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华泰
朱克靖,原名宏夏,字竹懿,号克靖,湖南醴陵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7月,随第三军参加北伐战争,11月当选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任第九军党代表。1937年任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兼直属战地服务团团长。1940年任新四军联络部部长。1940年至1944年先后任苏北临时参政会副议长、苏中三分区行政公署专员。1944年底任苏浙行政公署主任。1945年冬,随新四军北上山东。12月,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秘书长、联络部部长。1947年初在山东被捕,押往南京,10月,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1947年1月22日,刚刚投诚新四军不久的郝鹏举,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后,企图再次投靠蒋介石,将新四军秘书长朱克靖等人诱骗至驻地,秘密逮捕,并立即送到蒋管区。朱克靖先后被关押在海州(今连云港)、徐州、苏州等地,7月,又被作为要犯押到南京。国民党报纸对此大肆宣扬,甚至捏造了《郝鹏举在战场活捉新四军秘书长朱克靖》的谣言。同年10月,朱克靖被秘密杀害在国民党保密局看守所。这位在黎明前牺牲的统战功臣用生命实践了“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的诺言。
一
1895年,朱克靖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农民家庭,在兄妹12人中年龄最小。父母辛勤劳作,供他念私塾和县城的中学。1919年,从长沙第一中学毕业的朱克靖,一举考入北京大学。
这时的北大,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已成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朱克靖在这里经常与进步人士接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步从一个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他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冬,朱克靖受中共北方区委选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他刻苦努力,潜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思想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前途等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为其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925年7月,朱克靖接受党中央的安排,回国到广东革命根据地工作。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蓄势待发。朱克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第三军由滇军改编,部队成员复杂,军阀习气浓厚。朱克靖带领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在部队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政工队伍,逐渐革除了这支部队的封建陋习,战斗力明显增强。10月,第三军奉命出师南征,将军阀邓本殷赶回了老巢,翌年2月,又渡海消灭了海南岛残敌,南征胜利结束。
1926年7月,第三军在北伐途中胜利到达醴陵,军政治部就设在县城北面的姜湾,朱克靖虽离家咫尺,但因军务在身,顾不得回去探望。他的一个堂侄听说他在北伐军中当了大官,前来投奔他,要求参军,朱克靖把他留下来,作了马弁,并对堂侄说:“你跟着我干,不要准备发财。”他对新婚不久的妻子说:“与我结婚,就不要希望当官太太,也不要指望发财享福,而要准备吃苦。”按照部队规定,他可以乘坐大轿,但他从来不用,而是始终与士兵同甘共苦。他还以军政治部名义,发出通告,要求全军将士“不拉夫、不赶牲口,买东西照价付款”。
正当北伐顺利进行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公开倒向南京政府,企图规劝朱克靖也脱离武汉国民政府,投靠蒋介石,遭到朱克靖的严厉斥责。不久,汪精卫也公开叛变,在武汉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终告失败。为力挽狂澜,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8月1日,朱克靖和朱德率领第三军军官教导团的1000名官兵,投入了起义的洪流。南昌起义后,朱克靖被任命为第九军党代表。起义部队南下失败后,朱克靖虽突出重围,但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民族抗战爆发。由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设军部在南昌市高升巷。朱克靖终于找到自己阔别10年的队伍。他极为振奋,对家里人说:“我要重归战场,请缨杀敌。”
1937年秋末,朱克靖重新回归组织。当党组织征求朱克靖对自己职务的意见时,他说:“无论分配我做什么工作都行,只要对抗战有益。”经叶挺提议,朱克靖任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兼直属战地服务团团长。
战地服务团大多数成员是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来的爱国青年学生。在朱克靖的引导下,这批青年脱下旗袍、西服,穿上军装、草鞋,逐步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朱克靖带着这批青年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到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演出,开展民运工作。从1938年春到1939年春,他们行程万里,历经苏、浙、皖、赣4省20余县,有力地配合了部队作战,扩大了共产党、新四军的影响。
1940年夏,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拉拢泰州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参加阻击新四军。因李明扬在北伐时曾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共中央东南局考虑到朱克靖在大革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委任他担任新四军联络部部长,负责对“二李”的统战工作。7月,朱克靖从江南来到苏北,协助陈毅做“二李”的工作,临出发前,陈毅赠七律《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
停骖问我意何如?
词婉情真再致书。
军令今当斩马谡,
歧途何事泣杨朱?
仲连智免蹈东海,
武穆冤成走传车。
凭君寄语强梁辈,
摩擦自戕慎厥初。
陈毅对朱克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转告李明扬、李长江,要慎重考虑,在民族存亡关头,一致抗日,不要搞摩擦,自相残杀。
朱克靖铭记使命,常驻泰州城里,做“二李”的思想工作。10月初,在决战黄桥的日子里,朱克靖一直不离李明扬左右,时刻掌握“二李”动态,并不断地向“二李”晓以民族大义,使其保持中立。特别是在黄桥战役爆发的那天夜里,朱克靖和李明扬同坐电话机旁,李的部下不断打来电话报告战况,李明扬始终按兵不动,这便有效地打乱了韩德勤的进攻部署,帮助新四军嬴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韩德勤为此向蒋介石告状说:“李明扬受共党分子朱克靖的赤化,在黄桥决战中不听指挥,职守苏北,如同孤岛。”
黄桥决战后,苏北临时参政大会在海安召开,朱克靖作为中共方面的代表当选为副议长,后又兼任苏中三分区行政专员公署专员。
三
抗战胜利后,朱克靖随新四军北上,进入山东。1945年12月,新四军重新整编,朱克靖任新四军秘书长兼山东军区联络部部长。
这时,抗战刚刚结束,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为了利用国民党军队内部矛盾,分化瓦解敌军,党中央派朱克靖去做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行政长官郝鹏举的统战工作。
郝鹏举为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他原是冯玉祥的副官,冯玉祥失利后,投靠蒋介石;抗日战争中又为汪精卫所用;抗战胜利后,他摇身一变,当上了国民党军新编第六路军司令,参加进攻人民解放军的行动。但他对蒋介石又存二心。经过朱克靖的出色工作,在我军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下,郝鹏举于1946年1月9日宣布起义,声明“退出内战,拥护民主”,其部队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开到山东解放区内休整。朱克靖被党组织任命为华中民主联军政委,率政工干部对郝鹏举部进行教育改造。
郝鹏举部人员成分复杂,思想各异,朱克靖在该军创办教导团,培训中下级军官,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郝鹏举表面上配合改造,但内心对于中共派政工干部改造他的部队越来越担心,生怕自己失掉对部队的控制权。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年底,蒋介石派重兵进攻山东解放区,气焰十分嚣张。郝鹏举见形势不利,便暗地里和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勾结,开始秘密策划叛变。这一阴谋被朱克靖发觉,并及时报告陈毅。陈毅借新年团拜之机,把郝鹏举请到临沂,对其晓以大义,郑重告诫他“只有站在人民方面才有出路”。郝鹏举当面做了保证,还给毛泽东、朱德发了电报,要求配合莱芜战役,争取立功赎过。
中共领导对郝鹏举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他反水的可能性很大,但仍要尽力争取。1947年1月,朱克靖和郝鹏举一起离开临沂回部队。临行前,陈毅关照朱克靖要多保重,对郝鹏举“能争取一分钟就要争取一分钟,决不能打第一枪”,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深入虎穴啊!”朱克靖深知此行危险重重,但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解放战争的尽早胜利,他义无反顾,毅然而去。回到郝鹏举部后,朱克靖向全体政工干部传达了军部指示,告诫大家提高警惕,准备应付突发事变,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1947年1月22日,朱克靖接到去郝鹏举住地参加会议的通知,说是研究如何配合莱芜战役的行动问题。他预感到情况异常,临行前向妻子等人作了交代。果不其然,朱克靖刚踏进郝鹏举住地的院子,敌人就扑了过来,将他及秘书等人扣押。同时,叛军冲向朱克靖住处,将他的妻儿一起逮捕。
逮捕朱克靖后,郝鹏举害怕遭我军围攻,天刚蒙蒙亮就率部向蒋管区移动。途中,不少官兵开始明白真相,纷纷返回解放区。2月6日,华野第二纵队四师在东海白塔埠包围了叛军。7日晚6时,在韦国清、张震指挥下,经过一夜激战,全歼叛军,活捉了郝鹏举。这时,朱克靖已被押送至海州,以此向陈诚邀功。陈毅对郝鹏举的可耻行径极为愤慨,挥毫奋笔疾书《示郝鹏举》予以怒斥:“教尔作人不作人,教尔不苟竟狗苟。而今俯首尔就擒,乃自教尔分人狗。”
1947年10月,朱克靖在南京被国民党保密局特务秘密杀害,狱中留下了他的诗作,以示其志:
此身早许国,被卖作楚囚。
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
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
身心献党国,一死何足愁!
来源:《世纪风采》第八期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