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士华
任天石又名启生,江苏常熟人。1927年8月考入常熟孝友初中,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随父学医。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在家乡开展抗日募捐支前活动。1932年8月考入上海的中国医学院,毕业后返乡挂牌行医。1934年,在上海、常熟等地边行医、边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抗战爆发后弃医从戎,组建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曾任副大队长、大队长。193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常熟县县长、中共苏常太工委委员兼苏州县县长、中共苏中四地委江南工委书记兼通海工委书记、通海行署副主任、苏中第六行政区专员、华中十地委社会部部长等职。1947年1月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后解来南京,1948年被杀害。
“病情不重休惦念,心静自然少忧烦。家中有人勤照看,草药一剂保平安”,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常熟县委书记程谦明的一段唱词。剧中他假扮郎中在敌人眼皮底下与阿庆嫂接头,面授机宜,布置新四军伤病员安全转移红石村。其原型就是抗战时期在苏常太一带涌现的群众领袖———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司令任天石。
一
任天石出生于江苏常熟梅李塘桥的中医世家,幼时随父学医,目睹底层人民处于贫病交迫之中,遂决定日后做个医生救民于病痛之中。1932年秋,任天石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经考核合格领取上海卫生局颁发的行医执照。1936年在父亲去逝后,任天石从城里迁回塘桥,挂牌行医。开业后他治愈一起当地几位老中医多次诊治未愈的疑难病例,且每遇贫病,不计诊金,在常熟一带声誉日隆。
西安事变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深刻地影响了追求进步的任天石。面对国难当头、外侮日甚的时局,他痛切地体验到仅仅做个好医生是不够的,必须要改造整个旧的社会制度。他对弟弟说:“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先救国。”1937年3月,他参加了常熟人民抗日救国自卫会,出资办读报室,宣传抗日救亡。七七事变后,任天石参加了抗敌后援工作,积极募捐钱物,支援前方抗日将士。八一三淞沪战役时,他设立难民接待站,接待战区难民。
1937年11月,常熟沦陷。任天石带着全家老小避难到了苏北,沿途所见所闻,深感国难临头、同胞受难之痛。翌年初,他举家返回江南。此时,常熟匪伪横行,为虎作伥。任天石弃医从戎,矢志抗日。任天石和原抗敌后援会的同志商议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他首先在地处较偏僻的农村—————寨角一带发动群众,收购国民党军队溃退时丢弃的武器弹药,组织了一支有四五十人的江南人民抗日自卫队,在常熟东乡从事抗日武装斗争。这支武装部队,维持地方安宁,清除外来盗匪,得到了群众的拥护。自卫队刚刚成立时,给养非常困难。任天石带头下河捕螺蛳,捉鱼虾,吃大锅饭,睡稻草铺,和大家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他还变卖家产,交给部队充当经费。
二
为坚持抗日的政治方向,任天石积极寻求共产党的领导,设法与中共上海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上级党组织派曾任红军团长的赵伯华到常熟,和任天石一起举办训练班,培养军事骨干。1938年7月,在这支农民武装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任天石任副大队长,负责行政和财务。是年冬,民抗经过整顿,任天石任大队长。就这样,一支由人民群众自发成立的抗日部队,变成了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1939年5月,民抗与东进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在常熟会师后,抗日斗志更旺,拔除了东部地区的10个伪军据点。在作战中,任天石总是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还运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精心救护伤员。他在一只船上放置诊疗器械和药品,作为“水上军医院”,悉心诊治伤病员,还常在宿营驻地为群众看病开药。任天石曾在荷花溇治愈了一位久病不起的老大娘,设法取出一位抗属孩子吞咽入肚的铁皮叫子。由于他处处为群众着想,与干部群众建立了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受到了大家的爱戴。人们亲昵地称他为“老天”,把民抗部队称为“老天部队”。同年秋,任天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9月,民抗部队400余人随江抗西撤,任天石奉命留守。这时留在东路敌后的武装只有民抗总部一个警卫班10余人、常备队数十人。整个苏常地区敌后斗争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但任天石等人不畏艰险,坚持斗争。同年11月6日,江抗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成立。同时,民抗领导人任天石等带领弱小武装,边战斗,边扩军,很快又组成了一个连的武装,并把这个连上升为江抗。任天石等和江抗司令夏光密切配合,加紧在各区新建的常备队中培养骨干,不断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这时,原先遭到新四军打击的伪军和土匪头子,不断前来滋扰,尤其是沿江青红帮伪军、土匪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民抗和新江抗相互策应,声东击西打击日伪匪军。一次,任天石配合新江抗,把江抗西撤留下的200套黄军衣取出来,让新江抗特务连和不脱产的自卫队员穿上,夜间进入吴市镇,有意把队伍拉得很长,大造声势,迷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三
在国共合作抗战的大环境下,任天石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当时国民党常熟县县长安蔚南利用“合法”身份跟他谈判,企图改编民抗,并在董浜设立“常熟县政府虞东行署”,其目的是以“合作”之名,行控制新四军游击区之实。任天石不亢不卑,与之周旋。安蔚南又抛出诱饵,由一个国民党保安纵队司令出面,派人到民抗总部,送来一枚官印、一纸委任状,加封他为“三十一团团长”。任天石斥退来使,当场撕掉委任状,表明了合作但不受委任的坚定立场。
1940年4月,谭震林率领一批军事干部来到常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常太地方抗日武装为基础,组建江南抗日救国东路军政委员会,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任天石毫无保留地将民抗精锐部队充实到主力武装中,极大地支持了谭震林扩大东路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把苏常太建设成东路敌后根据地的中心,任天石认真贯彻“三三制”原则,团结各阶层爱国同胞,奔走联合各方面知名人士。8月初,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代表大会召开,任天石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后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
1941年7月,日伪大举“清乡”,任天石在苏常太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后奉命突围,撤至苏北通海地区,任苏中四地委江南工委书记兼通海工委书记、通海行署副主任、通海警卫团政委。他和同志们以通海为基地,为南下开展苏常太地区“清乡”后的恢复工作做好准备。他亲自培训秘工干部,挑选人员组织精干武装,分批派回江南,建立起若干立足点,恢复了地方党组织。1943年任中共苏中区党委巡视员。翌年7月,调任通海行署主任。1944年11月,任中共苏中六地委委员兼第六行政区专员,后又当选为苏中行政委员会委员。1945年8月,任天石返回江南,组建苏常太警卫团,亲率部队攻打伪军据点,逼迫伪军撤离,又果断调派干部,着手整顿、健全游击区的政权机构,开展征粮和扩军工作。
四
1946年9月,任天石任中共华中十地委社会部部长,负责沪宁沿线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次年1月,十地委机关秘密进入上海,领导苏南国统区的斗争。不久,地委机关遭破坏,任天石因叛徒告密被捕,后被作为“重要案犯”转押至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无锡指挥部监狱关押。在监狱里,任天石经受住了特务们多次刑讯利诱。酷刑拷打使他遍体鳞伤,平时除吃饭外,他的双手被昼夜反铐。在面对屈膝投降的“说客”田某,任天石冷眼相拒,“你不必劝我,人各有志么!”
5月下旬,任天石被解到南京,关押在首都卫戍司令部军事看守所2号牢房。任天石在狱中通过特殊关系给组织上写信,汇报自己被捕后的情况,请组织提高警惕,注意叛徒动向。他在给十地委常委包厚昌的信中写道:“我不会忘记党的”,“我始终会像信笺一样洁白!”在另一封信中以隐语向党明志:“承蒙他们不弃要我做同店号名誉上的经理,但自觉德薄才浅,无法胜任而谢却,因而说我不识抬举。”这些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1948年3月,任天石趁一位难友将出狱的机会,密授口信,嘱他出狱后代向组织反映,自己已抱至死不变、始终如一的决心,个人生死,在所不计,对革命前途,甚抱乐观。他赋诗明志:“坚壁重门意不慌……为民幸福甘做牢。”任天石在狱中还写过一篇题为《天雨庭前的梧桐树》的散文,描述了梧桐树在霪雨连绵侵袭下的奋起反抗。他写道:“任凭百般摧毁,不到秋风是不会扫落的……秋风年年有,毁灭不尽的梧桐叶,只见它年年在增添着引人喜欢的娇嫩,依旧在炎热的阳光中给囚徒们一点凉快,直到牢房变废墟。”梧桐树的坚韧精神正是任天石铮铮铁骨的真实写照。
1948年底任天石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于南京,时年仅35岁。直到今天,常熟地区还流传着任天石领导人民抗日斗争的生动故事,苏常太人民永远怀念着自己的“老天”司令。以任天石为原型之一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已历经几十年风雨,剧中的精彩唱段曾深入亿万人心,直到今天还在被人们演绎着……
来源:《世纪风采》第八期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