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方志敏与群众工作

刘明钢

2015年08月25日10: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方志敏,江西弋阳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他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业绩不凡,受到毛泽东的表彰。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主席称赞赣东北苏维埃的工作说:“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像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话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

方志敏的群众工作颇具特色,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用通俗易懂的话,

具体地说与他们听”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江西的反革命势力也乘机抬头。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暗中与蒋介石勾结,将方志敏等24名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礼送”出省。当时中共江西省委派方志敏到吉安开展农民运动。

要动员与组织农民,首先要了解农民的需求。方志敏到达吉安后,在当地党组织配合下,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他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写道:“二五减租”,本来是一个最低限度的改良主义的口号;但北伐军到了江西,已经一年,就连这一最低限度的改良主义的政策,也未见实行;政府并没有发布明令,说要实行“二五减租”,“实行二五减租”,不过仍是壁上贴着的标语上的一个口号罢了。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空头支票,欺骗农民,多么使农民群众失望呵!

他还写道:“我曾经进行这几县农民耕种土地的用费和纳租额的调查,结果,发现农民租耕地主的一亩田,若将人工、牛工、谷种、肥料各项费用,总算起来,如果这亩田的收获物中,缴去对成或六成的地租,则农民所得到的,一律少于他所用去的,就是说,农民租耕地主的田,一概都是要亏本的。亏本的多少,因地不同,有的地方每亩田要亏七八角钱,有的亏本一块多钱,有的更亏本一块半钱至两块钱的。”

找到农民群众生活痛苦的症结,方志敏决定发动“二五减租”运动。他召开各种会议,“把地主剥削农民的实际情形,用通俗易懂的话,具体地说与他们听”。然后,方志敏作总结:“我们贫苦农民,做牛做马替地主耕田,就算不望赚得什么,至少也不应该让我们亏本!过去我们糊涂一生,不会打算,替地主耕田,还要替他们赔这么多的本钱,天下应该有这样的道理吗?我们农民越做越穷,越做越苦,从前,总以为是八字坏,命根苦,现在晓得原因在哪里了。”

方志敏讲得通俗易懂,农民群众一听就懂。明白了贫穷的原因,成千成万的穷苦农民,举起旗子,带着武器,喊着洪亮的口号,参加示威游行!他们不但要求减租,而且要求土地,要求从根本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声势浩大的“二五减租”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经受了农民运动的洗礼,方志敏也有很大的收获,深有体会地写道:“在吉安一带两个月的工作中,我才算真实的实习了群众工作,我学得了怎样去宣传、组织、领导群众斗争的方法。回忆在省农民协会批公文的工作,不过是官僚的工作而已,真没有什么意思。”

“如此几次,他们也学会了宣传、组织群众的办法”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国内的政治局势陡然逆转,轰轰烈烈中国大革命中途夭折,原来生气勃勃的中国南部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受到成立以后不曾遇到过的严峻考验。1927年8月中旬,受到通缉的方志敏化装秘密回到家乡弋阳,决心拉起队伍开展武装斗争。他联络失散的同志开会,一致反对悲观动摇,灰心消极,决定“从下层群众做起”,“重起炉灶,再来干吧!”他们分头到各村去活动,在七天内,居然组成了二十几个党的支部,“群众团体,也组织了同样的多。”

不久,方志敏被派到横峰任区委书记,遵照县委的指示,方志敏匆匆返回弋阳九区。11月25日,召开邻近几县党员骨干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方志敏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并和大家一起拟定了暴动纲领。当时共产党宣传群众的主要口号是:打倒豪绅地主,实行平债分田,建立工农政府等,“这些口号,很能吸引劳苦群众来参加革命。”但是,对于平债分田,没有前例可循,究竟能不能实施,农民群众心中无底。他们不免有疑问:“欠财主的债,会让我们平了吗?地主的田,会让我们分了吗?”有的还说:“你是不是有谕子来的?没有谕子来,就是犯法的。”

面对这种情况,方志敏动员群众的最主要办法就是宣讲革命道理。他回忆道:“经过我刻苦耐烦的解释,一而再,再而三,总和他们详细的讲,不使他们听懂了点点头不止。”

经过细致耐心的工作,方志敏说服了若干群众。他们问方志敏:“照你这样说,革命是会成功的?”方志敏信心十足地说:“当然!”

方志敏深知发动群众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动员更多的人一起来发动。他让那些被说服人照他的样子,向村中别的穷人作宣传,经过“你邀猪仔狗仔”,“他邀大仔细仔”,没用一两天,就邀集34个人。

方志敏召集这些人开会,用浅显易懂的事例宣传革命道理,“说得这三十四个人都高兴得很。”方志敏特别注意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问:“没有钱用,欠了财主佬的债的同志有几个,请举手!”34个人一齐举起手来;他又问:“自家没有田种,向地主佬租田种,交租给地主佬的有几个,请举手!”大家又齐刷刷举起手来。在方志敏的启发下,参加会议的农民群众思想觉悟大为提高,纷纷表示愿意参加革命:“哪一个不是穷的,不穷也不来革命了。”

当时,方志敏认为农民协会的这个名字已被弄烂了,故决定组织农民革命团。参加农民革命团要有一些特殊的手续:首先要一个一个地宣誓,誓词只有八个字:“斗争到底,永不变心”;继而在红纸名单上自己的名字下画押;再次要喝酒,而且要一口干以示决心;最后一组一组地编组,选出团长、委员。完成这些手续,这个村子的农民革命团就组织起来了。

方志敏的工作很有成效,“不上十几天,三四十里内的村坊,都逐渐有了农民革命团的组织了。农民革命团一经建立,这村中的权力,即暗地转入于这些有组织的群众之手;从前村中的叫鸡公、富老板,都没有人齿他,退居一隅了。”

方志敏还有目的地通过传帮带培养骨干。当时许多同志没有经验,不知道怎样做群众工作,怎样开会,怎样说话,方志敏就带着他们,开会的时候就让他们坐在旁边观摩,“如此几次,他们也学会了宣传、组织群众的办法。分派他们在各地进行工作,各地的农民革命团也逐渐建立起来。”这样,就像滚雪球一样,在20多天内,弋、横两县就建立了上百个农民革命团。群众革命热情极其高涨,大家纷纷以打猎为名,购置长矛、大刀、鸟铳等武器,武装暴动的条件日趋成熟。

“我走进横峰,把这个火药箱的线点燃着”

这时,旧历年关迫近,地主豪绅向贫苦农民逼租逼债日紧一日。横峰县衙门派人到楼底村逼收煤税款,被村民打了。县衙之人扬言:要派兵捉人,血洗楼底村。官逼民反。情急之下,楼底村农民革命团的成员便敲锣集众,立刻集合了四五百人,手持大刀长矛,准备大干一场。

方志敏正在弋阳九区开会,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赶回楼底。这时,祠堂已聚集了1000多人,大家问方志敏怎么办?方志敏考虑,虽然准备不够充分,但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就对大家宣布:“照往日开会所讲暴动时应该做到的事,努力去做,暴动吧。”他立即召集楼底周围9个村庄农民革命团团长开会,布置暴动事宜。顷刻,大家拿着刀枪绳索,抄了当地豪绅地主的家,没收了他们的财物,烧毁了他们的田契债据。接着,方志敏又以暴动总指挥的名义发出通令:凡是组织了农民革命团的地方,立即统一行动,举行暴动。几天之内,暴动范围纵横百余里,参加暴动的农民达六七万人。暴动中各地扩大了农民革命团组织,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弋横地区100多个村镇,到处是红旗,捷报频传。当时,弋横一带流传着歌谣:

湖塘塌塌岭,

出了方志敏,

领导共产闹革命,

都是为穷人。

方志敏后来回忆说:“自我到横峰开始工作至暴动之日,共只有二十五天,暴动的范围,却占了横峰全县的一半地区,参加暴动的群众有五万余人,这可见工农群众要求革命的迫切!”还说:“横峰像一个革命的火药箱,我毫不讳言,我是燃线人,我走进横峰,把这个火药箱的线点燃着,火药爆炸了———革命的暴动很快就爆发起来了。”

以群众运动打破敌人的

“砍树运动”

1929年5月,为了一举扑灭弋横这一小块革命根据地,广信、饶州十余县的豪绅地主组织联合“围剿”。他们认为山林是红军和革命群众的藏身之地,如果将树木砍光,红军和革命群众都没有藏匿之所,那就不难一网打尽。因此,敌人或威迫,或用钱收买组织了砍树队。

针对敌人的“砍树”运动,担任中共弋阳县委书记的方志敏决定以群众运动打破之。

方志敏还制定实施了击破砍树队的策略:一面派了很多人打入砍树队,从内部去活动;一面宣传同阶级相残杀的错误,工农不打工农,穷人不打穷人,启发他们的阶级同情;另一面即宣传红军打仗十分厉害,进九区去砍树,一定要被打死,难有生望。经过这样的宣传,砍树队十分的劲头,已软下了八分,都怕有进无出,有去无归,哭闹着退出砍树队;有些人则怀着这样的想头:跟进去试试看,红军真打来,拔腿就跑。

7月,联合“围剿”开始了,砍树队也跟了进来,但是,来得极不整齐,有的先来,有的后到;有的半路就走散了一半;还有的自吓自的跑光了。弋阳四区的砍树队有1000余人,集中在一个祠堂里睡觉。半夜时分,有个睡在戏楼上的砍树队员,起来撒尿,将尿撒在楼下的壁板上,沙沙的响。一个人从朦胧的睡梦中惊醒,跳起来大喊:“不好了,红军打来了!”这一喊将满祠堂睡着的人都惊醒了,也不问情由,就向着门口跑,边跑边狂喊救命,人挤人,人堆人,倒了一大片。后来查问原因,才知道是虚惊一场。检查一下人数,有三十几个人受了伤,有被柴刀割破了脚的,有被梭标刺破了腿的。这些参加砍树队的人员纷纷议论:尚未出兵,先就伤人,一定是凶多吉少,不如逃走,以免送死。于是一下子全溜了。

由于广泛动员了群众,很快击破了敌人的“砍树运动”。农民群众讥笑国民党政府的愚蠢,说:“砍树!饭桶子的计划!”

“全部时间,都是开会演说,与群众谈话写文件”

方志敏全力以赴地做动员群众的工作,“通常每日工作14小时,除了吃饭走路,全部时间,都是开会演说,与群众谈话写文件,总要弄到非常疲倦不能再挨下去的时候,才去睡觉。”

有一次开区委训练班,会期3天,每天方志敏都讲课12小时(那时县委只有他一个人在机关工作),上午讲4小时,下午讲4小时,晚间还要讲4小时。方志敏精力充沛,越讲越有劲,听讲的工农同志反而有些熬不住了,对方志敏说:“你有这样大的劲头,我们都弄你不过。”

至1929年6月,弋阳全县乡村都成了赤色区域,这得益于争取大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写道:“不怕工农群众文化知识的低下,而要不惮烦的去说服,去教育,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工作精神。用这样的精神去工作,所谓‘至诚感人,金石为开’,群众哪有不被我们说服争取过来之理!成千成万的群众,都跑向我们这边来了。从前没有党的组织的地方,现在建立起组织来了;从前在豪绅地主欺骗压迫下反对革命的地方,现在都来拥护革命了;从前在九区周围有一条反革命的包围圈,现在是无形消灭了。”

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体,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方志敏写道:千千万万的农民,缺地或无地,自己亏本的租耕地主的土地,“锄头挂上壁,马上没饭吃”,终年辛苦种田,弄得自己挨饿受冻,不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温饱,这种情形,能够永久继续下去吗?能够永久压制他们不起来反抗吗?能够永久压制他们不起来要求土地吗?这是做不到的,这是谁也做不到的。

此后,方志敏与邵式平、黄道等一起,广泛发动、组织和依靠农民,坚持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群众认为苏维埃

是自己的”

方志敏通过做群众工作,对于群众路线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总结道:“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的为群众谋利益。”

他还指出:苏维埃政府亲密的与工农群众联成一片,群众认为苏维埃是自己的。苏维埃时时刻刻都是想着如何去领导和组织工农群众去参加国内战争,因为这种战争正是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必须进行的战争。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的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因为如此,群众对苏维埃的信仰和拥护,日益增高,他们诚心的服从苏维埃的指导,苏维埃决定要做的事,不用一点威力和强迫,他们都乐意的去做。他们宁愿牺牲一切,帮助苏维埃,他们爱护苏维埃,比爱护他们的家庭还更恳切!

来源:《世纪风采》第八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