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走进解放东北的“中军帐”

——参观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2015年12月19日09:22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走进解放东北的“中军帐”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夕阳的余晖映出了远处稀疏的树影,参观的人潮已渐渐消散。晚风卷起院子里的落叶,扬出一道烟尘,毛阿敏的歌声似乎在耳畔响起。

  秋天里的一个傍晚,我站在了双城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大门前。

  许多人到双城专为参观这个纪念馆,我对那场旷世战争也是充满了好奇。这里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四野指挥部?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指令发出地?毕竟上学时教科书对此写得太少,使得当年做学生的我们对它的脉络辨不清晰。是什么原因使得当时全国几乎是一片烂摊子的情况下,这所院子里发出的一道道红光却能化做万千彩霞,以致改变了战场格局,最终将解放战争发酵成了几乎是向我方一边倒的局面?

  脚步还在沉思,心却已然穿过了大门,追随当年那场硝烟而去……

  历史的选择

  回望当年,东北战场的胜利真应了那句古老的话:历史的选择。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东北光复,主权回归。在前苏联红军占领下,形形色色的“维持会”遍地皆是,名目繁多的司令赛过牛毛,鱼龙混杂,人心不稳,社会动荡。抗战的胜利,本是举国同庆,但蒋介石急不可耐地剿共灭共之心大发。迅即下令限制八路军新四军受降日寇、部队不准调动;在美国支援下,紧急从西南、西北调兵遣将向解放区进攻。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是战?是和?第三次国内战争箭在弦上!

  东北地区地缘政治敏感,地理位置重要,战略物质丰富、交通便利。是国共两党都特别重视、决心夺取的重要战略新区。

  因此,指挥部设在双城,是因着天时地利和战略上的考量。历史证明,这一选择没有错。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东北战略区不负中央重托、不辱使命,正是在双城这个指挥部里传达出的个个作战指令,使经过了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著名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般地走上了解放全国的胜利之旅。

  其间各种战略战术以及军事武器的应用不用细说,诸多军事著述没少描述。这里笔者最想提的是我军独有的一个神秘超级武器。这武器看似不起眼,却对战争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

  说得这么悬,是什么这么神奇?对年轻一代人来说,可能真的是两个字:“好神”!但对老一代人来说,听起来却非常普通而熟悉,那就是我党一贯主张的——政治思想工作。

  民心所向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在东北的力量与全国各个根据地相比最弱。但是,仅仅三年多时间,东北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不仅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更取得了我党领导革命胜利的主动权,使中国革命面貌彻底为之改观,为全国解放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础。能取得这样决定全局意义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党采取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最后依靠群众取得革命胜利的路线。

  民心所向,势不可挡。老兵许文臻回忆,山东军区部队挺进东北时,是山东军区部队改编的八个师中一至七师和警备旅滨海支队独立团共60000人。那是在1945年8月24日,临沂战役结束的第二天部队便马不停蹄向东北进军。以日行120华里的速度持续长途行军,有的战士脚上起了水泡,一路又苦又累。但只要一经过村庄,村口就有群众摆上茶水招待战士们。特别是第二天天黑前到达龙口,刚放下背包,就来了好多群众,送热水给战士们洗脚。他们不让炊事员做饭,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战士们面前。还不让部队战士站岗,组织民兵负责部队警卫,使战士们都感到受宠若惊。还没到东北呢,东北一纵二师政委就在会上告诉他们:“东北很冷,都在下雪,不过家乡父老乡亲们已经把棉衣给咱们准备好了,咱们在外就冻不着了。东北人民在等着我们,欢迎我们!”

  1946年7月,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扩大会议,形成了七七决议,决议号召干部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经过广泛动员和发动群众,开展土改运动。几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是从心里相信了共产党、解放军是广大贫苦农民的救星。所以,当东北局决定在当地扩兵时,真是一人振臂,万人响应。当时一纵、二纵、六纵都在双城扩兵,实际录入兵员超过1万人。当时双城地方有个独立团,团长是牛岗,双城人习惯称为是“牛岗部队”。部队南下时,牛岗部队老兵都已提职,新兵百分之百是双城人(后进驻湖南邵阳)。

  在当年随四野挥军南下的百万雄师中,还有一支由120名双城籍战士组成的连队,被称为“双城连”,历经辽平津等战役后虽折损近半仍前往广西并完成了剿匪任务,大多数植根广西,至今仅有十余人健在。

  1947年随部队挺进东北,首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政治委员、开国将军李中权回忆说,当年部队挺进东北前,不知道有双城这么个地方,杨仗子战斗后,才知道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部前线指挥所设在双城。双城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解放战争年代,东野总司令部入驻双城,双城对东北全境的解放起到了伟大的作用;双城数百万民工随四野大军浩荡入关,加上它的支前、兵源、补给方面的奉献为辽沈战役奠定了基础,对全国的解放作出了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1947年1月,双城县委召开会议,要求把拥军优属和安置荣誉军人作为当时支前的两项主要工作抓紧抓好。在土地改革基础上,县委还积极组织了扩兵、战勤、筹粮、筹饷、筹军需品等支前活动。据统计,到1948年底,双城全县共有11138人参军,出动战勤民工73156人,担架12484副,马55320匹,大车13830台。双城县委和双城人民为东北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向无敌

  四野老战士李欣说,政治工作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和保证,在部队上对战士们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激发广大战士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精神意志。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大体上有三方面:一是提出尊老爱新口号。那时由山东到东北的部队只有几万人,后来发展到10多万人,入关前发展到80万正规军。尊老爱新的口号,确实对于部队的团结、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普遍搞诉苦教育。东野的士兵多来自贫苦农民家庭,土改前家家都有本血泪账。诉苦中,每个战士都讲了自己的家庭历史和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反对地主阶级及国民党反动派、拥护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治热情,同时配合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空前提高。

  正是这种民心所向。才养育出了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使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始终不畏艰险,浴血奋战。当时对我军战士生活条件的说法,不仅是小“米加步枪”,还有“狗皮帽子大头鞋”。

  江苏籍四野老战士韩凤说,我们新四军第三师是1945年9月底,按中央命令昼夜兼程挺进东北的。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是以小米加步枪,头戴狗皮帽子,脚穿靰鞡鞋与敌人作战。

  有个女战士还回忆了自己在部队穿大头鞋参战的经历。

  正是这样一支队伍,能在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如敌方的情况下,却凭着激情和信念,一腔热血、不惧艰苦、不怕牺牲地打天下。有谁想到,狗皮帽子大头鞋真可称为四野军中的一支神秘武器。传说蒋介石和傅作义听到侦察报告:长城内发现大量戴狗皮帽子的部队时,惊呆得说不出话。渡江作战后大都是追击战,敌军望风而逃、我军穷追不舍,甚至有的部队遇到过向敌军扔一只大“傻”鞋,敌人就放下武器,并说,你们早一点扔过来,我早就不跑了的情况。

  历史的纪念

  东北战场是解放战争大幕拉开的一角,前线指挥部在双城的两年里,我东北民主联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痛击国民党反动势力。先后指挥大小战斗、战役二十二次,其中著名的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并成功策划了历时50天,歼敌47万的辽沈战役,为解放全东北,继而夺取全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以说双城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首府,而此地则是对那场著名的“战区”和百万大军成长、征战的纪念。该纪念馆位于双城市双城镇东北隅,坐北朝南,占地576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典型晚清建筑风格的古宅院,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有木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作东西两院。东院是三合院,一正两厢各5间。西院作为通讯枢纽处有多部电台,与党中央、毛泽东主席联络的电文以及作战指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源、姚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