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纪录片《苦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尘封70多年后,回到了它的拍摄地中国重庆“首映”,这段85分钟的影音资料还原了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生活景象,一组组震撼人心的画面像当年感动世界人民一样,感动了每一位观众。
70年后,纪录片《苦干》的“回家”之旅
《苦干》由美籍华人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出资,美国人雷伊·斯科特摄制,1941年在美国首映,并于次年成为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特别奖的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彩色纪录片。
李灵爱是夏威夷人,抗战初期,西方国家漠视中国,李灵爱急切地想让全世界都知晓中国人民的艰难困苦和英雄气概。她参加过募款时装表演,还接受过大型飞机驾驶训练,希望可以驾驶轰炸机前往中国帮助抗日。她与家人商量后,最终决定筹资拍摄一部反映中国抗战的纪录片。“为拍这部纪录片,李灵爱花光了所有家产。”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告诉记者,李灵爱聘请导演、摄像、后期制作,一起到南京拍摄了日本飞机轰炸的影像和广州沦陷的镜头,是这部纪录片实际上的制片人。《苦干》的主题是“在艰苦受难中的英雄气魄”,国学大师林语堂担任前言部分导读。
自1937年,当时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兼夜班编辑的雷伊·斯科特4赴中国,拍摄了抗战前期的上海、南京、广州、香港、重庆等地,客观记录了1937年到1940年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以及大后方城市生活场景,勾勒出一幅反映中国抗战前期社会各阶层生活的历史画卷。
“遗憾的是,这部纪录片当时没能在中国放映,后来连美国奥斯卡电影资料馆都没有收录这部影片。”周勇告诉记者,现在的《苦干》,是由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35分钟电影版和斯科特家族保存的85分钟家庭录像版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又对解说词进行了准确地翻译。这是目前能够看到的画面质量最高、影片内容最齐、翻译最为准确的一个版本。“《苦干》是迄今为止,由西方人拍摄的记录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时间最准确、史实最完整、内容最翔实、画面最震撼、评论最客观的电影原始资料,也是客观记录日军轰炸重庆不可多得的法律证据。”
世界记得,中国最先站起来反抗侵略
“1941年元旦,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观看了《苦干》,原本只准备看20分钟,但之后他取消了其他行程,坚持把纪录片看完。”后来他亲笔书写了《致重庆市民的纪念状》卷轴赠予重庆。“以表吾人钦佩该市英勇之男女市民。当该市遭遇空前未有之空袭时,人民坚定镇静,不被征服……”
同年6月,《苦干》在纽约首映,《纽约时报》等100多家媒体报道,不少人由此了解了中国抗战,中国开始收到源源不断的海外援助,一些观影后的美国青年甚至报名参加著名的飞虎队,以实际行动帮助中国人民抗战。
“《苦干》和其他反映中国抗战的纪录片不一样,画面中只出现过一具尸体。它从人的精神层面表现抗战,用镜头告诉世界,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坚韧、不屈、奋进,展示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一直追踪报道《苦干》回国之旅的重庆日报记者匡丽娜说,纪录片中有一组镜头让她久久难以平静:第一个红灯笼升起,日机已从汉口起飞,人们带着小板凳和随身小包袱,从容地寻找防空洞,一位女士还打着太阳伞,一脸镇静。第二个红灯笼升起,日机已飞到四川,但他们没有惊慌,排着队,乘坐轮渡向南岸转移。
“正如《苦干》反映的那样,中国凭借自己的不屈,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帮助。”73岁的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会长孙官生说,日本最早提出用三个星期三个师团就可以占领中国。但日本的妄言破产了。“特别是第二次长沙大战,正赶上美国、英国连吃败仗,而中国消灭日军3万多人,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抗战的力量,看到了中国是可以信赖的。”
正如罗斯福所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中国的抗战率先打破了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坚冰,鼓舞了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艰难中获得的那些援助
中国的浴血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初期极为广泛而深入的精神动员。不仅有《苦干》,此前的1938年8月21日,法国记者蕾那就向世界广播,介绍“在中国所见的一切”,告诉世界中国的团结统一、中国抗战热情高涨、日本在中国的罪行,呼吁世界及法国人民,对中国不应再袖手旁观,认为“救中国即所以救世界,援助中国人民即所以救助自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战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团体在道义和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援和帮助。据统计,从1937年至1944年,中国政府向美、苏、英等国所借的外债总计分别约为10.478亿美元、2.5亿美元、1亿美元。这些贷款,对于当时极度艰难的中国来说,是极大的支援。
世界各国自发组织起了民间团体声援中国抗战,很多外国友人亲赴中国投入战斗。英国民权保障会发起成立“援华会”,开展声援中国、抵制日货的运动。法国人民阵线政府在贷款和打通印支援华路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帮助。法国民间成立多个援华组织,如中国人民之友社、法国援华委员会等,并推动法国议员在议会中组织援华集团,有一百多名议员参加。
“一谈到对中国的抗战援助,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美国的飞虎队和‘驼峰’航线。”孙官生说,1938年至1945年,中美飞虎队成员共牺牲3386人,其中美国士兵达到了2264人;而战争期间通过“驼峰”航线一共运输了72万吨物资,有近六百架飞机坠毁,超过一千人牺牲在驼峰航线上。
“苏联也是向中国提供援助较多的国家。1937年8月《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年近80岁的李多力是东北抗联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范五的儿子,他出生于苏联,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和其他大约100名中国的“红色后代”在俄罗斯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度过了一段鲜为人知和不同寻常的时光。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