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部规秀 日军“山地战专家”,“蒙疆驻屯军”司令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1939年,在黄土岭与八路军之战中,混成二旅“败走麦城”,损失官兵1500余人,阿部规秀一命呜呼。 本想率队“迅速追击八路军主力,并将其捕获”,但却落入八路军预设的包围圈中。被打败后的阿部规秀强占民居,不料这时被我军一发炮弹毙命。
吉川资 日军第53旅团旅团长。日本山口县人,1912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从基层上来的日军少将,善于率部攻坚和突击。他死后,被日军大本营陆军部追授予二级金鵄军功勋章。 已经死到临头的吉川资将步话机拉到一块巨石后,通过喊话命令各部组织反击。在指挥部队向一高地冲击时,被八路军伏击部队乱枪击中。
黄土岭战斗前,聂荣臻与杨成武检阅突击部队。(资料照片)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这是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迅即于次日发出致全国同胞的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国共合作、奋勇杀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到处是血战卫国的战士,宁死不降的硬骨——誓将日寇赶出中国。
侵华日军终战败,且为发动侵略战争付出了代价。
研究日军侵华历史的专家、北京军区原研究员张子申先生接受了新华社北京军区支社原社长、高级记者陈辉专访。张子申先生和薛春德先生曾合著《击毙侵华日军将领纪实》一书。据张子申介绍,这本书中的研究成果,是两位作者反复研究日方战史资料、“日军将领名录”,反复对比八路军战史和国民党战史,并结合抗战实地考察而成。
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名将之花”命丧太行山上
黄士岭,曾是一块被日本侵略军践踏的土地,也是一块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土地,因为它是日军名将阿部规秀的丧生地。
1992年8月的一天,在黄土岭战斗的第一战场雁宿崖,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面对高高耸立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胜利纪念碑”感慨万千。他就是当年黄土岭战斗的直接指挥者杨成武将军。53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
雁宿崖伏击“打哪一路?”
“打东路!这一条路从涞源到银坊全是深山大谷,再往南到雁宿崖,期间只有一条山路可走,两面都是大山,便于找到伏击地域。”
1939年10月31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与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黄土岭战斗前研究部署战术。
当时,杨成武正在阜平青山村参加中共中央北方局会议。突然,涞源情报站送来一份情报,坐镇张家口的日军“蒙疆驻屯军”司令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派辻村宪吉大佐率日军第一大队和伪军共1000多人进驻涞源城,拟分西路、南路和东路向一分区根据地“扫荡”。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是日军的“精锐师团”,在侵华战争中,一度所向无敌。不过,混成二旅曾与八路军120师在邵家庄交过手,当时的旅团长常冈宽治中将被击成重伤,险些成为八路军的枪下鬼。日军为了加强这支“王牌”部队,将“名将”阿部规秀调来挂帅。
聂荣臻同意杨成武“打东路”的建议,并让他不要参加会议了,立即返回分区,组织战斗。
11月3日,杨成武部署一分区第1、第2、第3团分别在雁宿崖峡谷两侧的山梁上隐蔽地展开。
7时许,在我军的诱击下,辻村大队600余人果然大踏步地闯进了雁宿崖峡谷。
骄横狂妄的敌人,行军和休息都不派警戒,对两侧也不搜索,根本不把小股游击队放在眼里,竟大摇大摆地进至张家坟以北地区,全部钻进“口袋阵”。
这时,第3团突然以猛烈的火力给日军以迎头痛击。1团、2团也同时从峡谷两侧发起攻击,冲锋号声响彻山谷,枪声、炮声、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转激荡,震耳欲聋。
这一仗,除辻村乘乱逃脱和13名日军被俘外,600余人全部被击毙。
诱敌深入
辻村大队被歼,阿部规秀恼羞成怒。
11月4日,阿部规秀亲率第二旅团的第4大队和第二大队共1500余人,沿着辻村大队被歼的路线南犯。
杨成武立即用电话报告聂司令员,并建议说:“银坊以东直到黄土岭周围,地形仍然利于伏击,只要敌人敢于由银坊东进,我们一定能再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聂司令员在与彭真、贺龙、关向应商量后,电告杨成武:“贺龙同志怕你们兵力不足,决定让第120师特务团,天黑前赶到黄土岭地区,归你们指挥。此外,我们让第20、26、34团牵制易县、满城、徐水等地的敌人。”并说:“你们争取更大的胜仗吧!”
杨成武针对阿部规秀又狡猾又急于报仇的心理,制定了以小股部队吸引日军,把敌人诱入黄土岭伏击圈,一举歼灭的战术。
11月5日,日军继续搜索前进。八路军一分区第1、第25团各一部按预定部署进行诱击。交火后,时而堵击,时而撤退,紧紧地缠住敌人,若即若离,使日军欲战不能,追击不及。
当晚,日军进入银坊、司各庄等地,仍未发现八路军主力,便气急败坏地点燃老百姓的房屋,一座座院落、一片片村庄瞬间变为火海,冲天大火彻夜不熄。
日军两次扑空后,急不可耐。突然得到情报,说黄土岭附近有八路军主力活动,便于6日晨,倾师奔向黄土岭。
进入黄土岭村落后,阿部规秀又得到黄土岭西北部有八路军主力的情报。狡猾的“山地战专家”立即作出判断:八路军“以一部兵力引诱我方的主力向黄土岭附近集结,企图从我旅团背后进行攻击”。他预感到寻歼一分区主力的企图难以实现,为避免自己被歼,他忍气吞声于7日凌晨作出收兵返营的决定。然而,为时已晚。
11月7日上午,天空飘着密密的雨帘,山谷弥漫着浓浓的雾气,潜伏的八路军与群峰都消逝在细雨迷雾之中。虽然东进的日军高度警惕,行进速度很慢,但始终没有发现我军伏兵。
至下午3时左右,日军后卫部队进入峡谷时,八路军第1、第25团突然迎头阻击,第2、第3团从西、南、北三面进行合击,迅速把日军压缩在上庄子附近约两公里长、百余米宽的山谷里,数千支步枪、一百挺重机枪一齐向日军猛烈射击。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喊杀四起,整个山谷弥漫在战火和硝烟之中。
命丧黄土岭
1995年,记者一行曾来到离黄土岭不远的寨头村,这里有一座由三面房屋组成的独立小院——它是阿部规秀的丧生之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座小院作为历史的见证仍完整地保留下来,当年的房主陈老汉的孙子陈汉民也是阿部规秀丧命的目击者。
在他的记忆中,阿部规秀被八路军打败逃进小院后,将他们一家18口人赶到南屋。他当时仅6岁,被吓得哭了起来。阿部规秀“嗖”的一下拔出指挥刀,架在他脖子上,边叫喊、边比划:“哭的,死啦、死啦的!”几个孩子吓呆了,不敢再出声,阿部规秀面对门口坐在一把太师椅上。这时八路军开炮了,一发炮弹在屋门口爆炸,弹片飞进屋内,将阿部规秀和几名日本官兵当场炸死、炸伤。而他们一家18口人,无人伤亡。
失去指挥官,日军残部极度恐慌,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他们先拼命向黄土岭方向突围,遭到第3团、特务团的迎头痛击,后又向寨头方向突围,也被第1团击退。此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反扑的势头锐减,开始收缩兵力,固守待援。
11月8日上午,日军空投了指挥官以及弹药、给养,准备组织新的突围。与此同时,日军第26、第110师团各一部,独混第二旅团的第3、第5大队纷纷出动增援。为避免遭受损失,在给突围日军再次打击后,杨成武果断决定立即撤出战斗。
黄土岭战斗,包括第一阶段的雁宿崖战斗,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500多人和大量伪军。
对阿部规秀之死,日本《朝日新闻》随即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表达“扼腕叹息”,他是日本当时最年轻、晋升最快的将军。他的死,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也给侵华日军心灵上造成了重创。
日军少将吉川资:石桥伏击战成瓮中之鳖
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埋伏在山东沂源石桥的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主力,突然一起开火,轻重机枪、各式步枪不停地射击,构织成严密的交叉火力网;手榴弹、六零炮弹纷纷在山沟中行进的日军队伍中爆炸。
遭到伏击的日军第59师团步兵第53旅团一片混乱,官兵们立即四散躲避。此时的旅团长吉川资少将并不知道已经死到临头了。对于在侵华战争中身经百战的他来说,经历枪林弹雨早已习以为常。
但这一次,他没能躲过。
曾与中国军队激战长沙
1939年9月13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率领10万大军,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准备发起“长沙会战”,企图消灭中国军队第9战区主力部队。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担任日军第33师团兵器部长的吉川资只能算是机关官员,没有直接领兵作战。
但在第二年的宜昌战役中就不同了。
那次战役中,吉川资大佐接替了因判断失误而毙命的神崎哲次郎大佐的职务,担任第39师团步兵第233联队长。1940年5月31日19时30分,第39师团不顾日军的命令,实施炮火集袭一个半小时,而后以第233联队为突击队,于21时35分强渡成功。邻近的第3师团也只好提前强渡。拂晓前,两个师团的战斗部队大部渡过汉水。攻陷襄阳、宜城后,第3、第39师团于6月12日攻占宜昌。
之后,日军曾一度奉命撤出宜昌,但其后突然又改变计划,于是中日双方再次展开激战。
6月24日,日军再次攻占宜昌。此后,日军将主力集结于当阳与襄河附近地区,中国军队在江陵、宜昌、当阳、钟祥、随县、信阳以北之线,对敌形成包围态势,与日军相对峙,会战遂告结束。
吉川资也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直接参与者。
为策应第13师团的防御作战,第39师团派出吉川资大佐率第233联队,利用夜暗秘密穿越中国军队的封锁线,进至宜昌外围地区,从侧背昼夜不停地袭扰中国军队第9师、新编第33师及第76师等部,使其难以全力投入攻城作战。
从9月30日至10月11日,国民党第6战区围城部队因行动迟缓,又未将全部精锐部队用以攻城,致使14个师的兵力,未能攻下日军一个不完整师团固守的宜昌。
被八路军伏击部队击毙
1943年3月,吉川资曾奉命返回日本,任留守第56师团司令部部附,为常驻九州大学特务机关长。次年4月,改任第86师团司令部部附,仍为常驻九州大学特务机关长,不久后晋升为陆军少将。
1945年1月,吉川资少将再度调入侵华日军。他担任中国派遣军直辖第59师团步兵第53旅团旅团长,师团司令部驻山东省泰安。
为了抵抗美军由山东沿海登陆,第59师团根据大本营的命令于4月6日移驻济南。当时,吉川资少将率步兵第53旅团进驻济南市区,并纳入第43军战斗序列。
4月25日,日军第43军在山东半岛进行“清剿”、“扫荡”作战,第59师团主要担负济南以东地区的作战,其中吉川资少将的步兵第53旅团的作战地域在沂源地区。
日军开始“扫荡”之时,正值八路军山东军区准备发起夏季攻势作战之际。由于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日寇推进非常缓慢。于是,吉川资少将亲自前往战场督战。
当日军第43军调集3万余兵力,采取分进合击、分区“清剿”等战术,以鲁中、滨海为重点,展开全区性大“扫荡”时,山东军区部队立即调整作战部署,转入反“扫荡”作战。其所属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罗舜初,指挥第1、第2、第3、第4、第5军分区部队,与日军第59师团周旋在鲁中地区,不断以阻击、袭击、伏击、袭扰等战法打击敌人,没想到在石桥伏击战中使旅团长吉川资成为瓮中之鳖。
已经死到临头的吉川资迅速将步话机拉到一块巨石后,通过喊话命令各部整理部队,组织反击。他在指挥部队向一高地冲击时,被八路军伏击部队乱枪击中,当场毙命。
日军中将秋山静太郎:杀人如麻者 终自食其果
秋山静太郎 日本冈山县人。1908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步兵科。以驻法武官身份赴法留学,官至长崎要塞司令官、陆军少将。1940年在诸王庄作战时被八路军击伤,后伤重毙命。
秋山支队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尸体遍野,残忍之极,令人发指。秋山的暴行引起八路军第115师苏鲁支队司令员张光中的特别“关注”,他决心伺机歼灭这支鬼子兵。
曾在侵华战争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军少将秋山静太郎,于1940年年初被八路军115师击成重伤,旋即毙命。
秋山是一个曾被罢过官职的日本将军,他被重新启用之际,正是他走向死亡的开始。
曾被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秋山被罢职,还要从1932年8月8日发生的一次事件说起。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为了不断扩大 侵略中国的战争,在国内大量征兵,受到日本民众的反对。特别是在长崎,民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反对战争,一些有名望的人士也出面支持反对者。
上司命令长崎要塞司令官、陆军少将秋山静太郎进行镇压,但秋山在1917年由日本陆军大学校毕业后,任驻法国武官时间长达十余年,他渐渐接受了一些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所以,对发生在身边的反战游行,他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直接颠覆政府的行动,都翻不了天。于是,秋山未加制止,任其发展。不料,反战游行迅速在长崎附近的县市蔓延,使得日本政府和天皇感到尴尬和被动。
“长崎要塞司令官是谁?”天皇质问陆军侍从官。
“是秋山静太郎。”
“这样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天皇气愤地说。
随后,陆军省于1936年8月1日在晋升秋山为陆军少将的同时,罢了他官职,秋山被转为预备役,赋闲在家。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其实,秋山是一个好战分子。正值日军蓄谋扩大侵略中国的“用人”之际,他却丢了官,坐冷板凳,很不服气。秋山多次请求到中国作战,用实际行动来表明他对天皇忠贞不渝。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秋山静太郎更是耐不住寂寞了。他多次给日本陆军省、日军大本营写报告,要求参战。1939年,日军终于批准了他的要求,同意他到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戴罪参战,职务则要在经过考验之后再正式任命。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让秋山到第十二军帮助指挥作战。第十二军司令官饭田贞固中将给了他几千人马,命令他组成秋山支队,执行鲁南作战任务。
秋山是一个戴罪之人,接受了过去“仁慈”的教训,在率部“扫荡”中,他对部下说:“过去我把日本人、中国人都看做是人,现在我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人,而是笨猪,无论采取何种处置行动都是可以的。”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多次下令实行“三光政策”,还说:“不管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只要有反日思想的,都统统杀死,村庄全部烧毁。”这是日本人平松鹰史所著的《乡土部队奋战记》中记述的一段话。
秋山支队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尸体遍野,房屋变成瓦砾,村落变成废墟,残忍之极,令人发指。
秋山支队的残暴,引起八路军第115师苏鲁支队司令员张光中的特别“关注”,他决心伺机歼灭这支鬼子兵。
1940年1月13日,秋山率领支队在诸王庄进行休整,鲁南军区即派主力将其包围。双方展开激烈的搏斗,秋山在率部进行突围时,被击中胸部落下马来。日军随军军医立即对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随后在几名士兵的护卫下,秋山突出重围,被送至日军坊子野战医院进行抢救。1月23日,秋山伤势恶化,终因抢救无效而毙命。(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