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初,在晋察冀边区军民反“扫荡”的英勇抗击下,盘踞阜平县平阳镇32天的日寇荒井部队被迫撤退。抗日军民从一口水井里捞出了惨遭日军杀害的平阳镇罗峪村妇救会主任、年仅22岁的刘耀梅的遗体。
她双目微闭,头和脖子只连着一层皮;腹腔被剖,胸前两个大血坑露着肋骨;胳膊、大腿都被割得露出了骨头……人们含泪把她侧翻过来,由八路军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叶曼之拍摄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照片《刘耀梅之死》。
走过昨日战争的硝烟,如今的阜平县罗峪村安静而祥和。这个小山村,就是刘耀梅的出生地。她生于1921年10月18日,16岁就参加抗日活动,18岁入党,任罗峪村妇救会主任。为发展全村妇女参加抗日工作,她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妇女解放歌》。
随着罗峪村95岁老人郑朋旗的回忆,刘耀梅的形象渐渐丰盈起来:“凤竹子(刘耀梅小名)细高挑儿,模样俊,脾气好。她常带着姑娘媳妇们在村里扭秧歌。”在郑朋旗的记忆里,凤竹子唱歌很好听,常把从区里学来的歌教给姐妹们。
在阜平县科技局工作的刘光龙是刘耀梅的亲侄子,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英雄姑姑,但他对姑姑一点也不陌生,从小就听奶奶、爸爸讲她的好多事。
“当年村里开大会,号召妇女剪辫子、放脚,姑姑是带着剪子去的,在大会上第一个剪了辫子、放了脚。1941年八路军扩军,姑姑曾和村里的十几个姑娘、小伙儿一起去平阳区报名参军。”刘光龙记得,奶奶在世时只跟他讲过一次姑姑牺牲时的事,“当时奶奶拉着我的手,浑身都在哆嗦。”
1943年秋,穷途末路的日本侵略者纠集4万敌伪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区进行残酷的“大扫荡”。9月初,以荒井为首的日伪军在阜平县上平阳村安据点,设“红部”杀人场。
距离上平阳村很近的罗峪村形势非常紧张,刘耀梅带领群众英勇反“扫荡”。两个月后,日寇对罗峪村一带的“清剿”越来越频繁,几乎天天都要搜山,罗峪村群众大都转移到平阳河上游。
当年11月18日夜,荒井带领日伪军分数路奔袭合击连家沟一带。天亮时日寇包围了连家沟,刘耀梅不幸被日寇抓住,押到“红部”,由荒井亲自讯问,并施以酷刑。她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大骂鬼子,决不说出八路军藏武器和粮食的地点。被捕后的第三天上午,鬼子把她押到上平阳临时刑场,绑在一棵树上。残暴的鬼子割掉了她的双乳,扯掉她的头发,直至砍断了她的头颅……牺牲时,她年仅22岁。
刘耀梅被杀害后,刘耀梅的父亲刘荣榜、弟弟刘耀新、丈夫齐尚书、公爹齐老末也先后遭杀害。
刘耀梅牺牲后,平阳区委号召全区军民学习她坚贞的民族气节,在日寇屠刀下不动摇,不变节,不出卖民族利益,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2008年,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出品,阜平县委、县政府和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荆子花盛开的地方》。影片再现了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刘耀梅烈士英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晋察冀边区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