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每个上海人都应记住这场战役 ——上海各抗日战争纪念地群众参观侧记

2015年08月14日14:11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每个上海人都应记住这场战役 ——上海各抗日战争纪念地群众参观侧记

昨天,市民参观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的《血沃淞沪》主题展。 记者 张海峰 摄

陈佳旸在遗书墙前默读了10分钟,五年级的李子谦用iPad对着仿真枪炮连拍 留言本3小时内写满留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昨天,在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的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有一束鲜花静静地竖立着,在蓝天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尤为娇艳。这是两位80多岁的老大爷,在烈日下步行了一个多小时特意买来的。他们放下花,向着烈士墓恭敬地鞠了三个躬之后离去。

一大早,就有很多市民在淞沪抗战纪念馆门前排队守候。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周网干连续10年,每年8月13日的时候都过来参观。“每看一次,都深受感动和震撼。”周网干说,“没有这些英雄前仆后继,哪有上海现在的和平与幸福。”

市民陆光椿则随身带着一枚家里收藏的珍贵纪念章前来参观。这枚纪念章的中间,印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边上一圈字,则说明了它的来历:“上海市各界追悼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及遇难同胞大会纪念章”。陆光椿说,这是自己特意从渔民手里买下的。“今天我来参观淞沪会战主题展,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上海人都应该记住这场战役。”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内,多媒体合成影像《宝山城血战》前聚集了大量市民。轰隆隆的炮火,摇摇欲坠的桥梁,激烈交火的敌我双方,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场景,仿佛把人们带入了78年前的那场血战。当播放到第18军98师583团3营营长姚子青牺牲的一幕时,人群中传来一阵唏嘘。78岁的陆阿姨,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看了一遍又一遍,悄悄地抹了抹眼泪,“我的祖辈亲历过那场战争,从小就常听他们讲起,真的是非常惨烈!至今大家都对烈士们深深怀念。”

常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王昌年,特意带着常州10多位抗战老兵前来参观。王昌年说,“淞沪会战主题展非常真实震撼。这几年,眼看着抗战老兵们一位又一位离世了,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就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记住所有老兵的付出。”

在四行仓库纪念馆,陈佳旸静静地站在“遗书墙”前屏息默读了10分钟。这座石碑上刻写的,正是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一封家书。在那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年代,它更像一封遗书,饱含诀别之意。丈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要和“八百壮士”誓死捍卫中华。这封遗书让陈佳旸湿润了眼眶,她告诉记者,看这封遗书时她心里响起了一首歌——一首她和其他来自市北中学70多名师生一同排练了好几天的《歌八百壮士》。“最触动我的是那句 ‘宁愿死,不投降’。”陈佳旸说,许多同学都在演出完毕后前来参观,“那种震撼和崇敬,从大家的歌声里就能感觉到,也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血鏖淞沪”展厅内,4名军装笔挺的军人正仔细研究着当时淞沪抗战中国军队的战斗序列。他们是来自黄浦区人民武装部的军人,对于淞沪抗战中的一枪一弹、一炮一兵都十分关注。“这些展品能激发战士们的战斗精神,十分可贵。尤其是年轻的战士,不能忘记自己背负的使命,要时刻准备为保卫国家而战,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位身穿黑色衬衣的老者,手持相机,仿佛每一幅画、每一座雕像都是他的珍藏。他几个月前就规划好了今天的行程,与夫人提前两小时等在门口,并特意选择穿黑色的衣服来表达自己对“八百壮士”的缅怀和追思。

刚上小学五年级的李子谦,则端着iPad 对着仿真枪炮一阵连拍,在如海的人群中灵活地钻进钻出。他说自己特别喜爱这些模型器械,也从中学到了中国抗战的相关历史知识。“营造一种爱国主义氛围,把浮躁之心压一压,让孩子沉下心去感悟这一段历史。”李子谦的舅舅告诉记者,这样的纪念馆多多益善,让孩子能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在纪念馆出口处,摆放着4本留言本,短短3小时之内已写满了参观者的留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八百壮士,永垂不朽”、“珍惜今天,热爱和平”……馆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短短两小时,参观人数已达4000人。

在虹口龙之梦金逸影城,一幅幅经典抗战电影海报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目光。8岁的龙龙对《鸡毛信》和《地道战》很好奇,妈妈告诉他:“这是妈妈小时候就看过的抗战影片。革命年代里,很多和你一样大的孩子,已是抗日小英雄,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当下的幸福,我们好好珍惜。”(记者 周楠 见习记者 陈逸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