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都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有个“二路军”,它是龙冈战斗的第二梯队——红三军团派出由黄克诚率领的2000余人,为阻击敌主力谭道源师北逃乐安,沿途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秘密部队。这期间苏区有个鲜为人知的“南团一仗”,它是发生在江西永丰县中村牛角湾至宁都县南团之线的敌我遭遇追击战,因在南团附近打得激烈,黄克诚在回忆录中把它称作南团战斗。
南团战斗的单独战果是:打了近两小时,毙敌80余人,伤敌近200人,俘敌近400人(其中连长4人),缴枪600余支。因敌周翰团只有近1100人,国民党第九路军参谋长谢慕韩后来在访谈中说:“不到两小时,即被解决三分之二。”基本符合这个数字。
南团战斗不与当年10公里外的东韶战斗合在一起,而应单独计算,是因为二者时间、地点、任务、对象、结果均不同。如打南团是1931年1月2日下午结束的,而这天夜晚10时才下达命令要在1月3日打东韶,明显可以看出是两回事。具体有何史料依据呢?概括起来,我方有4则,敌方有4则。
(1)历史文献:《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字第二号命令——进攻东韶之敌的命令》写道:“……其后头部队被我二路军截缴枪械甚多。另一部主力则经南团向东韶逃去。”
(2)当年起草红军作战命令的郭化若在《江西党史资料》第17辑刊发的《诱敌深入,活捉张辉瓒》一文中说:“……走在后面的敌军被我二路军(我军专门派出迷惑敌人的部队)截击,缴获甚多。该敌主力则经南团向东韶逃去。”
(3)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黄克诚在《我在红三军团的经历》一书第三节中说:“龙冈战斗一结束,我师即转头直取敌谭道源的第五十师。红三军团派出2000人抄近路,翻过一座高山,直插南团。这时,敌第五十师恰进南团,当即被我歼灭一个多营。余敌掉头向东韶方向溃逃。龙冈、南团两仗,打得敌人丧魂落魄,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4)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第326页说:“(1931年)1月2日,方面军总司令部得知谭道源师全部东移,一部经源头、中村向南北坑败走,尾队被我‘二路军’截缴枪械甚多。”
(5)《国民党谭道源部东韶战斗详报》记载:“周翰团经过中村到南团时,队尾被截击,损失颇巨,并追到垇子岭附近。”
(6)南京《中央日报》1931年1月31日登载《五十师东韶歼共记》一文写道:“1月2日五十师乃向东韶移动,……其后卫周团,致被截击,激战两小时,方能将匪击退,但后卫周团死伤亦达200余人之多。”
(7)谭道源第五十师参谋长李家白写的《反共第一次围剿的源头之役》记载:“我们于1931年1月1日深夜令所部各取捷径开赴东韶,相机向广昌靠拢。2日前军出发不久,殿后之一团即被红军追踪,且战且退。”
(8)国民党第九路军参谋长谢慕韩在访谈中说:“谭师奉令后即于(1930年)12月31日由源头移动,行至南团牛头湾(注:应为中村牛角湾),后卫周翰团即被红军追及,接触之初,又错误地判断不是红军正规军,可以完成掩护任务,不料愈战愈激,不到两小时,即被解决三分之二。”
曾有人说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是“五天内打两仗”,但实事求是地讲,应该是“四天内打三仗”,这是因为根据当年起草红军作战命令的郭化若在《江西党史资料》第17辑刊发的《诱敌深入,活捉张辉瓒》一文中所说,1930年12月31日红军休息了一天。如此,中间如增加南团战斗,合起来就是龙冈、南团、东韶三仗了。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15年第12期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