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国民党宁夏马鸿宾部八十一军三十五师和马鸿逵部骑兵第一、第二旅赴绥西(今内蒙古五原、临河地区)抗日作战,距今已70多年了。70多年前,宁夏军队为了民族危亡而奔赴沙场,与敌拼杀,2000多名将士血沃绥西大地,他们的事迹应载入中国人民的抗日史册,他们的抗日功勋将永垂青史。
宁夏军队抗日起因
西安事变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强大而巩固的边区对宁夏二马有着极强的制约力量;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表现出的抗日立场,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西北诸马决心坚定抗日。
1937年7月7日,宁夏省政府接到南京政府指令后,派民政厅厅长李翰园赴宁夏省所辖额济纳旗取缔日本特务机关,逮捕日本特务13名和多名汉奸,缴获一批枪枝弹药、2部电台、3辆卡车及军用地图、文件等。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仍然没有放弃拉拢马鸿逵的意图。1937年10月17日,日军占领包头,成立了“包头回民支部”和“西北保商督办公署”,特意任命马福祥旧部回民旅长蒋文焕为督办,希望与诸马合作。同时,日本人从东北找到一位姓张的阿訇,前往宁夏游说,被宁夏军队拒之境外后,日军又向宁夏省城(银川)空投“满洲国”信件。最后,日军头目板垣亲飞阿拉善旗,邀请马鸿逵会谈。马鸿逵派省党部书记周百锽去会谈。板垣讲,马家几代人都是清室忠臣,现清帝在满洲复国,马鸿逵应继续为清室效力。周百锽反驳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日本人出兵最多,马家亲族很多人在正阳门被日本人打死。如今是家仇未报,国仇末雪,势不两立。
日本阴谋策动马鸿逵投降的阴谋破产后,便对绥西、宁夏大举进攻,在大量增兵包头的同时,不断出动飞机轰炸宁夏。面临日军入侵的危险局面,马鸿逵开始在石嘴山、磴口等地修筑防御工事,准备阻击来犯日军。
西北诸马之中,马鸿宾最具抗日精神。马鸿宾自幼从戎,十分注重文化学习和个人思想情操的修养,军旅之余,手持书卷,形同书生。长期的学习培养了他正直的为人和爱国思想。日军侵华后,他感于民族危亡,决心率部效力沙场,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1938年春,在永宁望洪堡举办的军官训练班开学典礼上,马鸿宾登上讲台向部下说:“时时刻刻记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土卫国,尽职守责。在战场上要能攻能守,要有与阵地共存亡的思想准备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8年5月,马鸿宾被任命为绥西防守司令。为了表示对马鸿宾主持绥西防备的支持,马鸿逵派出两个骑兵旅开赴绥西,归马鸿宾指挥。
宁夏马家军赴绥西抗日,主要是因为绥西防务直接关系着宁夏的安危,同时马家军被编入抗日军队序列后,以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守士卫国为首要任务;加之西北广大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在形势推动下,宁夏军队投入绥西抗战亦成必然。
初战乌拉脑包
1938年5月,马鸿宾就任绥西防守司令后,他带领随从人员赴临河就职。他察看了防区各友军情况,指定了所属八十一军防区范围后,即令三十五师师长马腾蛟率一○三、一○四旅共4个步兵团开赴绥西抗日。
马鸿宾在临河设立指挥部,他与其子、八十一军参谋长马惇靖一起,将所率部队布置在乌镇、四意堂等地区。马惇靖指挥部队在乌镇、四意堂一带进行演习,并邀请苏联军事顾问进行指导,以极为认真的态度进行战斗准备。
1939年夏,日军驾汽车、装甲车、坦克从包头出发,向绥西八十一军防地进犯,企图消灭八十一军主力。日军依仗武器优势,先用火炮轰击驻守乌拉脑包的二○五、二○六团防守阵地,二○六团即用八二迫击炮向日军还击,由于使用的是旧式迫击炮,二○六团开炮后冒出的烟火暴露了自己,日军立即向二○六团迫击炮阵地发射炮弹200多发,将炮火打哑。日军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接近阵地。二○六团守军按照马惇靖的命令,坚守阵地,待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后,突然开火,向日军发起冲击,并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他们用大刀砍日军的汽车轮胎,有的日本兵还没来得及下车,就被打死在车上。八十一军的英勇反击,迫使日军撤退,钻进汽车和装甲车逃窜。这一仗,打死打伤日伪军数十人,缴获日军汽车2辆、炮弹100多发、子弹几十箱。这次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因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士兵和群众的抗日士气。当八十一军开着缴获的敌人汽车来到五原县城时,当地群众在汽车上贴满了标语,表现出人民群众强烈的民族感情。
喋血乌不浪口
乌不浪口位于阴山西部。在峰峦重叠、峻峭险要的二郎山东和查石太山西端之间,两山夹一口,形成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自1939年傅作义返回绥西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后,宁夏军队配属傅部指挥。12月底,傅作义部队一举攻入包头城,日军死伤千余。日本蒙疆驻屯军司令冈部视包头之败为奇耻大辱,声称“一定要扫平河套,全部消灭傅作义军”。日寇“为消除后祸,决心以军队主力采取攻势断然粉碎敌在河套地区的根据地”,自1940年1月开始,从张家口、大同等地调集3万多日伪军,汽车千余辆,配以飞机、火炮、坦克,在黑田重德师团长的指挥下,兵分三路,杀气腾腾地向绥西大举进犯。
1月31日,黑田率领日军中路主力,分乘780余辆汽车、装甲车、坦克,于下午4时半开始向乌不浪口、四意堂、乌镇一带的八十一军三十五师阵地发起进攻。此时,马鸿宾正在重庆参加军事会议,部队由三十五师师长马腾蛟指挥。日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马部防守阵地发起数次冲锋,马部守军凭借坚固的防守工事,迎击和阻击敌军,防坦克堑壕和阵地前沿埋设的地雷阻滞了敌人攻势。天黑后,两军阵前对峙。日伪军二百辆汽车像一条长蛇僵卧在查石太山脚下。
2月1日凌晨,日军先以重炮猛轰乌不浪口、四意堂防守阵地,又以飞机俯冲轰炸乌不浪口前的开阔地带。在敌炮火和坦克协同步兵的攻击下,二○八团守军伤亡惨重,乌不浪口前沿阵地被敌攻破。二○五、二○六团派兵增援,利用碉堡和高地据点工事顽强阻击敌人,攻守双方伤亡惨重。日军见不能攻下宁夏军队防守的阵地,便施放起催泪性、喷嚏性瓦斯。日军在正面攻击的同时,派伪蒙军侧翼迂回,从山后袭击乌不浪口。马部守军虽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各阵地相继被敌突破,其余守军被迫撤出。此役,宁夏马部守军1000多名官兵血洒绥西,他们用生命阻击了敌人的进击之势。
告慰英灵
马鸿宾在重庆得知部队战败的消息,立即飞回宁夏,赶至磴口。在收容部队、查办指挥不力军官后,又重新组织了两个团,补充装备、短暂休整后,由马培清旅长率领重返绥西。为协同傅作义部队继续与日寇作战,以三十五师为主力的宁夏军队进入伊盟达拉旗一带与敌作战。
3月21日,傅作义率绥西各部反攻五原,取得名震西北战场的“五原大捷”。此次战役,驻五原日伪军全部被歼,日军水川中将被击毙,包头以西、黄河以南地区的日伪势力被扫清。这对保障宁夏、甘肃和陕北等地的后方安全,起了重大作用。
清明时节,返回绥西的三十五师,对在乌不浪口战死的官兵进行埋葬。人们含着泪将寻找到的148具官兵遗骸安葬于乌不浪口西侧阵亡官兵公墓,并按牺牲官兵残存军服肩章上姓名,刻砖碑立于坟前。
70多年过去了,每到清明节,当地群众和学校的学生就会到此祭奠长眠的抗日英烈。1997年,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在陵园里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2003年,乌不浪口抗日公墓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程建成。那些为国家存亡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馆) 执笔 张久卿)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