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与向警予的文化精神

夏远生

2016年02月29日08: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毛泽东高度评价向警予,号召学习“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毛泽东与向警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相识较早、友情较深、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的战友。青年毛泽东与向警予具有共同的革命理想、湖湘性格和文化精神。这是他们成长、成功的深层原因、人文内涵,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屈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凝聚文化之魂

屈原长达17年的流放中,有10年左右是在湘西、溆浦度过的,26首传世诗篇有半数以上是在溆水之滨创作的,溆浦因而被誉为“楚辞的源头,屈原文化的摇篮”,“时时都能看到屈原彷徨的伟大身影”。毛泽东说过:“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因为丢了官,‘下放劳动’,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作品。”毛泽东多次向全党宣扬“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艰苦奋斗上下求索精神。

屈原、贾谊、范仲淹、王船山的文化,对湖南人的影响很大。“年少峥嵘屈贾才,湖湘精神浸熏陶。”毛泽东在《讲堂录》中恭敬地抄录了《离骚》和《九歌》,写了心得、提要。并常到屈贾祠、贾谊故居寻访凭吊,激励自己和同学的爱国思想,探求国家、民族的兴盛之道。那一批青年,“策喜长沙傅,骚怀楚屈平”,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湖南之魂,孜孜不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一生,湖湘文化风骨和性格特征贯彻始终。有诗人称颂“毛泽东诗词动天下,屈大夫辞章开楚风”,可谓切中要旨。胡耀邦“苦寻屈子魂”,也是他一生自奉的文化渊源、性格基因、求索创新的精神之核。

生长在屈原文化之乡,“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向警予得到溆浦深厚的人文滋养,深受屈原情感和境界的熏陶。她青年时代就撰写文章,多处引用屈原诗句和概念,悼湘流之咽呜,怀灵均之缥缈,留恋屈原的流风余韵,赞叹其更壹志兮的精神。在她那上下求索、特立独行、为真理而献身的人生中,女中丈夫、巾帼英雄、中华女杰、解放先驱、革命英烈的身上,处处闪耀着屈原的伟大思想之光、人性之美。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犹未悔。思蒙山水,流连忘返。屈原那清醒、清洁、清正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之中。爱之切,她也为屈原“一曲《离骚》,逐身汨罗之波”而深深叹惋。老师杨昌济称赞她:“颇有抱负”;“时痛亡母,性情亦厚”;“可谓女教育界中之人才”。求学长沙,结识了蔡和森、毛泽东,加入新民学会,积极参与对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讨论,向警予的爱国主义感情得以深化,她的革新自强、求索奋斗、“以身许国”意志得以坚固。所以她对女友坦承道:“蔡和森和毛泽东是我的契友,我的思想感情是倾向他们的。”她决心从事教育事业,走教育救国救民的道路。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溆浦,接手重建溆浦县立女校,自任校长。她们谱写了校歌:“美哉!卢峰之下溆水滨,我校巍巍矗立当其前。看,现在已是男女平等,天然淘汰,触目惊心!愿同学作好准备,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

毛泽东、向警予所传承的屈原文化之魂,今天仍然是我们探索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新民学会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熔铸价值之观

毛泽东的诗篇《沁园春?长沙》,张扬了那一代湖南青年“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气魄,他们敢于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敢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渴望“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群时代英雄,有毛泽东,有蔡和森,也有向警予。他们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在新文化运动中成长为杰出的新青年。

他们树立了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集合同志、奋斗向上、致力于“改造中国与世界”,是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领导中坚。毛泽东赞扬:“这个学会对中国的事情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人数不多,但都是思想上很认真的人。”“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向警予那追求大放光明的人生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确定了“国外发展”和“国内研究”并重的开放观。新民学会为志同道合的先进青年“扎堆”“抱团”打下了组织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既要继续学业,又要寻找人生出路。青年向何处去?成为他们所思考的首要问题。毛泽东为新民学会确定了“国外发展”和“国内研究”并重齐驱的开放战略。他和蔡和森倡导赴法勤工俭学,万里求学,国外发展。同时,他留在中国,研究解决湖南和中国的问题,“从事实际的改造”。他对向警予强调: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有去打先锋的人。这段话特别精彩!这种大开放观、大发展观,是他们创造人生辉煌的重要动因。

他们实际投身了较任何民族更为彻底的中华民族改革。湖南先进青年绝不坐而论道,他们在五四运动中打先锋,为国家争主权,为平民争人格。陈独秀称赞是“一班可爱可敬的青年”,撰文《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五四成为他们职业革命生涯的分水岭。毛泽东后来说:“我是《湘江评论》的主编;这是湖南学生的报纸,对于华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我协助创办了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现代文化和政治趋势的组织。书社和新民学会都强烈地反对当时的湖南督军张敬尧。”《湘江评论》第五期被张敬尧查禁销毁,但是它在湖南、在中国的影响却与日俱增,任弼时、郭亮、萧劲光都受它启蒙,北京、上海、成都的报刊都予以转载评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这些新文化大师也给予赞赏。毛泽东呼吁民众的大联合,指出:大联合的基础是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要求解放,要求自由。这种大联合要以工人、农民为主体。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湘江评论》开中国人现代思想解放之先河:“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

他们致力于救国救民救人的启蒙与实践。鲁迅揭露旧礼教旧道德“吃人”。毛泽东、向警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致力于“救人”。救国救民救人的启蒙与实践,三位一体,言行一致。当一群湖南女青年即将赴法时,毛泽东非常认真地对向警予说:“希望你能引大批女同志出外,多引一人,即多救一人。”影响所及,当时湖南出国“人数为各省之冠”。他们这么做,为的就是救国救民救人、求学求知求索。向警予说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定的。她十分重视妇女解放和团结奋斗,讲:中国人应把中国女子的解放改造做个出发点;团结奋斗是惟一的武器;团结才能有伟大的力量。

他们坚信“主义譬如一面旗子”。向警予给侄女写信说:“现在正是掀天揭地社会大革命的时代,正需要一般有志青年实际从事。……毛泽东、陶毅这一流先生们,是我的同志,是改造社会的健将。我希望你常在他们跟前请教。”毛泽东在给向警予的信中指出:“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唯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在给罗璈阶的信中强调:“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当时,蔡和森、向警予知道毛泽东有一个“大计划”。向警予说:“毛君泽东于湘事定后,必将归湘实现其计划。”这个大计划,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彻底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斗争。

毛泽东、向警予他们追求自由解放,奋斗向上,树立开放视野、世界眼光,投身改革、启蒙与救亡,高举真理与主义的旗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先进价值观,至今仍然是我们解决国际国内问题、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取向、奋斗方向。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激励改天换地之争

向警予到法国蒙达尼公学学习法文。以自由、平等、博爱立国的法兰西,使这位湘西女子大开眼界。她白天打工,晚上学法文,几个月就能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她给毛泽东写信道:“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计惟努力求之耳!数年后,或有以报同志。”萧子升认为:“李维汉、蔡和森、向警予是致力宣扬共产主义的最热烈的3名传道者!”毛泽东高度评价“向警予是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组成中央局。机关由广州迁到上海,设在闸北区三曾里。毛泽东同蔡和森、向警予、罗章龙等同住。毛泽东兼中央组织部长,罗章龙兼中央宣传部长,向警予任中央妇女部长。他们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为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不遗余力。

三曾里这幢石库门住宅真正成了“三户楼”,人丁兴旺。有一种说法,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是湖南人,楚国后裔。史上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故名“三户楼”。罗章龙当年写诗吟诵三户楼,令人兴味:“亡秦主力依三户,驱虏全凭子弟兵。谊结同心金石固,会当一举靖夷氛!”“三户楼”的精神,就是屈原精神、湖湘气概的集中体现。

湖湘文化养育的这批新民学会领导骨干,自从确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社会理想之后,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斗争。向警予被增选为第四届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主任,也成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她号召工农兵夺取政权、组织革命政府苏维埃,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同声共鸣。

1928年,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旗招展,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此起彼伏,苏区、红军斗争星火燎原。革命总会有牺牲,毛泽东的战友,著名的共产党人罗亦农、夏明翰、郭亮、向警予、王一飞、陈佑魁、林蔚、蒋啸青、夏明震、杨福涛英勇就义,血染红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党和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和烈士,共同建立的伟大历史功勋。这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所说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概括的、习近平重申的这种“气概”、这种“决心”、这种“能力”,就是我们今天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对毛泽东、向警予等革命领袖充满敬仰和感动而必须弘扬的文化精神。在赴刑场的路上,向警予视死如归,沿途向群众讲演:“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她用青春和生命践行了“为主义牺牲,视死如归”的铮铮誓言,实践了“作大事业”的崇高理想,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崇高的形象。我们就是要弘扬他们的求索奋斗精神、自由解放理想、改革创新决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接续奋斗!(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

频道精选


习仲勋主政广东后叶剑英曾以6句话相赠

珍贵组图:周恩来19张外交经典照片

遵义会议上谁投了“关键一票” 力挺毛泽东指挥红军?

哪位开国大将曾救过蒋介石的命(组图)

毛泽东一生读过遍数最多的书(组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