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宜昌抗战前线采访毒气弹受害者的美国女记者贝蒂·格瑞汉姆小姐有着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
她于1916年出生在美国西部城市西雅图,是一个美丽活泼、求知欲强的孩子,后来进入华盛顿大学学习心理学。她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师,他的公司1936年时在上海开了一个事务所,格瑞汉姆小姐随父亲来到中国度假,爱上了这个东方古国,决定留下来,在上海担任《大美晚报》的记者。
1937年她到韩国旅行时被当作间谍抓到日本人管辖的监狱里。被释放后她回到西雅图,然而西雅图的生活对她来说太死气沉沉、太无趣。在1939年她再次来到中国,于是在日军轰炸后的重庆街头或者是宜昌抗战前线,都可以看到这位充满活力的金发女记者的身影。她的采访报道让西方人民更好地了解到中国抗日战争的实况。在这期间,格瑞汉姆小姐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好奇逐渐转变为热爱。
1942年作为尼赫鲁的私人客人访问了印度之后,格瑞汉姆小姐回到美国,来到首都华盛顿特区担任国际新闻社在美国国务院的特派记者。她经常谈到她所了解的“红色中国”,常常与友人们进行激烈的政治讨论直到深夜。1944年10月美国战争情报局招募她成为远东专家,来到旧金山。然而几个月后格瑞汉姆小姐就辞掉了这份工作,她告诉朋友,辞职的原因是美国战争情报局对“红色中国”不友好。1946年格瑞汉姆小姐回到中国,成为美联社的自由记者,结识并采访了周恩来等许多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后来她辞去了美联社的记者工作,加入在山东的新四军,成为一名外籍记者。
1949年在解放军进入北京城的队伍里,美国《生活》杂志驻中国的记者詹姆斯·伯克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穿着解放军的军服的格瑞汉姆小姐走在队伍中间,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她那梳理得非常整齐的金发和鲜艳的口红。
1951年3月,年仅34岁的贝蒂·格瑞汉姆小姐在北京医院病逝。她的朋友马海德医生通过电报告知她美国家人这个噩耗。
贝蒂·格瑞汉姆小姐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离她坟墓不远处是史沫特莱的安息地。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