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热心
抗战中的粟裕。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车桥战役示意图。
新四军在车桥战役中。
车桥战役在粟裕大将的戎马生涯中,只是大河中的一朵浪花,然而当捷报传到延安,慧眼识英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历史最终验证了这一预言。
车桥战役,消灭日军465人、伪军483人,缴获平射炮2门和大量其他军用品。新四军的代价是牺牲54人,负伤138人。车桥之战在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史上(1944年3月以前),被称为“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24人)最多的一次”。
驰骋千里搞侦察
1944年2月,苏中区党委召开第五届扩大会议。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向与会的几位领导同志提出,发起车桥战役。得到他们的同意后,粟裕随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制定作战方案。
车桥位于江苏省淮安县东南(今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坐落在涧河(又名菊花沟)两岸,“东西二华里,南北一里半”。河道上有5座桥梁,俯瞅全镇,形如“车”字,因而以得名。这里是联系苏中与苏北的枢纽,处于淮安县城、泾口、泾河、曹甸镇之间。
敌伪侵占这里后,驻扎了一个约40余人的日军小队,另有一个约500余人的伪军大队。他们在这里加高围墙,拓宽外壕,架设铁丝网,修建了53座碉堡,构成了密集的交叉火力网。在车桥的外围,还设置了十几个坚固据点,以相拱卫。
如果拔掉这颗“钉子”,并相机占领淮安、宝应以东地区,就可以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苏中根据地,为将来的苏中战略反攻奠定基础。其实,粟裕早就作了打车桥的准备,不仅分析了敌、我、顽在这里的大势,而且早在8个月前亲自搞了一次“大侦察”。
那是1943年6月23日,粟裕奉命去军部驻地(江苏省盱眙县黄花塘)开会,便带着几个参谋、测绘人员和一个连,去时由东台县台南穿过通榆公路、串场河,经兴化地区南下到江都真武庙,再从昭关坝过扬淮公路,偷渡运河,泛舟邵伯湖,在扬州城北15余公里的黄珏桥上岸,越过扬天公路,到达目的地。9月返回苏中时,由天长(安徽)的龙岗乘船过高邮湖北上,经金湖县的黎城过淮河,然后在平桥、泾河两据点间夜渡运河,越过封锁线,接着乘船过建湖、兴化间的水网地区,再越过通榆路回到台南地区。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粟裕这一行往返路程达500余公里,舍近求远,绕着圈子,却有一个“中心点”——车桥、曹甸据点周围地区。据随行人员后来回忆,粟裕是“有意识地选择路线”,在根据地边沿区、接敌区和敌占区察看地形,对敌情进行实地调查。
“掏心战术”打车桥
如何打?几番思索,几番选择,粟裕最终选定了“掏心战术”,因为“车桥处敌中心地区,是敌人的心脏,工事坚固又有日军驻守,敌人自以为安全,而敌人认为安全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这是战争的辩证法”。“采取掏心战术,隐蔽接敌,突然进攻,必能收出奇制胜之效”。
粟裕判断:车桥地处中心,来援方向较多,敌两个师团部的驻地徐州、扬州,距车桥都比较远,估计不一定来援,其主要增援方向可能来自淮安。
为此,粟裕决定调集5个多团的兵力,采取“攻坚打援”并举的方针,在坚决攻占车桥的同时,歼灭敌人的增援部队。同时,他要求各阻击部队坚决完成两天两晚的战斗警戒任务。
3月5日凌晨1时,战役发起。第七团采取远程奔袭手段,利用夜暗从日伪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分南北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车桥伪军据点发起攻击。部队泅水渡壕,架云梯翻过围墙,仅25分钟就突破土围,攻入镇内。当碉堡里的伪军还在睡梦中,就做了俘虏。三连战士陈福田架起梯子攀上三丈高的碉堡,用十字镐砸开堡顶,连投几枚手榴弹,消灭了敌人的机枪火力,为攻击部队扫清道路,后来被延安的《解放日报》赞为“飞将军”。二连被向导带错了路,仍从西边泅过两条大河,按时突进围墙,歼灭伪军二中队的大部,天明时即完全占领了街心。
战至午后,摧毁碉堡50余个,全歼驻守伪军。接着,分两路向固守小土围的日军发起攻击,攻占暗堡、库房等处。
下午4时,八连上去由五连配合,攻打负隅顽抗的日寇,先后占领了敌外围碉堡,歼灭了数十名日寇,残敌退至中间大碉堡继续顽抗。
三次歼灭来援敌
车桥成了钓鱼的“窝子”。
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的日军甚为震惊,果然出动来援。
可他们都中了粟裕的算计,三次来援,三次被歼。
由宝应县城东北塔儿头、曹甸镇出动的日伪军100余人,进至大施河时,触发地雷并遭五十二团等警戒部队阻击,被迫退回。
驻淮阴、淮安等地的日军第六十五师团第七十二旅团山泽大队等部,共700余人,分4批乘汽车驰援车桥。其第一批增援日军240余人驶至芦家滩附近时,即遭第一团堵击,并进入预设雷区,伤60余人,阻击部队乘势奋勇出击,又杀伤一部。接着,第一团以正面防御结合侧后突击,又给逐次增援的日军以打击,迫其猬集于韩庄固守。5日晚,第一团等部对韩庄日军发起攻击,经白刃格斗,将其大部歼灭,其残部向西逃窜。其间,日伪军200余人乘夜暗绕开正面防御阵地,从右翼芦苇荡偷涉迂回,企图继续增援车桥。第一团发觉后予以堵击,歼其一部,其残部窜入小马庄后亦被歼。
当日黄昏,第三次来援的淮安日军进至车桥以西的周庄附近,遭到新四军主力一团、五十二团正面堵击、侧后突击的猛烈袭击。正准备全歼三次增援的日军时,敌第四批增援部队以数辆装甲车,数百名步兵向新四军猛冲。新四军连续激战一日两夜,部队过于疲劳,且敌人继续增加,在6日拂晓前安全转移。
战后统计,歼灭的来援日军数量是车桥据点中的十倍。
亲临前线攻堡垒
战役一发起,粟裕就带了几个侦察、通信人员朝战斗打响的方向走去。
据参战的张玉成回忆:在攻打车桥日军据点时,“仅剩下十几个鬼子退守在中心堡内,我连几次冲锋均未攻克。对峙到下半夜约4点钟,一位同志来到阵地对我说:‘张连长,首长要见你。’我心想:‘我刚从团部回来,怎么又要我去?’我跟随那位同志来到围子外干沟后面的一所房子里,进门一看是粟司令带着几名参谋人员在那里。粟司令问了问战况,我一一如实回答。为了进一步搞清地形和敌我情况,粟司令……跟着我匍匐前进,爬进距离敌火力仅二三十米围子内。粟司令在围子内隐蔽地反复来回地仔细观察,后来非要我带着他爬进刚刚攻下的地堡里。”
“地堡和房子里面没有灯火,漆黑一片,里面有我们一个班,还有五六具日本鬼子的尸体。粟司令摸黑踩到日本鬼子的尸体……粟司令侧身站在地堡的射击孔前,用了大约20分钟的时间观察日军的中心堡,这个中心堡在广场中间,工事特别坚硬,墙厚40至50厘米,分上下两层,门开在上面,进去后抽梯子,堡的上下均有两层枪眼,敌人可以向下扔手榴弹,而我们的枪打不进去。没有炮和炸药是难以攻下的,但是硬攻,会伤亡很大。”
“粟司令自言自语地说:‘日本鬼子真坏啊!’然后问我:‘张玉成同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攻下日军这个中心堡?’我回答说,还是用老办法,借老百姓的方桌,铺上几次棉被,制成‘土坦克’攻打这个中心堡。”
“粟司令问:‘中心堡里还有多少鬼子?’”
“我回答:‘可能有十三四个鬼子。’”
“粟司令摆着手说:‘不能用土坦克的方法攻打这个中心堡。不能为了这十几个鬼子,再伤亡我们更多的同志。我们可以调炮过来攻打。’说完,他就走了。”
“因为当时围子外面是河沟,我们的炮过不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粟司令再次来到八连突击队前沿阵地,详细察看久攻不下的堡垒,查清情况后,命令我们撤出围子。粟司令说:‘你们撤出围子,放鬼子出来,车桥战场这么大,你们这个连不打他们,其他部队可以在运动中歼灭他们。’我们执行了粟司令的命令,撤出围子,那十几个鬼子逃出中心堡后,在车桥以北地区被我军歼灭。”
■链接
“四个最”
——刘少奇评粟裕
华中局书记刘少奇曾评价粟裕领导和指挥的新四军第一师说:“我一师几年来的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摘自《苏中抗日斗争》254-255页)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