时间给埋掉的。

  弓长岭铁矿万人坑

  回放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5月到1945年8月,从弓长岭掠夺铁矿石,奴役成千上万的中国矿工,形成多处万人坑。

  细节 在弓长岭“矫正辅导院”,发生过多起辅导工逃跑、暴动事件,然而,在日伪军警的严密监视下能成功逃跑的人是极少数的。

  延吉老头沟万人坑

  回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老头沟煤矿。一个中队的关东军守备队和自卫团长期驻在矿里,抓住逃跑的矿工就活埋,以此镇压反抗。

  细节 据1941年的统计,每12名矿工有1个日本或把头监视。

  通化石人血泪山万人坑

  回放 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在石人开矿以来,被奴役含恨死去的劳苦矿工,均被扔在了浴淋塔山,从此浴淋塔山变成了白骨满山坡、血泪流成河的“血泪山”。

  细节“血泪山”上原有一条200多米长、3米深的自然冲刷沟,死难矿工的尸体就一层层地填满了这条沟。山坡中央一个起伏不平的土包下面都是白骨。

  抚顺煤矿万人坑

  回放 自1905年到1945年,抚顺煤矿被日本侵略者整整霸占了40年,造成至少25万名劳工死亡。凡是较大矿区工人集中居住地附近都有万人坑。

  细节 老虎台矿开矿之初,青草沟本荒无人烟,后来成为日本埋葬死难矿工尸骨的地点。矿工大量死亡期间,运尸者把工人尸体一具具扔下沟了事。

  本溪万人坑

  回放 日本侵略者控制本溪湖煤铁公司长达40年之久,在本溪形成了6处较大的掩埋死难矿工的万人坑,资料显示,死难劳工超过13万人。

  细节 本溪湖煤矿瓦斯大爆炸后,采炭所所长藤井渡等不顾井下中国矿工的死活,命令地面送风机停止送风封住井口,使大批尚有生存希望的矿工,被闷死在井下。

  水丰水电站万人坑

  回放 水丰水电站位于鸭绿江上,是日本侵略者自1937年到1941年修建的。修建过程中,约2万名中国劳工死亡。

  细节 万人坑中,有的尸骨戴着手铐,有的尸骨牙齿全部被打掉,有的尸骨手被铁丝捆着。(记者王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