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白旭 牟旭
“日本投降那一天,74军51师正好驻守在湖南省溆浦县龙潭镇。那一天,51师的官兵们对天鸣炮,打了很多发信号弹。信号弹像烟花一样,照亮了夜空。”79岁的吴盛墉老人,坐在溆浦县城的家中,每次回忆起70年前的胜利日,总是满脸的微笑。
他还记得日军在龙潭打仗的样子,年幼的他躲在一个茅草棚中,距离荷枪实弹的“东洋鬼子”仅几十米,一颗扑通扑通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感谢打死鬼子的51师,他们及时赶到,我们得救了。”吴盛墉老人说。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彻底溃败,宣布投降。此时,在战火纷飞的中国战场上,华南地区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和“芷江作战”)正在激烈进行,日军两万余人被全副美式装备的中国军队围歼。
湖南芷江县是进出贵州、四川,威逼贵阳,迂回重庆的军事要冲地带。而且,当时芷江机场是盟军重要的空军基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P—51“野马式”战斗机,还有B—24、B—25轰炸机和C—43、C—47运输机。日军企图一举捣毁芷江空军基地,解除空中威胁,并伺机进逼四川,威胁重庆,以此挽救失败的命运。
为此,中日两军在雪峰山开展了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当时,日军以第六方面军第二十军(军部驻衡阳)坂西一郎部及第十一军之三十四师团为主攻部队,共五个师团,另配属三个独立混战旅团,总兵力约8万余众。
中国军队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总指挥,会同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担负正面防御作战;第三方面军汤恩伯部担负桂穗路防务;以第九十军为战役机动兵团,控置于湖南省靖县、绥宁一线,以策应第四方面军右翼作战;第十集团军王敬久部接替湘北防务,原防守湘北之第十八军调湖南省沅陵、辰溪集结,作为第四方面军的机动兵团;新六军廖耀湘部为总预备队(从云南空运到芷江)。空军有第五、二、三等四个大队各一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一部,参战飞机400余架,参战陆军20个师,总兵力20余万人。
湘西会战最终以日军彻底溃败而告终。共击毙日军12498人;7737名中国军人为取得会战胜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5年5月8日,《中央日报》和《大公报》刊登消息:国民党军委会发表战讯:湘西我军全线推进,新宁赛市均告克服,中美空军飞机炸前线敌。刊载捷报的报纸一时间洛阳纸贵,百姓纷纷奔走相告:“日本鬼子的末日快要到了!”
洞口县江口镇青岩村的肖岩生老人清晰记得湘西会战大反攻时的情景。他回忆说:“当时战斗特别激烈,双方打得地动山摇。中美空军的飞机一批接着一批地飞过来轰炸日本侵略者。日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被炸得喔喔直叫,山上到处都是被炸得血肉横飞的日军尸体。5月8日下午以后,日军象潮水一样溃败了。我没有想到日本军队逃得这么快。”
在抗战历史研究专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萧栋梁的眼中,湘西会战意义非同寻常。“湘西会战的反攻,拉开了中国军队战略总反攻的序幕。中国人民的8年抗战,开始大规模收复失地,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也雄辩地证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更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有记者1945年5月22日从中国作战指挥部发出的一则新闻稿将“湘西会战”比作中国的“史达林格勒”(即“斯大林格勒”)作战,达成了保卫芷江基地,开展反攻的任务,中国士兵的英勇作战实现了上级的歼敌决心。
湘西会战的惨烈程度超乎想像。当时日军4000多人偷袭溆浦县龙潭镇。龙潭位于雪峰山交通要冲,如果龙潭失守,则日军可长驱直入芷江。
龙潭战役自4月17日打响,74军51师周志道将军率部迎敌。双方仅鹰形山争夺战就用了二十多天,中国军队牺牲800多人。周志道将军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拉锯争夺,这二十余昼夜,诚有一寸国土一寸血之写照。”
“龙潭战役是整个湘西会战中最漂亮的歼灭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和志气。”溆浦县史志专家、《龙潭战役》主编张昌竹介绍,当时天雨路滑,为夺回鹰形山,中国军队先是穿“钉鞋”冲锋,接着穿草鞋冲锋,最后挑选一批湘西籍强壮士兵组成敢死队,赤脚冲上去,和日本兵肉搏,终于将鹰形山拿下。
陈纳德将军指挥的飞虎队前来助战,投下无数燃烧弹、炸弹。当时硫磺和硝烟将山石烤成了白色,山上找不到一根绿草。日军惨败,偷袭龙潭的数千名日本兵全部被歼。
张昌竹说,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龙潭战役是湘西会战关键一战,而对鹰形山的争夺又是龙潭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鹰形山上,洒遍了抗日英烈的热血。战后,鹰形山改称英雄山。与英雄山对望的弓形山上,建了一座抗日阵亡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龙潭战役中牺牲的700多名抗日将士。
如今,鹰形山下是绿油油的稻田,走上山路,只见一条条壕沟从山麓盘旋上山顶;一个个掩体彼此相连,布满山上。细心寻找,还能从泥土里找出生锈发绿的炮弹残片。
铭记抗战历史,离不开那些唤起记忆的遗址。湖南日前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和修复“湘西会战”文物、遗迹、遗址、纪念陵园的工作,纪念缅怀70年前在“湘西会战”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
雪峰山下的洞口县江口镇曾是“湘西会战”的主战场之一。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当地政府修复了湘西会战中阵亡的抗日将士墓地和纪念碑。在纪念碑修缮过程中,施工工人发现了人体骸骨以及当时的子弹、“铁血救国”勋章、中正式步枪刺刀、手榴弹以及衣物,经证实为湘西会战牺牲的中国将士遗留。
据洞口县文物局局长黄慧湘介绍,当地还对湘西会战的战壕遗址、军火仓库等遗址开展调查和研究,并搜集了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和史料,发现洞口县多座明清宗祠抗战时曾用作黄埔军校分校、前线指挥所、战地医院。目前,已有两座宗祠展出了湘西会战的资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湘西会战的前线指挥中心湖南省芷江县也沉浸在狂欢中。晚上,航空第9总站无线电区台报务员刘道民与另外3名战友结束完芷江机场的值班任务,便急不可耐地冲上街头,加入狂欢的队伍。
“当我们赶到街上时,地上的爆竹灰至少已有两尺厚了。”刘道民老人回忆起当天的情景,眼神中折射出兴奋的光芒,“我们抬着机场的发报机和扩音器,大街小巷到处跑,反复地播放着电台的广播。”
刘道民和他的战友在街上“疯狂”了一夜。几天后,当他们再回到区台当值时,另一个消息已散播开来:中国抗战胜利之后,谈判受降的地点确定为芷江。
这绝不是一个巧合:日军从妄图侵占芷江开始湘西会战,最终又在芷江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颅。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