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由掠夺发展到洗劫

2015年07月28日08:43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由掠夺发展到洗劫

  日本殖民者从大连港向海外运送石油

  在此次策划筹备期间,记者于今年3月在长春采访了著名满铁史研究专家解学诗。解学诗研究日本侵华史已有数十年之久,特别是对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非常了解,谈到日本对东北的经济侵略时,他难掩愤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解学诗就撰文彻底揭露日本掌控东北经济的根本目的。1933年3月1日,伪满洲国在“建国”一周年时发布了《“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解学诗认为,该纲要就是伪满经济政策的总纲领。那么,伪满制定这一纲领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解学诗看来,目的有三:

  其一,为了满足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也就是把我国东北变为扩大侵略战争的基地,使之处于随时都可以进入战争的状态;

  其二,为了有效利用资本的需要,要把有限的资本投向军需工业和基础工业;

  其三,为了把我国东北变成日本经济附庸的需要,也就是要充分利用东北的经济资源优势来弥补日本本国资源不足、市场狭小、人口过剩等致命弱点,以此来形成同世界上其他国家集团抗衡的力量。

  作为日本侵略战争军需物资基地的东北,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当时,已经深陷战争泥潭不可自拔的日本,为了撑住战场、继续战争,对东北的资源由掠夺发展至疯狂洗劫的地步。

  伪满从1942年起开始执行第二个“产业5年计划”,该计划着重于战争资源的掠夺,即发展所谓基本资源产业。特别是《战时紧急经济方案要纲》颁布后,第二个“产业5年计划”的重点更是落在战时需要而又马上见效的事业上,同时极力扩大对日供应。

  1943年开始,日本的战场形势由胜转败,不得不放弃南太平洋掠夺计划。另外,日本的制海权完全为美国所夺得,大量海运向陆运转嫁,造成运输紧张局面,日本对华北的掠夺也难以为继。因此,日本把战时掠夺的重点更加集中在东北,在强行采取紧急征产措施的同时,更加开始直接向东北民众展开大规模的洗劫。

  解学诗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战时紧急物资清单做了调整,农产品上升到第一位,其次是铁、镁和非铁金属。 1943年和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在 ‘农产品统制’和‘粮谷出荷’的名义下,从农民手中抢夺了760万吨和870万吨的粮食各占当年东北粮食总产量的40%和50%。同样的洗劫还波及各种金属和一切军用物资,以及东北民众手中的每一分钱。 ”

  总而言之,日本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发展到后期时,对资源的掠夺愈加疯狂,给东北以及东北民众带来了极大灾难。(记者王 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