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明
在被解放军活捉前,张岚峰每每以“善于谋职”自诩,而时人对他则报以“善于卖身投靠”的评价。
张岚峰1921年到冯玉祥部队当兵,历任排长、连长。1925年春,张岚峰被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毕业回国后,在西北军任炮兵团团长、军官学校校长等职。期间,他利用为部队购买饲料之便做投机生意,以盈利在老家买地200亩,此外还将部队4万余元军饷贪污。
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军解体。张岚峰离开部队,跑回豫北收容溃兵游勇4000余人,并依仗这支部队,在被蒋介石收编的部队中弄了个副师长兼旅长的头衔。到了第二年,张岚峰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派往江西参加第二次“围剿”。张岚峰看到其所在部队有被红军消灭的危险,便抛下自己的部队,称病辞职。
热河抗战、长城战役后,日军占领察哈尔部分地区。冯玉祥、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张岚峰立即前往。吉鸿昌拨给他两万元现洋,让他利用其影响力,策动一部分官兵前来与同盟军合流。张岚峰拿了钱后却在北平购置了一处豪宅。不久,同盟军失败,张岚峰便前往日本,与长期搜集中国情报的特务头子松室孝良、影佐祯昭等拉上了关系。1936年秋,张岚峰回到北平,让已调任日本关东军驻北平特务机关长的松室孝良给他在冀察政务委员会里谋了个政务委员会参议兼察哈尔省政府参谋的职位。期间,他曾帮助日军“说服”宋哲元。
“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岚峰假借组织抗日游击队之名返回原籍河南柘城。1938年春,日军大举侵犯豫东,大小土匪趁机各处窜扰。张岚峰大喊保境安民口号,骗取民众的信任。不久,张岚峰借助人民的抗日激愤,把当地各民众武装组织起来,拉起一支“抗日自卫军”。不过,日军到来时,这位“抗日自卫军”副司令却立即投降,还成立起“柘城维持会”。日军对于他带头“归顺”十分满意,立即赏给他“豫东招抚使”的头衔和3万元军费。张岚峰遂用这个头衔大肆收编国民党溃兵和土匪,成立了所谓“豫皖剿共军”(后改称“中央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并自封“军长”。等到汪伪政府成立后,张岚峰率先前往投靠,获得了伪军事委员会委员、苏豫边绥靖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的头衔,后来更升任汪伪第四方面军总司令。
张岚峰在担任伪职期间,迅速将其治下的伪军扩充为3个军,分驻豫皖边12个县。为了实现其扎根豫东,独霸一方的企图,张岚峰在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同时,积极推行“强化治安”、“强化保甲”,并不断配合日军对解放区进行“扫荡”。
1945年,张岚峰见日军大势已去,开始频频联络重庆。日本投降后,张岚峰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第三路先遣军总司令”。
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张岚峰部被改编为“河南省保安队”,并被要求参加对豫东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张岚峰率部在豫东、皖北、鲁西南战场上向人民解放军进攻数十次,均告失败,又加上国民党高级将领通过“改编”,将他的部队分走了不少,让他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其部队被缩编为郑州绥署暂编第4纵队。
巨金鱼战役开始后,顾祝同严令张岚峰救援金乡,张岚峰只得带领3个团前往。深知解放军厉害的张岚峰为了保存实力,总想着让方先觉率领的国民党救援部队先到金乡,于是一路上走走停停。但实际上,就在张岚峰的走走停停中,解放军已将方先觉部歼灭大半。1947年1月12日,张岚峰刚走到金乡以西大田集东南,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第6纵队便将其包围。张岚峰让一个团掩护,自己率领其他人逃跑。但不久便发现到处都是解放军。张岚峰这次扔下所有部队当“掩护”,自己仅带着几名警卫逃跑,但途中还是被参加阻击的中共地方武装的几名小战士活捉,其善于卖身投靠的“谋职”生涯也因此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