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地下长城”的烽火记忆

白林 高博

2015年08月24日13:2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地下长城”的烽火记忆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筑起“地下长城”,这些机关纵横交错的地道有效地抵御了日军侵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保存着1万多米的地道,这也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地道遗址。

山底村依山而建,一面靠山,三面环沟。由于地处峰峰矿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成为日军觊觎的对象。

1927年出生,今年已年近90岁的董福吉是地道的山底村人。据董福吉介绍,1942年,日军对山底村展开扫荡袭击,人数一次最高可达3000人,相当于山底村当时人口的3倍。为抵御扫荡,村党支部组织全村人民挖地道。

“修地道首先是安全隐藏。有人提出为防止敌人往地道里灌水、放毒,挖双层地道,安上防毒门,遇到敌人放烟、毒气时,用棉布塞住碾盘眼。有人提出坑下设陷阱,设暗枪眼。有的提出家家户户连成一片,便于从各坑道口送水送饭。有的提出街头巷尾设暗堡,户户墙壁留枪眼,只要敌人一进村就可以通过地道进入各家各户,集中火力痛击敌人。”董福吉说。不到一年时间,长15000多米,贯穿全村的地道完工,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斗堡垒。

地道主巷分上下两层,内设开关盖、开关门,转角处留有枪眼、陷井、暗洞等。走出地道,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等都备有伪装的地道和射击孔。

据峰峰矿区党史办主任刘志波介绍,山底村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附巷304米,支巷13666米,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往距山底村1000余米太行山脚下的地道1条,另外还有辐射邻村王看村、宿凤村等地的地道,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里程较长的抗战地道。目前,向游客开放的地道有2000多米。

“日军在峰峰矿区呆了7年9个月12天,1945年9月2日离开,共掠夺200多万吨煤炭,制造69起惨案。尽管如此,山底村人民依托地道,成功粉碎了数十次袭剿,歼灭敌人近千人。”刘志波说。

刘志波表示,山底抗日地道为当时扭转战局,扩大敌后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正因此,山底这个小村庄被载入抗日战争史册,1938年到1945年间,先后被太行地区行署,太行军区授予“抗日模范村”、“支前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山底村,烽火不再,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也已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以及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负责人马勇说,自2007年以来,政府先后投资近千万余元对山底抗日地道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新建爱国主义教育展厅,收集历史文献资料260余幅等。

“七八月间,我们组织了太行山小八路夏令营活动,带领他们听讲抗战故事,体验穿梭地道等,传承民族精神与文化。”马勇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4日,前来山底地道遗址参观学习已达60余万人。村支书蔺法旺说,过去山底村的支柱产业是煤,如今正谋划把红色旅游和生态农业结合到一块,带动村民致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