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老红军谢毕真:但留青史励后人

范德宝

2016年02月01日13: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抗战期间,闽粤赣边区总体上属于大后方,与日寇正面作战主要集中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编审领导小组副组长、百岁老红军谢毕真对笔者的“打扰”提问,以史为据、娓娓道来。他还亲自撰文《我参加了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刊登在2015年8月25日的《闽西日报》上,告诉人们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激励人们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和宝贵的抗战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现年100岁的老红军谢毕真,1937年2月参加革命时便加入中共领导的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之后在其老家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成立抗日义勇军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闽粤赣苏区坚持游击战。1983年离休后,任闽粤赣边区史编审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并主笔其中18万字的抗战时期部分。

2014年夏天以来,我因编辑《杭川警苑》事宜,已十几次登门向谢老请教。谢老虽年事已高,但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嗓门洪亮,每天清晨扶着轮椅在小区蹒跚漫步锻炼身体,与时间赛跑。

1982年,正要办理离休手续的谢老突然接到编纂闽粤赣边区史的任务,他的脑海中瞬时浮现出当年他所在的王涛支队在后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日反顽斗争等波澜壮阔的画面。他不顾患有冠心病,二话不说,欣然领命。为全面、准确记述历史,他带领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奔波在北京、广东和闽西南一带,寻找当事人,仅一年多时间就征集到重要资料1000多万字,并协助广东、福建两省档案馆汇编了6辑、200多万字的《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为编写《中共闽粤赣边区史》奠定了史实基础。一次,他一头扎进北京中央档案馆,查阅、复印、抄录资料,一呆就是20多天。

由于闽粤赣边区史尤其是其中任务最艰巨的抗战时期部分的编写难度超乎想象,原以为三四年就能完成的任务竟变成漫长的17年。17年间,谢老跋涉千山万水,怀揣药瓶与不时发作的冠心病抗争,几次住院。因白天要主持日常工作,他经常伏案写稿至凌晨四五点。眼见丈夫为编纂党史长期过度操劳,革命伴侣李燕华心疼、焦急。她找领导打“小报告”,甚至藏眼镜、拉电闸、卸灯泡,想让他好好休息,然而均不管用,她只好倍加体恤丈夫的身子。寒冬之夜伏案时他的双腿冻得直哆嗦,她给他的双膝盖上毯子,多年之后他的双膝要盖3条毯子才有暖意。她望着丈夫颤巍巍的双腿对我说,他的腿就是在夜里写稿给冻坏的。

17年修史,谢老从66岁奔波操劳到83岁,直至腰身佝偻、满头白发。

《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由杨尚昆作序,叶飞题写书名。曾任福建省委书记、闽粤赣边区史编审领导小组组长伍洪祥如此评价:“历时十余载编就的长达65万字的《中共闽粤赣边区史》,凝聚了谢毕真同志大量的心血……为了忠实于历史,无愧于历史,他总是不厌其烦,反复订正、修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修史唯实,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谢老教诲我的话,不也正是其以年迈之躯却像战士出征一样,攻克最难啃的“硬骨头”——编写闽粤赣边区史抗战时期部分的执著信念?

八年抗战,闽粤赣边区军民在前线和后方牺牲数十万人。胡锦涛同志先后两次来到闽西,两次接见了谢毕真。胡锦涛对他说:“老同志离休后搞党史,很好!”谢毕真听了倍感亲切。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杭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接见谢毕真等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代表时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谢老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他经常勉励晚辈、后生要多看革命书籍,汲取精神养分,建设强大祖国,并将倾注其17年心血的《中共闽粤赣边区史》以及其革命著作《鸿爪》《鸿爪续集》《鸿爪新篇》大量馈赠他人,而今其家中有的只剩孤本。谢老不时参加爱国主义公益宣传活动,今年世界读书日,他以百岁高龄出席以其早年编著革命史料时挖掘出的故事编成的连环画《八个“红小鬼”》的签名赠书活动,对现场青少年语重心长、谆谆教导。其情何真,其意何切!

如今的谢老依然每天戴着老花眼镜看书读报,最爱看《环球时报》,从中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对钓鱼岛争端,他苍老的嗓音仿佛能穿透历史的时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寇曾经犯我中华,蹂躏我大好河山,我们现在要十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16年第2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