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继成
战争给我们留下惨痛的记忆,也留下英雄。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兴奋的日子,我们隆重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的脑海中经常出现已经病逝二十六年的父亲的身影。他是一位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抗战英雄。为了怀念敬爱的父亲,我把1989年5月初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追悼会上北京军区领导致悼词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中国共产党党员、爱国主义战士、北京军区正军职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九军副军长冯梓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日九时五十三分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岁。冯梓同志系山西省平定县人,一九零九年正月初六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一九三一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参加了傅作义将军领导的军队。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率部与八路军紧密合作,积极投身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著名的绥远抗战、平型关战役、包头战役和五原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日热忱。一九四九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冯梓同志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三十七军副军长,二十三兵团一O七师师长,六十九军副军长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八九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一九七九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冯梓同志四十年的革命斗争生活,养成了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优良作风。他为人公道正派,刚直不阿,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简朴廉洁,不谋私利,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冯梓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战友,失去了一位为军队建设事业勤奋工作的爱国者。
父亲病危时,我正在我国驻蒙古国使馆任经济商务参赞,经部领导特批,调我临时回国见面。在病榻前,父亲对我说:“你知道你的名字为什么叫继成吗?是因为你生在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前几天,我为了能安心抗日把你们母子送回老家山西,如果我完不成抗日大业,你一定要继续完成,特此起名继成。”从我出生到四岁一直住在山西老家的窑洞里。这期间日军已经占领了山西。我至今仍清楚记得全副武装,拿着装有明晃晃刺刀步枪的日本兵闯进我家窑洞,吓得我躲在母亲怀里。那时每天跟着大人进防空洞,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大概是1941年,我父亲捎信来让母亲带我到绥远省陕坝市找父亲,就是现在内蒙河套地区的陕坝。我当时只有四五岁,从老家到阳泉火车站坐小火车到内蒙包头,下车再骑骆驼走一个多月才见到父亲。这一个多月的苦难历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日本鬼子到处都是,还有日军忠实走狗内蒙古德王的军队。为了躲避他们,我们骑骆驼只能夜里走,白天停。有一天下雨,我们躲在骆驼鞍子里吃东西,迎面来了一位身穿蒙古袍骑着马的年青女子,身带武器和刀剑,说蒙语我们听不懂,她只好走了。但我们还是很害怕。有一次我从骆驼上掉下来,好在下边是沙漠,没受伤。在陕坝我上了傅作义将军创建的奋斗小学。这所小学十分艰苦,布制的校徽上画着一盏“胡麻油灯”写着自已的名字。当时傅作义部队有一些从延安来的干部。我家邻居,一个军官家属阿姨,她反复教我唱抗日歌曲《保卫黄河》,我至今都清楚记得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髙,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抗日英雄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从那时起,在我的幼小心灵里一直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憎恨和对抗日英雄们的无限敬佩。
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到来之际,我以一位抗日老兵后代的名义,警告日本当今那些妄图开历史倒车做白日梦的人士:我是亲眼看到你们侵华日军明晃晃刺刀的人,但是绝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再看到你们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刺刀!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有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坚强后盾,你们的白日梦永远不会得逞!(作者单位:商务部虎背口党支部)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