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号包房原貌装饰的沈阳鹿鸣春206包房。
9月14日13时,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40号1门,沈阳鹿鸣春饭店。
虽然地处高楼林立的南市场闹市区,这家沈阳最负盛名的饭店还是以其华贵的门面显得卓尔不群,而悠久的历史不仅体现在店内服务人员颇为自豪的笑容里,甚至连地面的方砖上都刻上了这家饭店的创建年份“1929”。
记者要在这里寻找的是一个神秘的去处——“一号包房”。一说出这个词,前台经理立即就把记者引到了二楼东北角的206包房。仿佛对暗号似的做法,让人一下子有了一种参演谍战剧的感觉。
有这种感觉并不奇怪,上世纪30年代,鹿鸣春一号包房,正是第一批在东北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银行家巩天民的秘密联络点。 1929年开业后,鹿鸣春专门经营山珍海味,以京鲁菜著称,再加上店堂庄重清雅,壮观大方,大商人、大官僚纷至沓来,更抬高了鹿鸣春的身价,声贯东北,蒋介石、张学良都曾经光临过。
当时的一号包房在二楼走廊的尽头,临街,位置又比较隐蔽,便于观察各类人员走动,于是就被巩天民选中作为秘密活动场所。而之所以选择鹿鸣春作为地下党活动场所还另有原因——当年的南市场,是沈阳重要的商埠地,不但各类军政要员和日本人在此活动,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聚集,德国、美国、法国等国领事馆也都建在这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这样复杂的环境,既能令党的秘密活动得到更好的掩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
巩天民与王星垣私交甚好,又是鹿鸣春的股东,每次需要与地下工作人员会面时,巩先生都会事先通知王星垣,约好此屋前半天不接待其他客人。当天开会人员到齐后,就佯称还有贵客未到,请店员在门外等待,实为屏退外人。
今天的鹿鸣春饭店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当年的遗迹已经不见,仿造当年的一号包房复原的206号包房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红木桌椅,婉约雅致的条幅,考究的餐具和摆件,透着新漆油亮的光泽,当年的记忆很难寻找。饭店重建后,这间包房已不再临街,看不到外面。但在包房里静坐一会,仍然会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想象自己就是巩天民,在1931年9月18日之后,在31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以一个年轻人的热血,以一个中国人的感情,以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沈阳“爱国小组”,冒着生命危险,与抗日义勇军代表接头,帮助义勇军筹集军费和药品,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那是一种怎样惊心动魄的岁月!(记者/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