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青山埋忠骨 湘江祭英灵——纪念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闽西英烈

蓝松英

2015年09月16日15: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仅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中,就有近3万闽西子弟兵,他们几乎遍布红军各部。长征途中,有2万多闽西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达陕北后仅幸存2000多人,长征路上平均每一华里就有一位闽西子弟兵倒下。闽西儿女为长征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回望这段悲壮的历史,使我们更加缅怀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在湘江之畔的闽西英烈。

撤离苏区

1934年10月,在“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下,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由党中央和政府机关、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及干部团编成的两个野战纵队,梯次向于都开进,红1军团、红9军团从长汀中复村出发。

红军要离开闽西了,父母送儿、妻送郎的情景又一次再现,老区人民依依不舍。长汀宣成乡选出十几名代表,带着乡亲们拼凑的笋干、菜干、鸡蛋等跋山涉水、越岭过桥为亲人子弟兵送行。苏区群众向亲人们声声叮咛:“希望你们多打胜仗!”“盼着你们早点回来!”2万多闽西子弟兵跟着大部队离开了苏区,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西征之路。

血洒湘江

在中央红军突围的前进道路上,蒋介石指挥广东的陈济棠、湖南的何健和广西的白崇禧等军阀部队先后布置了四道封锁线,企图阻止乃至消灭红军。而红军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使蒋介石对粤军和湘军的不力十分恼火,于是调集25个师数十万大军,在潇水以西、湘江以东的兴安、全州、灌阳之间,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还修了100多座碉堡,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之侧。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贻误了有利战机。于是,一场惨烈的湘江血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从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之畔苦战五昼夜,战斗始终没有停止过。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的敌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围攻着处于困境中的红军。宽阔的江面上,浓烈的硝烟中,红军踩着早已磨破的草鞋,行走在浮桥上,头顶上几十架飞机轰炸着扫射着,队伍中不断有人倒下落入江中,和着死亡的骡马、散落的文件,湘江成了一条血色之河。

在湘江战役中,由闽西苏区地方武装组建和改编而成的红5军团34师担任殿后任务。为了掩护中央纵队和兄弟部队渡过湘江,红34师奉命扼守灌阳水车一线,与数万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血战。面对敌军猛烈的炮火,他们穿行在枪林弹雨中,以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打退了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牢牢守卫在阻击阵地上。在完成掩护主力红军过江任务后,渡过湘江的道路已被全部切断,红34师再次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渡过湘江,再也没有能力跟上大部队。红34师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不幸落入敌手,敌人高兴得发了狂,要把他抬去邀功领赏。陈树湘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其余100多人,终因国民党军重围弹尽粮绝。至此,红34师全军覆没,5000多闽西子弟血洒湘江。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此战红军共损失近3.8万人,而且主要是骨干作战部队。加上前面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损失的2万余人,红军突破湘江之后只剩不足半数。

深切缅怀

闽西子弟兵在湘江战役中牺牲了近万人,但由民政部门掌握的新中国成立后获评的有名有姓的烈士仅1020人,绝大部分成为无名烈士。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的重大历史意义,远不只是在军事上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更重要的是,湘江战役充分暴露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严重后果,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为了弘扬闽西籍红军英烈在湘江战役中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告慰英烈忠魂,激励后人,2011年3月29日,福建省有关部门和龙岩、三明市委、市政府在广西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隆重举行了祭奠湘江战役福建籍红军烈士大会暨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从此,在湘江战役中献出宝贵生命的闽西英烈们在湘江河畔有了“归宿”,世世代代的闽西子孙们也有了可以祭奠英灵、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杭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在接见老红军、五老同志及军烈属代表时深情地说:“整个福建都是老区。闽西和赣南是中央苏区,对党和革命的贡献是最大的。红军长征出发时,闽西子弟踊跃参加红军,红军队伍中有2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役几乎全都牺牲。”同时还指出:“闽西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伟大的事业流血牺牲。”为此,他嘱咐“我们要永远铭记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

回忆往昔,在战火纷飞的湘江河畔,近万的闽西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湘江肃穆颂英灵。闽西先烈,千古永垂!

(本文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科员)

《福建党史月刊》2015年第10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