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一场血战

2015年08月07日08:35   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烽火三晋 抗战老区记者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一场血战

  •   图为当年八路军在午城、井沟一带刷写的标语。

  • 图为晋西革命纪念馆。

红色记忆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诞生在抗日烽火年代的《黄河大合唱》,至今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77年前发生在临汾西山的午城井沟伏击战,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成为抗战进行曲中一个嘹亮的音符。

7月16日,我们来到隰县晋西革命纪念馆,在馆长成赟介绍下,透过一件件革命文物和一张张图片,再次回到了当年那场浴血奋战的战役中。

1938年2月中旬,侵华日军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集结大批兵力向晋南及晋西进犯,2月27日,日军夺占晋南重镇临汾,3月1日占领蒲县,又派出4000余兵力马不停蹄地继续西进,企图占领大宁县和马斗关黄河渡口,进犯陕甘宁边区。为了有力支援晋南国民党军作战,巩固刚开创的吕梁山抗日根据地,毛泽东致电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主力应转入隰县、午城、大宁地区,寻机作战,相机消灭该敌。”

八路军115师接到毛泽东电报指令后,不顾沿途同日军作战的疲劳,遂率343旅主力部队日夜兼程赶到隰县和汾西县扎营,并迅速向指定地点集结布防。战士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打好这一仗,用实际行动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

午城镇位于蒲县、大宁、隰县三县交界处,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和平型关地理形势有很多相似之处。115师部决定以午城为中心战场,布“口袋阵”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3月14日,陈光、罗荣桓率先遣分队一个连赴午城镇以东地区侦察。12时许,当他们爬上一高地时,便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从望远镜中看到日军步骑黑压压地过来了,足有1000多人。我先遣分队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当最后一名日军进入伏击圈,陈光一声令下,手榴弹冰雹般炸向山谷,日军被炸得人仰马翻,经两小时激战,毙敌100余人。14时许,日军援兵增至1000多人,并且调来两门8匹马牵引的山炮。由于敌众我寡,陈光果断下令撤出阵地。日军占领午城后,继续向大宁方向挺进。

3月16日,嚣张的日军不断派飞机侦察蒲县-午城-大宁公路两侧山地。115师主动化整为零,343旅685团、686团和决死二纵队汾西支队占领了蒲县井沟村北侧、南侧制高点,在公路两侧高地全部埋设了伏兵。当日军辎重部队200余人,骡马100余匹,由午城西进至罗曲村附近时,被杨得志率领的685团全歼。胜利的消息,鼓舞着大家的斗志,我指战员们分析,日军骄横惯了,他们既然到了大宁,就必有后援上来。果然不出所料,17日,日军60余辆汽车由蒲县向大宁继续输送物资,6卡车步兵保护,大宁日军也派出500余人、带着两门火炮接应,当日军车队通过蒲县井沟村进入686团伏击圈时,杨勇一声令下,手榴弹飞出丛林,枪声响成一片,日军被控制在强大的火力网下,当即摧毁军车6辆,歼敌200余人,残余的日军仓皇逃进午城。当夜,686团、685团两个团随即东西夹击,将午城镇团团包围了起来。

日军连连在午城一带遭袭,迫使临汾日军出动步、骑兵800余人,炮兵1个中队,并派出飞机空中掩护,于3月18日继续西进驰援大宁。为了彻底打掉日军的嚣张气焰,八路军115师令第343旅以686团和决死二纵队汾西支队预伏于井沟、张庄公路两侧,685团在午城以西阻击大宁援敌。日军由于前几天吃了大亏,胆子很小,队形由一路变二路、三路等密集队形,盲目打枪搜索警戒,并且向公路两侧实施火力侦察。14时许,当西援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时,我预伏部队迅速发起猛烈进攻,日军凭借有6架飞机俯冲射击投弹掩护进行疯狂反扑,迫击炮、山炮投入了战斗,炮火使高地燃成一片火海。我官兵端起刺刀冲下山,在公路上、山坡上与敌白刃格斗,决死二纵队汾西支队战士郭润熙搂着鬼子滚下深沟,壮烈牺牲。至19日拂晓,除百余日军逃窜外,余皆被歼。

午城井沟伏击战血战5个昼夜,共溃敌4000余人,毙伤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79辆,缴获步枪200余支、机枪9挺、山炮2门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迫使大宁县日军东撤,粉碎了日军西渡黄河的企图,巩固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是役八路军伤亡200余人,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战斗惨烈、战果辉煌、影响深远的一次重要战役。

历史回放

午城井沟伏击战

1938年2月27日,侵华日军占领晋南重镇临汾。3月1日占领蒲县后,派出4000余兵力继续西进,企图抢占大宁黄河渡口马斗关,西渡黄河进犯抗日革命根据地延安。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代师长陈光、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指挥下,于1938年3月14日至19日,利用隰县午城镇、蒲县井沟村的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阵”,经过连续5天浴血奋战,毙伤日军千余人,焚毁汽车79辆,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切断了蒲县至大宁的交通,迫使大宁县日军东撤。

午城井沟伏击战是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之后第二大对日歼灭战,再一次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对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巩固陕甘宁边区黄河河防具有重大影响,为中国抗战史上光辉战例,被国家军事博物馆陈列和多部军事著作、军史记载,被拍成大型抗战电影《血战午城》,已于2013年上映。

尘封往事

八路军救了卫立煌

午城井沟伏击战之后,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一旅人马东进,被日军拦阻在大宁县附近,形势非常危急,八路军115师686团奉命派一个营兵力救援。在白耳里正面阵地上,二营五连全体指战员在连长王永禄指挥下,利用两面都是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的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临时工事,挡住了八百多名日军的多次猛烈进攻。这次战斗,日军死伤近百人,五连只牺牲1人,伤10人,并缴获了许多马匹、大米和罐头。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卫立煌在我后方阵地用望远镜观察五连奋勇杀敌的情景,问我方人员:“前面山头阻击日军的有几个团兵力?”当听说只有一个连兵力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露出惊讶神色,连连赞叹说:“八路军真能干!八路军真能干!”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卫立煌给了我军10万发子弹。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被美国《名人词典》以及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时代周刊》称为“常胜将军”。解放战争后期,1948年1月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不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1955年3月,卫立煌夫妇经广州回北京,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