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风烟滚滚唱英雄——缅怀宁化苏区抗战英烈吴载文

连允东

2015年09月16日15: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如火如荼的抗战时期,宁化苏区人民深知民族大义,建立了各种抗战救亡组织,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宁化的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奔赴抗日疆场英勇杀敌。据载,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止,宁化全县实际参军出征的人数达4909人,在抗战最艰难的1942年间,一次参军出征人数就高达772人之多,涌现了如张雍耿、巫希权、朱运根、吴载文等一批抗战英雄。其中吴载文、巫希权英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追忆抗战英雄吴载文的英勇事迹,让人心中油然生起敬仰、缅怀之情。他那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如胶片似地展现眼前。

革命穷孩子

一棵参天大树始于弱不禁风的小树苗,一个顶天立地的抗日英雄也源于他穷困的童年。吴载文,1914年出生于宁化县淮土乡吴陂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4口人生活全靠父亲吴伙发抬轿子、打短工挣点血汗钱来支撑。尽管父亲早出晚归,拼死拼活地干,但家境还是清贫如洗。为了一家生计,父亲只好忍痛割爱,将幼小的女儿(吴载文妹妹)卖与他人当童养媳,但仍然不能维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费用。父亲铁下心把唯一的家产——一间土墙房屋也卖掉了。然后携妻带儿(吴载文)流落异乡,在宁化县城东门外租地种菜卖,其母帮人磨豆腐、洗衣服。尽管父母起早贪黑,省吃俭用,还是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父母从牙缝里抠出一点钱供吴载文上学读了几年书。吴载文聪明伶俐,随着年龄渐长,勤奋好学,学业进步很快。他正像一棵小树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1929年,宁化的地下党组织建立后,吴载文秘密地领导和发动农民、学生开展抗捐抗税闹学潮等革命斗争活动。在党的影响教育下,他逐渐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提高了阶级觉悟,幼小的心灵就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因此,他在学校积极参与地下党组织发动的闹学潮活动。1930年6月,宁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后,他说服了父母亲,坚决弃学离家投身革命,在禾口乡苏维埃政府任文书。1931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员,接受了党的考验,走上了革命道路。

部队“好管家”

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1932年他在《剪掉髻子当红军》的嘹亮歌声中踊跃报名当上了日夜向往的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这位根正苗壮的革命青年在部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得到组织更好的培养。他严守纪律,努力工作,茁壮成长,不断进步。历任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等职。1933年调任福建军区独立第9团政治处主任。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于1934年冬又调任闽赣军区独立18团党总支书记。他率领部队坚持开展游击战争,转战闽西北各地。1935年春,独立17、18团与闽赣军区失掉联系后,他率领部队转战闽西南,并与张鼎丞等人领导的闽西军政委会合。此时他奉命调任第7支队政治处主任。金子无论放到何处都会闪光。吴载文尽管岗位变化频繁,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抗战爆发后,闽西、闽南、闽中和汀瑞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他被调任2支队政治部总务科科长,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对日作战。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部队的军需后勤保障工作极度困难,这一艰巨工作无疑是对他的一大考验。但为了保证部队生活与作战的需要,他呕心沥血,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千方百计让战士吃饱穿暖打好仗。他精打细算,办事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想为部队所想,急为部队所急,工作干得十分出色,深受广大官兵的好评。时任政治部主任的王集成经常表扬他,夸他是部队的“好管家”!

勇战盐城敌

吴载文不仅在政治、思想及后勤保障工作上出色,而且在前线指挥战斗也是英勇善战、冲锋陷阵。1939年4月,他调任2支队独立营政委,后来又相继调任4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新四军苏皖支队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等职。尽管职务多变,但他一贯善于联系群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思想作风始终不变。他平时善于耐心细致地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一时传为佳话。

1940年7月,他奉命调任新四军3纵队3团政委,不久又调任1师3旅7团政委。他所在的3团、7团都是主力团。他指挥部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战士们都说:“吴政委每次战斗都和主攻部队冲在最前面。”9月间,他率领部队参加了姜埝战斗,与兄弟部队共歼敌1000多人。10月,在黄桥决战中,他亲临第一线指挥,率领尖刀连冲入敌阵,与敌激战1个多小时,活捉了敌33师师长孙启仁,歼敌2000多人,解放了黄桥、古溪、加力、蒋垛等地。因为他指挥作战有功,受到粟裕的嘉奖表扬。几次战斗的胜利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指挥才能。

更为难忘的是1941年4月,他奉命率领部队与兄弟部队攻打盐城、蒋营等地守敌关漱泉部,并由7团担负主攻任务。总攻开始后,他亲自指挥团部重机枪连,掩护一营向敌人三面交叉的火力阵地十字河口进击。经过2小时激战,一举突破了敌人的水网防御阵地,占领了十字河渡口,为后续部队进攻开辟了通路。为巩固前沿阵地,迅速向纵深发展,扩大战果以全歼敌人,他又亲自率领尖刀连,以勇猛之势击退了敌人多次疯狂反扑。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正当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我主攻部队向敌纵深扩展、夺取敌人最后的坚守阵地时,敌人一排子弹扫射过来,冲锋在前的吴载文不幸中弹牺牲。无情的子弹夺去了他年仅27岁的年轻生命。宁化人民失去了一位优秀儿女,新四军队伍失去了一位抗日英雄。

赞歌献英烈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吴载文的英勇牺牲,青山为之低头,江河为之激浪,战友为之泣泪,首长为之惋惜。战斗结束后,纵队司令员陶勇对吴载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悲痛地说:“吴载文同志的牺牲,是我们的一个重大损失。他是一个具有坚强党性、执行军令最坚决、光明磊落、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秀领导干部。”负责统一指挥蒋营战斗的2旅旅长王必成也赞誉说:“吴载文政委用鲜血换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他是我党的好干部。”当时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同志在团以上干部会上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时说:“这次仗是打得不错的,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的团政委。”首长们的声声赞誉,高度精辟地概括了抗战英雄吴载文的高贵品质,好似一曲曲献给英烈的颂歌,催人奋进!他可贵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勇士辉煌化金星。吴载文烈士遗体安葬在江苏省盐城县小沙庄。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在小沙庄为烈士重新立碑建塔。1967年,蒋营公社又把烈士忠骨迁移到蒋营烈士陵园,让人们永远地缅怀。

追忆抗战英雄吴载文的英勇事迹,我心灵得到一次洗礼,灵魂得到一次净化,精神得到一次升华。我将把敬仰与缅怀之情化为一种前行的力量,弘扬英烈精神,继承革命遗志,为建设好宁化苏区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福建党史月刊》2015年第10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