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美军攻打到距日本东京仅1080千米的硫磺岛,通过两场惨烈的夺岛血战,美军先后攻陷硫磺岛和冲绳。日本本土全面处于盟军攻击之下。8月初的两颗原子弹,终于让日本彻底崩溃,宣告投降。
攻陷硫磺岛:
美军抢占战略要津
硫磺岛,是一座由火山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火山岛。其南部的折钵山是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如今终年还喷发着雾气,致使硫磺味弥漫全岛。硫磺岛也因此得名。
硫磺岛虽是弹丸小岛,却处在战略要津——北距东京1080千米,南距关岛1130千米,几乎是东京和美国属地塞班岛的中央。如此独特的战略位置,使得硫磺岛成为二战末期美日两军的必争之地。
从高空俯瞰,硫磺岛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溶洞密布、状似火鸡。而只有南部鸡脖子和鸡胸部位,有一小片被梯状台地逼住的海滩,勉强可作登陆场。1945年发生在硫磺岛的惨烈战役,正是从这片不起眼的登陆场开始的。当年2月19日,美海军陆战第4师和第5师在飞机和舰炮火力掩护下,以250多艘登陆艇和500多辆水陆坦克、装甲车组成5个登陆波,在硫磺岛东南部强行登陆。在登陆战斗中,美陆海协同极为高效。美军登陆部队每个营都配有火力控制组,能够及时召唤舰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支援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准确测定日军炮火位置并引导舰炮将其消灭。相比太平洋战争中其他登陆战,硫磺岛战役中美国海军舰炮火力对登陆部队的火力支援之强,史无前例。
由于美军高层错误估计了日军的实力和抵抗决心——23000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因此,原计划5天即可攻占的弹丸小岛,美军足足打了36天,并为此付出了6812人死亡、19189人负伤的惨重代价,其中陆战四师、五师战斗部队的伤亡率更是高达75%,硫磺岛战役也因此成为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场美军登陆部队伤亡人数大于日军守军伤亡人数的战役。
硫磺岛这种“绞肉机”般的血战让美国高层大为震惊。马歇尔上将据此估算,如果要攻占日本本土,美军至少还要付出50多万人的代价。这成为推动美国下决心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重要原因。
轰炸东京:
42平方公里成废墟
1945年3月,已经夺取了塞班岛、硫磺岛、菲律宾等日本外围据点的盟军部队终于打到了日本的大门口。数十万盟军将士在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指挥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和英国第57特混舰队的支援下,准备攻占离日本九州仅350海里的琉球群岛。
冲绳群岛在琉球群岛中位置居中,它与硫磺岛共同组成了日本本土南面海域上的门户,素有日本“国门”之称。随着美军占领菲律宾湾,对日本来说,冲绳岛如果失守,日本本土、朝鲜以及中国沿海地区的制海权、制空权都会化为泡影,其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也将被彻底切断。如果盟军占领该岛,便可破“门”而入,直接攻击日本本土,因此冲绳岛登陆战被称作“破门之战”。
1944年10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向太平洋战区下达了攻占冲绳岛的指令。美军将登陆日期最后确定为1945年4月1日。他们认为冲绳岛距离日本本土较近,必定会遇到日军航空兵的全力反击,因此,美军计划在登陆之前,先以航空兵对日本本土、琉球群岛和台湾等地的日军航空基地进行大规模突击。
从3月9日开始,美军开始用B-29对日本本土飞机制造厂和航空基地进行轰炸。第21航空队司令李梅少将为提高对日本军事工业的轰炸效果,将原来采取的白天高空精确轰炸战术改为夜间低空轰炸,并拆除了B-29上除尾炮以外所有机载武器,这样就使B-29的载弹量增至7吨,而且全部使用燃烧弹。燃烧弹的威力不在于爆炸冲击力,而在于能够迅速引起火灾,这个战术被称为“李梅火攻”。当晚,334架B-29轰炸机掠过东京上空,一夜之间便投下了近两千吨的燃烧弹,东京变成了一片火海,42平方公里的城区化为一片废墟。无数个燃烧弹在地面上炸成绚烂的花朵,犹如地狱之火般恐怖。随后美军又以同样战术组织了对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的大规模轰炸,至3月19日共出动B-29约1600架次,投掷燃烧弹近10000吨,迫使日军将这些城市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疏散,从而大大降低了飞机产量。
血战冲绳:
惨烈的“破门之役”
1945年4月1日,天气晴朗,美军的登陆开始了。8时,美陆战第6师、第11师、步兵第7师、第96师在冲绳岛西海岸从北到南约9公里地段登陆。4路大军各自分为8个登陆波,列成方阵,浩浩荡荡地向白沙滩头压上去。8时32分传来“第一波已经抢滩”的报告。10时,传来嘉手纳机场和读谷机场已落入美军之手的捷报。这样的登陆过程简直像是和平时期的一次演习,登陆的美军士兵都不约而同地问:“日军在哪里?”
登陆这天正好是西方的愚人节,难道这是日军开的愚人节玩笑?美国原计划15天完成的任务,仅用4天就顺利实现了。难道日本人真的打算放弃冲绳吗?当然不可能。其实,日军的主力部队就潜藏在岛内,而设计这场“空城计”的正是日本冲绳守军最高指挥官、曾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牛岛满。
日本军部大本营制定了一份保卫冲绳岛的作战计划:由牛岛满指挥的第32军在岛上抗击美军登陆部队;以伊藤整一海军中将指挥的第2舰队组成海面特攻队,突入冲绳海域,向美军舰队作自杀性进攻;同时,宇垣缠海军中将组织“神风”特攻队,展开代号为“菊水特攻”的特攻,摧毁位于冲绳海外的美军舰队;一旦美军登陆部队失去了舰队支援,牛岛满的防守部队便大举反击,将登陆美军赶下海去。
从4月6日至6月21日,日军共发动10次“菊水特攻”,出动战机3742架次,损失战机2258架,击沉美军战舰36艘,击伤368艘,美军还损失了763架舰载机,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在日军自杀飞机疯狂撞击美军舰船的同时,自杀舰队也出动了,以巨型战列舰“大和”号为核心,由一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组成特攻舰队,这是日本联合舰队最后一支水面战舰编队。4月7日,美军发现了日军特攻舰队,立即派出280架战机,进行8个攻击波的空中突击。在美军强大的海空兵力攻击下,日军特攻舰队中的6艘战舰被击沉,在世界海军史上无与伦比的巨型战列舰——“永不沉没的大和”被炸得四分五裂。特攻舰队司令官见大势已去,开枪自杀。
当海空战斗进行时,陆上也开始了惨烈程度绝不亚于海空的战斗。战斗发展成这样一种模式:日军先是凭险死守,接着美军在猛烈火力支援下取得突破,日军后撤到下一道防线再死守,如此几次反复,日军防区逐渐缩小。5月31日,美军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攻入了已是一片废墟的首里城。
牛岛满率余部后退了约10公里,退到岛南端精心准备的最后防线,日军充分利用地形,构筑了有巧妙隐蔽的炮位和坑道工事,美军主要依靠喷火坦克开路,不少浑身着火的日军冲出阵地,抱住美军士兵同归于尽,美军前进每一米都非常艰难。6 月18日,美军指挥地面作战的第十军司令布克纳中将外出视察阵地,一颗日军炮弹刚好在他的上方爆炸,布克纳中弹身亡,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
1945年7月2日,美军正式宣布冲绳岛战役结束。至此,冲绳血战以美军胜利而告终。牛岛满剖腹自杀,在战役后期,这头困兽疯狂执行“玉碎令”,共屠杀琉球民众26万余人,屠杀规模仅次于南京大屠杀。
这场战役历时三个多月,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美军在整个战役中伤亡7.5万人,其中死亡1.3万人,损失飞机763架。在海上,美军有34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战役结束后,美军没有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日军在冲绳死亡的军人和平民总计18.8万人,损失飞机3400架,舰艇20艘,其“帝国联合舰队”被全歼。至此,日本本土已全面处于盟军的攻击之下了。
两颗原子弹:
日本吞食侵略恶果
冲绳岛三个月的血战,为日本的本土防御争取了时间。1945年4月25日,日军大本营发出“一亿特攻”的口号,号召全体国民人人参加战斗,不惜“一亿玉碎”。而对于美国来说,冲绳战役和前不久进行的硫磺岛战役,使美军无法想象如果要在日本本土实施登陆,将面对什么样的疯狂抵抗,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美国决定对日动用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以争取尽快结束战争。
广岛是日本本州西南部广岛县首府所在地,南临濑户内海的广岛湾,面积740平方公里。广岛1589年建城,1889年建市,自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军事重地。广岛市内河川纵横,素有“水都”之称。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广岛成为第一座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
长崎是长崎县的首府,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端,面积406.35平方公里。16世纪,长崎在葡萄牙人的要求下开港。开港后,长崎与荷兰、葡萄牙等国都有贸易往来,被称为“日本与西洋的桥梁”。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实行锁国政策期间,长崎是日本同外国交往的唯一港口。
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4个不同引信组成。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日本人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原子弹造成的无穷遗患。
日本每年8月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把日本描绘成二战“受害者”的形象,但很少提及日本遭原子弹攻击的历史背景。事实上,日本才是真正的战争加害国,好战的日本军国主义才是日本遭到原子弹轰炸的真正罪魁祸首。
(据新华社、央视)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