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早期活动与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辛巍

2015年08月12日08:57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早期活动与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积极投入到民族觉醒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大潮中,并成为中流砥柱。特别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愈演愈烈的侵略活动,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领导广大民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日爱国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在大力支持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同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抗日游击队。各个抗日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闻名中外的东北抗日联军,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东北、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各级组织建立、发展及反日爱国斗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先后派遣多人到东北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进步思想。1923年7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10月,成立中共哈尔滨独立组,负责人陈为人;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派吴丽石到东北进行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工作,建立了哈尔滨特支;1926年春,哈尔滨特支扩建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书记吴丽石。在此期间,中共大连市委、中共奉天支部相继成立。中共“三大”以后,东北地区的党团组织发展很快,其中有地(市)委2个、支部30余个、党团员500余名。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刚刚结束的5月18日,在蔡和森主持下,中央常委召集东北参加“五大”的代表及列席人员专门讨论东北工作,与会中央常委确定在东北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名称为“中共满洲省委”。1928年9月,在奉天召开的中共满洲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决定将先期成立的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当选为省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后,在东北地区领导开展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和各界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1929年12月,中共满洲省委将各地党组织建立的反帝团体统一为“反帝大同盟”,先后建立了哈尔滨反帝大同盟总部、辽宁反帝大同盟等组织。

二、确立武装抗日、创建抗日游击队的正确方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毅然决然地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集中全力领导东北人民投入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中共满洲省委在大力支持和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武装反日斗争过程中,提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问题,并且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民族革命战争的总的原则为依据,初步确立了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方针。1931年9月23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的《关于士兵工作紧急决议》就明确指出,领导与号召士兵群众不向日本帝国主义缴枪,起义到农村去,发动农民斗争,进行游击战争。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信》更进一步提出应直接在农民中组织游击队,并对游击队本身的建设提出了要求。1931年底,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满洲省委由沈阳迁至哈尔滨。中央驻满洲代表罗登贤任省委书记。在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召开了扩大会议,明确指出东北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努力开展和领导人民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同时提出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方针。1932年4月22日,中共满洲省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继续明确阐明:“发动游击战争,领导反日的民族战争,开辟满洲新的游击区域与苏维埃区域是满洲党目前最中心最迫切最实际的战斗任务。”

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确定的开展和领导反日民族战争的中心任务及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方针,东北各地党组织积极开展了发动群众、创建游击队的斗争。中共中央、满洲省委和东北各地党组织,为了抗日救国伟业,创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派出许多优秀干部深入农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除原在抗日义勇军工作的周保中、李延禄等人外,还派出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工作;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工作;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工作;中共满洲省委驻下江代表冯仲云到汤原工作。他们紧密依靠当地党组织,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反日斗争,在斗争中培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骨干,夺取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先后在南满、东满、北满、吉东等地创立党领导下的十多支抗日游击队。

三、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各个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1.南满地区游击队的建立。南满地区最早的游击队是磐石县游击队。磐石县是南满地区开发较早的县份之一。1930年8月,中共磐石县委建立。在中共磐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磐石地区反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各种抗日群众组织很快建立起来,展开了广泛的反日斗争。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镇压群众的反日斗争,激起了磐石人民的强烈反抗,连续爆发了多次大规模的反日锄奸斗争。大规模的群众反日斗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为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奠定了基础。

2.东满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建立。中共满洲省委为了加强对东满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早在1928年就建立了党组织,1930年10月成立东满特委,党员发展到600多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满地区各级党组织立即组织群众掀起新的反日浪潮,建立了反日会、农民协会以及赤卫队、突击队等武装组织,从而为创建党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打下了基础。1931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童长荣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进一步加强了建立反日游击队的领导工作。1932年,先后建立了延吉、汪清、安图、珲春、和龙等数支反日游击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3.吉东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建立。当时的吉东地区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地区。“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在吉东地区建立了宁安、饶河两个中心县委,直属中共满洲省委。1932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军委书记周保中到吉东地区开展抗日斗争,6月以宁安中心县委为基础,成立了绥宁中心县委。吉东地区各地党组织经过艰苦斗争,先后创建了救国游击军、饶河游击队等抗日武装。1932年秋,在日军向吉东地区开展全面“讨伐”,救国军、自卫军溃退形势下,绥宁中心县委为了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实行党独立领导抗日武装,决定由李延禄带领救国军补充一团和补充二团三营脱离救国军总部,于1933年1月4日宣布将其编为抗日游击总队,李延禄为总队长。不久,李延禄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意见,联络、收拢救国军散落部队,组成了“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李延禄为游击军总司令。救国游击军从1932年12月至1933年5月,在宁安、汪清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赢得了大、小10余次战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当地的人民群众。

4.吉东地区党组织创建的另一支抗日游击队是饶河游击队。1932年七、八月间,中共饶河中心县委为了控制武装斗争,创建游击队,决定先由崔石泉(崔庸健)负责开办了军政讲习所,培养反日斗争骨干,后又由崔石泉等6名党员以一支手枪为武器,组成特务队,不久发展到40多人。1933年4月21日,根据中共饶河中心县委的指示,特务队在大叶子沟宣誓,正式成立饶河工农义勇军,崔石泉任队长、金文亨任政治部主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饶河直接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

5.北满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建立。北满是指哈尔滨以北、松花江中下游的广大区域。“九一八”事变后,北满地区广大民众纷纷拿起武器,组成大刀会、红枪会、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军。为了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了北满特委,建立了哈尔滨市委和珠河、汤原两个中心县委。1932年4月,中共党员、原北平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等到哈尔滨和中共满洲省委取得联系,并回到家乡巴彦县建立抗日队伍,组织了“东北工农义勇军江北骑兵独立师”。中共满洲省委很重视这支抗日武装,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以及夏尚志等人到部队进行工作。1932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传达“北方会议”精神,指示赵尚志把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执行土地革命的任务。由于游击队执行“北方会议”的“左”倾方针,使部队脱离了群众而没有坚持下去。巴彦游击队溃散以后,赵尚志到哈东一带从事创建抗日武装工作,张甲洲也到富锦地区进行秘密抗日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在发动各界民众掀起抗日救国斗争中,提出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创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因此,在东北义勇军奋起抗日的同时,东北各地党组织进行了创建抗日游击队的艰苦斗争,从而使各个反日游击队和在义勇军基础上组成的游击救国军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他们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与义勇军一起打击日本侵略军。特别是在义勇军斗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综观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各个抗日游击队的创建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还有着明显的不足和缺点,主要是反日游击队的人数较少,力量薄弱,地域分布和发展不平衡;在行动上,明显存在着“左”倾错误。因此,反日游击队创建初期未能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东北各个抗日游击队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东北党组织本身存在很多弱点,尤其是在创建和领导武装斗争上缺乏经验;另一方面是党内较长时间存在的“左”倾错误,特别是“北方会议”后,“左”的影响尤为严重。其中,把反日游击队改为红军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等一系列错误做法,脱离了东北的实际,脱离了广大群众,阻碍了游击队的发展,甚至使其遭受挫折和失败。在这方面,我们的损失是很大的,教训也是很深刻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