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我们浴血同仇 我们万众一心

2015年08月13日08:58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两大最主要政治力量终于携手全国民众一致对外 自1931年以来第一次,中国军队大规模主动出击令“三月亡华”叫嚣破产 我们浴血同仇 我们万众一心

“我站在桂花树下的深秋/比邻而居着红红的石榴/抬望眼不见昔日云绸/一声声一线飞鹰远去……”

开学后将升高二的位育中学学生杨思颖,捧着一张歌谱轻轻哼唱。词曲是两位长一辈的忘年好友专门谱写的,纪念的是这位女孩的偶像“空军战魂”高志航烈士。刚小学毕业的上海男孩陆天锴,花了一星期阅读谢晋元传记,准备PPT,为大人们讲述“八百壮士”的故事,眼睛亮亮的。

能打动孩子们的,必然永流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意义,远不止于军事,而更在于人心。

有战略——这是1931年以来,中国正规军首度大规模主动出击,有意识选择战场,用战略遏制日寇。前后持续112天,3个多月,针锋相对地令日军叫嚣的“三月亡华论”破产,南北两线并进、南线溯长江而上的战略计划被打乱,也为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赢得了时间。为此,中方前后投入兵力高达约75万之众,最后伤亡30余万人之多。

有热血——“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英勇悲壮,可歌可泣。每当讲起浴血奋战的抗日军人,我们的眼眶常会湿润:“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四行仓库,外媒惊叹“再也没有见到比中国敢死队最后死守闸北更英勇的战斗了!”;空军英雄阎海文飞机中弹被迫跳伞,壮言“中国无投降的空军”,举枪毙敌后自尽成仁;汇山码头,一个营的官兵冲入日军阵地,遭到纵火,300人烈火焚身无一逃走;宝山城失守,姚子青营血战到底,无人投降。姓名与事迹被记录下来的,只有几百分之一,更多的是无名英雄。近万人编制的一个师,打到最后只剩一两千人是原有兵员。3个多月间几乎每一支部队都进行了5次以上的兵员补充。一批批新兵从全国调来,一下火车,就上前线,长官与下属之间,连名字都来不及相互通报,便捐躯成仁。面对国家兴亡民族尊严的责任,中国军人义无反顾,哪怕以血肉之躯投入“绞肉机”,也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装备远胜中国军队的日本侵略者,在此战中付出了伤亡9万多人的惨重代价。

更有人心凝聚——

就在淞沪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国共两党围绕联合抗日的谈判获得重大进展。“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迅即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这时,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路经上海,去庐山与蒋介石再次举行谈判,在淞沪抗战进入高潮的9月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终于播发《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淞沪抗战确立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基础。

淞沪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队云集淞沪战场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两条战线紧密配合,相互辉映。无法想象,在国共分裂、内战频仍、国民党各派系相互纷争的条件下,中国有发动如此大规模对外反侵略战争的可能性。两大最主要政治力量携手下,全国民众发动起来了,各地的主要军事力量都调动起来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派系以及各地方势力,一致对外共赴国难。这是淞沪抗战的军事基础。而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上海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核心的作用。团结与发动民众、开展抗日宣传、募捐财物、支援前线、救护难民、安定后方。全市近200个抗日救亡团体,联系和组织起数十万民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尤其是抗日文化活动和救亡报刊、救亡宣传,形成强大舆论阵地。上海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舆论中心、组织中心和活动中心。淞沪血与火,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唤起民众觉醒。这是淞沪抗战的民众基础。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共产党参与了关于抗战国策和抗日军事战略的决策过程。1937年8月,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出席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在11日的会议上,周恩来发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国防会议确定了实行全国抗战和对日作战的基本战略方针。蒋介石在11日当晚下令发动淞沪会战。

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战役规模之巨大、战场范围之辽阔、参战兵员之众多、作战过程之持续、中国军民战斗之英勇悲壮,均为中国抗战史罕见。

而从世界格局看,淞沪抗战与正面战场的华北抗战、八路军敌后抗战,共同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回溯到1932年同样发生在上海的“一·二八”抗战,两次淞沪抗战,相隔5年多。这期间,整个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是非常关键的五年:一方面,日本政局被法西斯力量全面控制,大规模扩军备战,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加速走上世界大战之路;德、日、意三国先后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法西斯军事同盟;另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也集结兴起,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号召全世界的进步力量团结起来,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阵线。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欧洲的西班牙,先后发生了反法西斯战争。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淞沪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一直打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战场一直是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

78年过去了。78年前的今天,军民同浴血、全民同敌忾,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精神依然流转在今天。(记者 马海邻)

(本文感谢“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课题组组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子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