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10日
国联理事会举行会议通过派遣调查团决议。
■1932年1月14日
国联正式签署调查团成员任命书。该团由英、法、美、德、意各出一名代表组成。
■1932年1月29日
调查团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会议,推举英国代表李顿为团长。
■1932年2月2日
调查团从欧洲出发,于29日抵达日本东京。会见日本天皇、日本首相等政府高官及工商界人士。
■1932年3月14日
调查团抵达中国上海,考察了日军占领的闸北、江湾和吴淞等战区。
■1932年3月22日
曾任黑龙江省都督的朱庆澜与李顿调查团会晤。东北数十个社会团体纷纷致电上海转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暴行。
■1932年3月27日
调查团抵达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1932年4月1日
上午,南京新闻界将《敬告和平使者国联调查团》一文以及日军在东北与上海的暴行“实地写真”,当面交给李顿。下午,顾维钧将《南京国民政府意见书》交给李顿。晚上,李顿与蒋介石单独会谈。
■1932年4月10日
调查团抵北平(今北京),会见张学良。
■1932年4月12日-15日
调查团与原任东北军政高级官员张作相、万福麟、米春霖以及事变发生时驻防北大营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等举行数次详谈。
■1932年4月14日
马占山从黑河给调查团发出一封近3万字的长电,揭露日本侵略的真实情况。
■1932年4月15日
流亡北平的东北大学教授代表及东北难民代表陈述了日军在东北的暴行。
■1932年4月21日
调查团抵达沈阳,完全被日本特务包围,几乎接触不到真实情况。
■1932年4月22日
调查团在日军带领下视察所谓中国东北军队在“九一八”当晚炸毁柳条湖段铁路现场。
■1932年4月24日
调查团访问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
■1932年5月2日
调查团抵达长春。先后访问了伪满洲国外交总长谢介石和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
■1932年5月5日
调查团会见溥仪。
■1932年5月6日
调查团访问伪满洲国总务长官驹井,询问“满洲国”是否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等问题,驹井给予肯定回答。
■1932年5月9日
调查团抵达哈尔滨,与马占山派出的代表姜松年密谈4小时。
■1932年6月1日
李顿派英国记者海米斯、瑞士记者林特前往海伦会晤马占山。日本特务机关将他们拘留,并没收了全部中文资料。
■1932年6月5日
调查团返回北平。
■1932年6月28日
调查团赴日本,与日本政府交换意见。
■1932年8月20日、27日
日本外相两次发表谈话,强调调查团的任务只是全面了解情况,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权力。
■1932年9月4日
400多页、十几万字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完成。
■1932年10月2日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同时发表。
■1932年11月21日
国联召开理事会讨论报告书。
■1932年12月6日
国联召开全体大会进行讨论。
■1933年1月8日
19国委员会起草有关报告书的决议案和说明书。
■1933年2月24日
国联特别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的决议,日本首席代表松冈洋右率代表团提前退出会场。
■1933年3月27日
日本宣布退出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