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何信:永未回航的空中之“鹰”

卢昱

2015年08月29日09:53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何信:永未回航的空中之“鹰”

“男儿大丈夫,当以身许国。人生谁无死?为国为民而死,乃得其所矣!”1932年,广西积极建设自己的空军,在柳州举办航空学校。何信在“航空救国”口号的激励下,放弃在柳州军校已经学成的无线电专业,毅然报考航校。后广西当局又送他到日本明野航空学校留学。在日本航校里,何信声名鹊起。在学校一次高空射击考试中,何信的射中率为95%以上,打破日本最高记录。日本教官为之震惊:“信者,乃我日后主要对手也。

战斗中,狡猾的敌人围攻何信战机,致使他胸中三弹,穿体而过。在弹尽油绝的情况下,他驾机猛然撞向一架敌机……何母挽儿:“危险早在意中,差幸儿志竟成,致孝致忠,总算不负我生平愿望;修短虽由数定,只恨敌氛尚炽,为民为国,惜未能留汝缓死须臾”。

1938年春,台儿庄一战,荡气回肠。

事实上,由于广西空军参加会战,作出了“垂直的包围”,给予中国陆军部队作战以莫大的便利,却鲜为人知。

如今的台儿庄上空,战斗机的轰鸣声早已消散。在深蓝中狂飙的天兵们,在前后数月时间内,留下一条条“飞蛇”般的云迹后,在历史的转身中,如流星般滑过。其中有人在空战的搏杀中,永未回航,但空中之“鹰”不会被国人遗忘。

“射手大王”梦中也在杀敌

台儿庄战役后,空军第3航空大队8中队副中队长何信寄给家人的书信,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其中多慷慨激昂之词,字里行间,咸流露誓扫倭寇以身许国之热情。英雄儿女,足堪千古。

1937年11月18日,他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

亲爱的母亲:你老人家安好么?家中诸人都好吧?几晚来月色这样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娘,这情景怎不教儿心碎呀!想起了过去,想起了将来,几个月后我们的归路,也许给敌人一刀切断了。但愿能如我梦中见到的把敌人汉奸通通杀掉!那时回家做一个最小的小百姓,就高兴了,就惬意了!

国恨袭上心头,梦中也在杀敌,何信自幼就被爱国情怀熏陶。1913年1月,他出生在广西桂林通泉巷一个贫寒的爱国知识分子家庭。

“我的祖父母都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革命者。祖母靳永芳在清末时听过康有为的讲学。1922年,孙中山到桂林策动北伐,把他的著作《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亲笔签字后,作为礼物送给她。1925年,孙中山不幸病逝北平,我的祖父何锡龄悲痛欲绝,不久病逝,留给祖母一个八个儿女的贫寒家庭。她强忍悲痛,靠教书、做针线活把儿女培养成才。”生于1937年的何信之子何平介绍道。

何信自幼极孝。在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每月有两元津贴,他节衣缩食,悉数交给母亲。他在夜里刻钢板、抄讲义、刻图章、写对联,以其所得,贴补家用。

“我父亲读书用功,还热爱运动,登山、游泳、铅球都很出色。到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时候,他如往常一样到漓江游泳,赤身在雪地用雪擦身。”何平介绍道。

1932年,广西积极建设自己的空军,在柳州举办航空学校。何信在“航空救国”口号的激励下,放弃在柳州军校已经学成的无线电专业,毅然报考航校。

彼时,社会上认为飞行员是“玻璃公仔”,一摔就粉身碎骨,万分危险。无论何信的同学还是亲友,都劝他不要冒险去读航校。可何信却说:“男儿大丈夫,当以身许国。人生谁无死?为国为民而死,乃得其所矣!”

“我祖母也深知飞行危险,可更深明大义,坚决支持我父亲报考航校。”何平介绍道。入校不久,由于何信表现出色,广西当局又送他到日本明野航空学校留学。

在日本航校里,何信声名鹊起。“我至今保存着父亲当时英语、几何、三角、物理的笔记,字体端正清晰,内容简练明朗,可见他学习一丝不苟。在考试中,他尤以战斗飞行、高空射击等科目最为突出。”何平介绍道,在学校一次高空射击考试中,何信的射中率为95%以上,打破日本最高记录。日本教官为之震惊:“信者,乃我日后主要对手也。”

“何信君不仅飞行技术良好,同时有陆军战术修养。他在校时因患胃病,白崇禧打过电报给我说:良好飞行员是国家的干城,应该好好爱护。他在空中对拖靶的射击,发射十粒子弹可找出七八个孔,同学们呼为‘射手大王’。”时任广西航校校长的冯璜曾回忆道。

在日本学成归国后,何信回到柳州航校,任中尉分队长兼教官。“航校飞行教官的宿舍在立鱼峰旁,三面都是石山。石山岩洞栖息有猫头鹰,黄昏时分鸣声‘咕咕’,声极难听。人们听了每感不快,以为凶险事故要来临,引起戒心。”冯璜回忆道。

在枭鸣的悲凉中,广西空军发奋苦干,保持精神焕发,严肃整齐。到抗战爆发前,广西空军拥有作战飞机20余架,飞行员70余人。全面抗战开始后,广西将用血汗创建的空军,无条件交与中央统一指挥,其属下的两个教导队也分别改编:一队编为空军第三大队第七、第八驱逐中队;二队编为空军第32驱逐队、第34轰炸中队。何信当时任第八驱逐中队的副中队长。

借来的“宝贝”飞机

1937年12月7日,在战争大潮的推动中,何信坚持给家中寄信——

我亲爱的母亲:你老人家安好……过几天我们真的要移动了,坐车到兰州去接苏联援助我们的新型飞机,在那儿怕会过了新年,才飞回西安……儿大概到明年才得开杀(倭奴)戒吧! 何信在家书中所说新型飞机,是“伊15”战斗机。

抗战之初,经过数次会战,中国空军能上天的200多架五花八门的飞机大都损失。根据与苏联的合作条约,中国在1938年初可得到一批数量可观的苏制飞机,包括94架伊16战斗机,122架伊15战斗机。

“1938年1月,七、八两中队开始配备‘伊15’战斗机。按当时空军编制,每中队有飞行员11名,配飞机9架,使飞行员可以轮流警戒、休息。但七、八中队参战心切,人人要求领取一架飞机,所以特许每人接机一架,就像步兵每人发一支步枪。”曾与何信共同接机的飞行员陆光球回忆道。

于是,七、八中队每人领到飞机,共22架。从冰天雪地的西北接机回来,人人喜气洋洋,精心检查,反复试飞,对战斗机的性能感到十分满意。有的还在机身涂上自己设计的图案,使战友们在空中也能辨认自己是谁。

在没有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抗战初期,东方大国的“佩剑”要从别人鞘里拔出。“伊15在二战初期就被淘汰。相比起来,伊16虽然比较新,但性能平平,各方面性能都较差。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在德军进攻一周内损失5000架飞机,其中七成是伊16。”旅日学者、抗战史研究专家萨苏分析道。

更要命的是,苏联“援助”的“宝贝”飞机都是战斗型,不能携带炸弹。当时第五战区的司令官李宗仁却迫切希望中国飞机能够对敌轰炸!他很中肯地对空军第3大队大队长吴汝鎏说:仅仅要求飞机在前线敌阵投下几颗炸弹,然后向我军阵地低空飞过一趟,使守军官兵亲眼看见我方飞机支援,借以鼓励士气,就算完成任务。

七、八中队是驱逐机中队,别说在前线低飞一趟,即便十趟百趟也可以,问题是如何携带炸弹?驱逐机飞行员不但要右手拿驾驶杆,左手也是闲不着的。飞机快慢全凭左手操纵油门,调节发动机温度,翻阅地图等等都要用左手来照料。总不能将炸弹装在驾驶舱里,然后让飞行员用手投下去吧?

携带炸弹必须另想办法。最终,聪明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经过精心设计,想出了解决办法。他们在机翼下面临时安装一套炸弹架,一共可以挂8个小型炸弹,每个仅有8公斤。威力虽小,也是聊胜于无了!

敌人像老鼠一样乱窜

1938年1月10日,何信在战斗的间歇,不忘家中亲人,他写信向母亲倾诉道——

近闻南宁被敌轰炸,故乡想亦略受惊吓,儿甚担忧。儿每日工作甚忙,日未出而已作,日入而尤未息也。腊月将至,且明月在天,北风虎虎,更惹儿思亲甚切,然念祖国遭寇难,河山破碎,则不胜愤然而起矣!大人年高愿善保重贵体,幸勿以出征儿为念也!

真情悄然流露,家书可抵万金。何信接到新的战机后,与战友一起废寝忘食地训练,将战机视同第二生命,两个月来,形影不离。

与此同时,气势汹汹的日军正沿津浦路南下。3月14日拂晓,滕州保卫战打响。川军用“打只土鸡还凑合”的步枪,以及土造的“麻花手榴弹”抵抗日军的飞机、大炮。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后,除极少数人突围外,该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此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阵亡,击毙日军4000余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滕县战场最惨烈的3月中旬,空军第三大队奉命出击。18日15时50分,何信与战友分别驾机从归德机场起飞。

“当时没有大比例尺军用地图,敌我位置无法在地图上认定。乃约定由长官部将我机到达时间和飞机架数通知前线各守军,并要求守军于我机到达时,在显眼地点铺设长条白布,表示我方阵地所在。”参加这次飞行任务的陆光球回忆道。

起飞40分钟后,到达作战空域。飞行员们发现,无需白布指示,从空中看地面,敌我分界清清楚楚:一边是浓烟弥漫,很多民房正在起火焚烧,很少看见有人走动,守军都在掩体里坚持抵抗;另一边,大路小路都有人马在走动,有些村庄停有车辆,显然是敌人一方,正凭借重武器毫无忌惮地向我方进犯。

情况判明后,第八中队担任空中警戒,由第七中队先对敌攻击。第七中队迅速降低高度,降到离地1000米时解散队形,采取单机分散行动,尽量扩大活动范围,由各机自行选择目标,俯冲投弹。

最初,当我机在高空飞行时,敌人误认是己方飞机,一切活动照常。及至发现我机攻击,敌人惊慌失措。有的从道路向两旁飞奔,有的从马背跳到马下,有的从屋里往外奔跑,整个敌人阵地乱作一团,好像一窝老鼠在乱窜。

投完炸弹,各机相继低飞通过我军阵地上空,并缓缓摆动机翼,使地面官兵看清飞机标志,表明我方空军支援来了。旋即一面上升一面恢复队形,接替第八中队担任空中警戒。第八中队随即对敌人进行第二次打击。

任务完成,整队归航。机队刚飞越陇海路不久,我队人员即发现在天边线上浮动的3个小黑点。因为是对进,即刻看清是3架重型轰炸机,大队长吴汝鎏下令机队接敌,准备占位攻击。步骤尚未完成,敌机突现眼前,是贴有“红膏药”的三架双尾“八八”型重轰炸机。

“这几架飞机像倦鸟归巢,哪料得此时会被我机拦截呢?所以他们毫不规避,直冲我机队过来。大队长即下令攻击,他接近敌机,先开第一枪,击中一架敌机起火燃烧,副队长朱嘉勋接着也射中一架,冒出熊熊大火,落叶般下坠,其余许多人赶上来围攻未起火的一架,人人都开枪射击,打得十分痛快!”参加战斗的韦鼎峙回忆道。

先教孩子说“抗日”

1938年3月22日,何信写给妻子的家书中,嘱咐要教“球儿”说第一句话:亲爱的云妹,想念你!好妹妹,趁现在有空时努力读书吧,日后总是有收获的。球仔一定会讲嘴了,不要教他先学喊妈妈,应该教他先会说“抗日”两个字!

“如果不抗日,就会当亡国奴!没有国,也就没有家!记着,记着……我父亲再三叮嘱。”“球儿”是何平的乳名,他人生说出的第一组词即——“抗日”。

当何信这封家书在邮寄途中时,台儿庄战事再次升级。3月24日,蒋介石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亲赴徐州视察,并留下白崇禧协助李宗仁指挥。

“小诸葛”白崇禧身经百战,但目睹战场,仍让他大吃一惊:台儿庄内到处是两军官兵尸体,主要街道基本看不到路面。日军重武器整日整夜地猛攻,中国军队伤亡很大,几乎是靠大刀、手榴弹和轻机枪,同日军的坦克、飞机和重炮硬拼。

看到岌岌可危的形势,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何信们”一天数次出航,在鲁南一带执行任务。当时23岁的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曾在地面上经历过一次广西空军例行任务。

4月5日清晨,爱泼斯坦坐在台儿庄北部一座小山上,敌重炮弹从头顶上呼啸而过。村庄里隐蔽着炮位,林丛覆盖着军火车和参谋所,以躲避敌机的袭击。柴草棚和干草棚,盖着死亡的战士。

爱泼斯坦所在的山头散布着炮弹的碎片,炮弹摧毁了上面的植被,露出了难看的褐色伤痕。在炮兵阵地的中间,农民耕耘着土地。沿着沟是避难的棚房,老人坐在堆垒的床沿上吸着烟,烧的水已经开了,棚房里能听到炮声。

突然,飞机的嗡嗡声传到耳边,爱泼斯坦等人到草沟的棚房里躲避。“22架银燕出现在我们的头顶上,我的中国伙伴突然抓住我的手臂并指着机翼上的标志说:这是我们的飞机!”爱泼斯坦在报道中写道。

“在台儿庄那边一阵闪光,接着轰隆声和巨大的烟雾。后来我们得知日军的军火储藏所被炸中了。这下使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并迫使他们从城里全线撤退。”爱泼斯坦回忆道。

此时,在日军阵地上空有一架中国飞机摇曳,并降低飞行高度滑翔。飞机降落在距爱泼斯坦所在小山一里外村庄的耕地上。“10分钟后,我们到达那个地点。在年轻而倔强的飞行员指挥下,有百余人用稻草和成捆的高梁杆,把机身掩盖起来,而这些人都是不相识的。空军战士当即倚着机翼,给就近的司令部写了报告。”爱泼斯坦回忆道。

第二天一早,爱泼斯坦离开司令部去台儿庄,看到天空一架飞机。“昨天迫降的年轻飞行员彻夜抢修机件,同时士兵与农民用滚轮压实田野。经过两小时的试验,他从软地面起飞,卷起一股股尘土并且几乎倾覆,最终他成功了!”爱泼斯坦写道。

惜未能留汝缓死须臾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1937年12月28日晚,寒冷冬日里,何信写下对家人和故乡的满纸思念——

亲爱的云妹:你乖乖的吗?好好的保重呀!……我离桂出北门时,曾向南行了一个敬礼。以后真不知何时再投入这座古城的怀抱中了……落款:你的璋偎依着你。

飞越万里,依然为国。1938年3月25日晨,天色未明。何信与战友们燃烛进餐,掌灯笼进机场。此时辛劳的机械人员,早在寒冷的子夜时起床,为战机加热。起飞后,机愈升高,东方益愈明亮,14架飞机浩浩荡荡向台儿庄前线敌阵逼近。

在临城上空完成任务后,当回航时,一场大空战发生了。

敌“九五”式战斗机18架分两批先在归德上空盘旋,等待我机回航,企图强袭我机。因未见我机到达,乃沿徐州方向飞行,蓄意寻衅。我机回航至归德以东40公里的虞城县上空与敌遭遇。

“当时敌高我低,敌机第一批从直上方向我第一梯队攻击。我和何信立即通知队员解散队形,各机交叉急转弯,以扰乱敌机攻击,我飞行员没有一人中弹。”参战的中队长陆光球回忆道,但敌机急上升后,又占居高位,处于劣势的我机只好暂时采取守势,注意回避敌机的有效射击,再图反攻。

当大队长吴汝鎏率领第二梯队赶到时,敌机第二批也同时到达,正好又占据我机上方,我第二梯队也处于劣势地位遭到敌机攻击。第二梯队也迅速解散队形,处于低位与敌周旋。

“机群开始混战,有点像足球比赛。空战形成了有配合、有分离的若干缠斗小组。因没有通讯设备,参战飞机只能像球员在球场比赛一样,完全依靠默契行事。”陆光球回忆道。

此时,双方参战飞机32架,空战区域渐渐扩大开来。整个虞城县与归德市方圆数十里范围之内,满天飞机翻滚追逐,马达撕裂声、一百多挺机枪互射声,划破归德周边几个县份长空。激战半个小时,殊为抗战以来罕见的大空战。

在战斗中,狡猾的敌人围攻何信战机,致使他胸中三弹,穿体而过。“我父亲牺牲时穿的战衣上留下了三弹六洞。当时他身负重伤,却还坚持与敌人作战,趁敌机上升的瞬间向其开火。在弹尽油绝的情况下,他放弃跳伞求生的机会,而是驾机猛然撞向另一架敌机。最后,机坠人亡,才25岁啊。”何平数度哽咽道。

何信牺牲后,台儿庄当地一名乡绅捐出自己的棺材,收殓烈士遗体。当从飞机上涉险跳伞的陆光球夜里被送到归德,见机场停放一具棺木,得知是第八中队副队长何信阵亡。他身如雷击,两眼昏暗,感到失去了自己的副队长,如断左右臂,心如刀绞。肃立棺前,久久凝望,不忍离去。

“空战结束后,共发现击落敌机7架,均为‘九五’式水凉机,敌尸统统烧焦在机舱里。我方阵亡3人,并已查明一位系八中队副队长何信,他在机上被敌弹击中;另两位系七中队分队长李膺勋及八中队分队长莫休。他两位都是跳伞后被击中的。另外我方跳伞获救的有2人,那就是八中队长陆光球、七中队队员韦鼎峙,油尽迫降受伤者有七中队队员周善,连同大队长的飞机,则共损失7架。”归德航空站站长在慰问伤员时说。

而据本报记者查阅日方资料,在昭和13年《航空兵团战斗要报第231号、第232号》第43页显示:3月25日,确切情报,归德参战飞机14架中,归德及附近8架被击坠,其他下落不明。

在山西某地的空战中,从击落的日寇陆军航空队一名少佐大队长尸体上,发现一本日记,其中有一段记载:“三月二十五日,于归德附近与支那强队遭遇,空战之烈,前所罕见。”

4月3日,英雄何信的遗体被运回故乡桂林安葬。当时在桂林老火车站公祭三天三夜,数万人参加。其中最感人的是他母亲的挽联:“危险早在意中,差幸儿志竟成,致孝致忠,总算不负我生平愿望;修短虽由数定,只恨敌氛尚炽,为民为国,惜未能留汝缓死须臾”。

烈士入土7天后的4月10日,敌我双方共50架飞机,又在归德附近空域激战。此役是在等位高度缠斗,战场拉伸几十公里的空域。激战约半个小时,击落敌机5架,击伤3架。

此后广西空军转战半个中国,英勇参加数十次空战。只是,其中再也找不到“射手大王”何信的身影。

2015年8月24日,民政部公布第2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何信”与数名空军战友列入其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李源)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