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从大石桥掠走一千多万吨菱镁矿石

2015年07月28日08:47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从大石桥掠走一千多万吨菱镁矿石

走进虎石沟万人坑纪念馆,铺满地的森森白骨令人触目惊心

菱镁矿是日本掠夺东北资源的一大重点。他们在营口发现了菱镁矿,便开始千方百计夺取矿权。日本侵略者不仅掠夺了这里大量的菱镁矿石,还非常残暴地压迫、剥削中国劳工,最后只留给这里几个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满铁调查东北矿产

在辽宁省大石桥市往东8公里的地方,菱镁矿场和相关的加工企业林立。这里拥有世界1/4的菱镁矿储藏,矿体厚、品位高,是不可多得的富矿。

然而最早对这里的菱镁矿进行开采的,却是日本人。日俄战争后,日本攫取了南满铁路及其附属权益,成立了满铁。满铁下设的地质调查所,对我国东北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初步勘探。

1909年,日本人发现在如今营口市的大石桥和海城一带富含矿产资源,尤其是菱镁矿储量丰富,在官马山、圣水寺、牛心山(金牛山)等地,都有十分可观的矿石储量。他们认定,这一地区的菱镁矿还非常适合大规模的露天开采,因为这些矿源大部分都位于地面表层。

菱镁矿是制造高温耐火材料、提炼金属镁和生产建筑材料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日本的菱镁矿稀缺,尤其在日本近代的工业化过程中,菱镁矿的重要性十分显著。因此,在发现了营口菱镁矿后,日本侵略者就开始了频繁的窃取菱镁矿矿权的活动。

借汉奸窃取开采权

起初,日本人没有合法的开矿权,为了获取这些菱镁矿资源,他们需要以中国人的名义进行开采。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先后与几个大汉奸狼狈为奸,大肆行贿,买通了当时的地方军阀和政客们,窃取了圣水寺、高庄屯、平二房等矿的开采权。到1917年2月1日,日本人正式领到了在此开矿的许可证,开始对菱镁矿石全面掠夺。

在掠夺初期,日本侵略者直接将菱镁矿石掠夺回日本国内。因为每2.5吨矿石才可烧出一吨镁砂,所以运输成本很高。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一些日本资本家陆续在东北建起“烧窑”直接生产镁砂。

1935年8月,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在新京(今长春)成立了“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同时将满铁投入的股金全部接收,重新向“南满矿业株式会社”增投了新的股份金额。从此“南满矿业株式会社”便发展为日本掠夺中国矿产的大型矿业公司。到1944年时,“南满矿业株式会社”菱镁矿石的日均开采总量为2600吨左右。而一年若以360天计算的话,这一年开采的总量,则达到了93.6万吨。而根据虎石沟万人坑纪念馆提供的数据,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大石桥掠夺走了菱镁矿石1000多万吨,烧结镁石300多万吨。

用人命换矿石

走进虎石沟万人坑纪念馆,那铺满地的森森白骨令人触目惊心。在仅140平方米的地表面上就露出174具遗骨,挖掘不足3米深,竟露出七层遗骨。这些白骨形状各异,有的抱着头,有的穿着铁丝。大石桥市文物局党支部书记郎旭东介绍说:“抱着头的是被活埋的,穿着铁丝的应该受过酷刑,这个坑里还有年仅14岁的孩子。 ”

虎石沟万人坑就是当年日本侵略者在此疯狂采矿、迫害劳工等罪行留下的铁证。据统计,日本统治下的南满矿业大石桥镁矿,劳工最多时曾达到2万余人。日本侵略者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建立了严密的统治机构和统治制度。在南满矿业实行把头制度、直辖制度、包工制度和监工制度,残酷迫害、层层盘剥劳工。从1931年到1945年,大石桥镁矿劳工死亡的总人数按最保守的方法计算也在1.7万人以上。这些死难者大都被扔在了虎石沟、马蹄沟、高庄屯三个万人坑里。

11具遗骨11位志士

“南满矿业株式会社”社长高木六郎曾经公开宣称:“如果没有中国的苦力,就没有我们的会社。如果苦力在我们这儿,那么其肉其骨也属于我们所有。 ”“南满矿业株式会社”这种自上而下的、对劳工敲骨吸髓的压榨,使得当时劳工的反抗斗争不断。

在如今的虎石沟万人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1具并列一排的遗骨,他们中间没有间隙。据知情者回忆,这是当年斗争在矿山和“营口第二监狱”中的11名革命志士。他们有的是抗联战士,有的是地下工作者。他们是被集体杀害的,又是在同一时间内埋掉的。史料并没有留下这些人的名字,我们无从得知他们当时的反抗斗争情况,但他们抗争的呼声并没有被掩埋,至今仍在回响。

(记者张晓丽 万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